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人一般称租界为“夷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文人的笔下和官

[复制链接]
village 发表于 2021-6-2 21:3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 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单选题]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人一般称租界为“夷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文人的笔下和官府的文书中,“夷场”逐渐变成了“彝场”,音同而意转,更多的则称之为“租界”“英界”“法界”“沪北”“洋场”等。“租界”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 崇洋风气日益严重

B. 人们对西方认识的深化

C.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 东西方文化的剧烈冲突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夷场”的称谓说明当时中国不了解西方,把他们等同于自己周边的落后民族和国家;后来的称谓,说明当时的国人对西方的了解又有了一定的进步,因此,不再使用鄙夷的称呼,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对租界称谓变化的表述,体现不出崇洋的问题,也反映不出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问题,材料也没有涉及东西方文化的文化冲突,故不选ACD项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69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