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0-10-9 10:2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 2020山东高三历史模拟试题1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义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汉朝的国号是汉,唐朝的国号是唐,以后建立的王朝国号有宋、辽、金、元、明等,清政府与外国签订的条约上签署的国名是“大清”。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
——摘编自《中国:天下观念中的国名定位》、李扬帆《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传统中国称谓变化的突出特点。
材料二: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他曾多次上书宋孝宗,反对“偏安定命”,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这般人实际上都是“风痹不知痛瘁之人”。他指出,凡足以“开物成务,治国家平天下”的学问,都要兼蓄并包,不应只把修身养性等内省功夫当作真学问,应博采众长,择善而从。他力倡礼乐刑政并出而用之,提出“王霸并用”的主张。认为刑法、智力虽属霸道,却恰可弥补王道德泽有余而事功不足的缺陷,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
——摘编自董海鹏《陈亮事功思想探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亮思想主张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材料三: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
——田海平《从家国天下到命运共同体》
(3)根据材料三,指出“家国同构”的新内涵,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新时代强调家国情怀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特点:中国称谓时间早;由王朝、地域称谓向国家称谓变化;缺乏一以贯之的“国家名称”;国家概念模糊。
(2)时代背景:金军南扰,战乱频乃;南宋偏安江南;理学盛行。影响:适应了济世救亡的社会现实需要;冲击了理学道德性命等脱离实际的空谈,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以天下为己任思想,表现了知识分子“治国平天下”的爱国主义情怀。
(3)新内涵:家国天下;世界意识。意义: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或国家意识);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本题解释:
【详解】(1)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中国’一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可归纳为中国称谓时间早;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史记•天官书》中说‘其后秦灭六国,并中国。’”,可归纳为由王朝、地域称谓向国家称谓变化;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一中“所以《史记》上出现的“中国”字样,并不等于我们今天所说所指的中国。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才把‘中国’作为‘中华民国’的简称”,可归纳为缺乏一以贯之的“国家名称”以及国家概念模糊。
(2)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倡言恢复、复兴国家统一大业”“他反对道学,与朱熹多次进行论辩,认为学者的首要任务是要讲求兵刑钱谷等可以富国强兵、复仇雪耻的实用学问,舍此不讲,却天天低头拱手、徐行缓语地去谈道德性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南宋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形成的时代背景。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二中“用现实主义的各种谋略包括霸道来解决危艰时局,完成中兴大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世致用、对理学空谈心性的冲击、爱国精神等方面分析陈亮的思想主张。
(3)第一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所谓家国同构,移家为国,移孝为忠,进而在家国之上,扩展为一种公天下的世界意识”,可归纳为家国天下和世界意识。第二小问,依据题干所给材料三中“这使中国人的世界观或天下观成为一种本于家国同时又大于家国或高于家国的世界意识,使得中国人的价值观内蕴着一种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关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角度分析归纳。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35关注

77粉丝

1054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