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两次鸦片战争

作者: village , 发布日期: 2021-06-02 21:38, 已浏览: 1037 次, 已答卷: 90 次, 您已完成 77 次答卷

标记
1#
 
《南京条约》各条款中,最能揭示鸦片战争英国侵华目的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
 
十九世纪中期,中国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
 
清朝实行限制对外贸易的政策,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这一政策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
 
《辛丑条约》签订后,九点八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并不是从大清国库里出来,而是从洋人控制的海关关税和盐税里获取(清政府以部分税收作保,分期付款),剩下的结余再给清政府,清政府丧失关税主权始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签订改变了中国历史正常的发展历程,最主要体现在中国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
 
鸦片战争暴露出中世纪的大清帝国与近代化的英国之间的差距,这促使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救国御侮之策。其中,著述《海国图志》并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
 
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据此以下选项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
 
组织编译西方书刊,主动了解外国情况,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0#
 
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1#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提出该思想主张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2#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西方科学技术开始在中国传播
②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严重侵犯
③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社会各阶层为寻求国家出路不断探索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3#
 
鸦片战争前,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4#
 
北京天安门广场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块浮雕之所以选择“虎门销烟”主要是因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5#
 
1906年美国人安德鲁发表文章时说:“文明国家在与清国签署条约时,表达了要保留对驻上海和清国其他城市的本国公民行使司法权的愿望”。西方列强这一愿望的实现是通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6#
 
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欲悉夷情者,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近代地主阶级抵抗 派为“悉夷情”而采取的措施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7#
 
1856-1860年英法挑起的对华战争命名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因为它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8#
 
鸦片战争前,诗人龚自珍曾写诗描述当时社会:“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昂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材料反映出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9#
 
此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命题以及一整套兵械火气,养兵练兵之法的议论。作为一种近代思想,它又启迪了20年后的洋务运动,此人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0#
 
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指出,近代所接触的西洋则大不然,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震撼。于是张皇失措,自处处人,两无是处,遂陷入悲运。材料表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1#
 
《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2#
 
1841至1861年,中国人写了22部有关世界地理的著作,它们或由地理旁及人文历史,或由政情风俗涉及地理形胜,其内容丰富,叙述完备。这些著作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3#
 
面对鸦片战争的冲击,奕山上奏,“必须仿制夷式样,庶堪与该夷对敌”;包世臣指出,“英夷之长技一在船只坚固,一在火器精巧”,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见,当时的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4#
 
《瀛环志略》写道:“欧罗巴诸国,皆善权子母,以商贾为本计,关有税而田无赋,航海贸迁,不辞远行,四海之内,遍设埠头,固因其善于操舟,亦因其国计全在于此。”这一论述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5#
 
“这场战争表面上是为强迫中国人购买印度鸦片,但也为更一般的目的,即扫除那些妨碍英国商品自由进入中国的壁垒。”该看法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6#
 
马克思指出:“数百万(小农)家庭……的生活方式、利益和受教育程度……就这一点而言,他们是一个阶级。而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地域的联系,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共同关系,形成全国性的联系,形成自己的政治组织,就这一点而言,他们又不是一个阶级。”马克思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7#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中英《南京条约》中的这一条款,最能说明英国从中国攫取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8#
 
1832年,英国“阿美士德”号军舰沿中国海岸线侦察半年多,详细记录了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处的地形、气候、物产、军备等情况,这些地方正是《南京条约》指定开放的通商口岸。这表明英国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9#
 
《出使九国日记》载:“观(伦敦)博物院。……陈设者率以国分室。中国室内,则有内廷玉玺两方存焉。吾国宫内宝物流出外间者不少,此其一也。若扣其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一纪念物也。”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0#
 
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归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此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1#
 
鸦片战争爆发原因,费正清认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造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材料观点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2#
 
“道光末年,(湖南平江)红茶大盛,商民运以出洋.岁不下数万金,泉流地上,凡山谷间,向种红薯之处,悉以种茶”,“浏阳以素所植麻,拔而植茶”。材料表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3#
 
龚自珍以辛辣的笔墨抨击清朝的黑暗腐朽,主张革除弊政,同一时期的魏源提出了抵御外侮学习西方的建设性方案。二者思想的主旋律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4#
 
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 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 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令英人按照下条开叙之列,清楚交纳货税、钞饷等费。”这一条款中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5#
 
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商人,作为洋行雇员身份的买办,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约束。这反映出中国丧失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6#
 
鸦片战争后,茶和丝出口大量增加,刺激了国内茶、丝的生产。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开始大规模种茶,还设立茶厂专门加工制作适合外国人口味的茶叶。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7#
 
魏源《海国图志》著成后,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遭到无端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这实质上说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8#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中说道:“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9#
 
在《南京条约》《虎门条约》的签约过程中,清朝方面无一例外放弃使用本国译者的权利,完全听任外国译员占据谈判桌,包揽翻译工作。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0#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1#
 
道光后期以来,长江流域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传统的由“京广大水道” 构成的南北纵向贸易路线,开始转向以上海为中心、以长江流域为主体的东西横向贸易路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2#
 
19世纪中叶,魏源、徐继畲等趋新士人与马礼逊、傅兰雅等欧美传教士一道完成了较为系统的西方地理、历史思想、政体知识的引介和新学书刊的翻译。魏源、徐继畲等人的活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3#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记载:英国“设九官以治事,九官由众推选,以三年为秩满,贤则留,否则更”。这反映了魏源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4#
 
某学者文章里写道:“(1842年,玛片战争双方)初步达成一致后,愉悦之情就蔓延开了,中国官员大笑着说话。英方请客时,两江总督牛鉴忙着享用樱桃白兰地。中方请客时,钦差大臣耆英坚持要往英国人嘴里投糖果。”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清政府官员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5#
 
魏源在《海国图志.筹海篇》中批驳了“御敌于外洋”的主张,提出了“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的战法。这反映出魏源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6#
 
魏源认为美国的选举制度“议事听讼,选官选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好好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徇同,即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这表明魏源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7#
 
有学者指出,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但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提出了中国必须现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都不会减。该学者认为,鸦片战争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8#
 
1857年,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一文中写道:“自从英国人在中国采取军事行动的第一个消息传来以后,英国政府报纸和一部分美国报刊就连篇累牍地对中国人进行了大量的斥责,它们大肆攻击中国悔辱英国的国旗、羞辱旅居中国的外国人。”据此可知,马克思旨在(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9#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洋衣,穿双西式履……”《申报》曾登载的这种文明新婚俗主要出现在鸦片战争后的通商口岸。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0#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道:“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500年前游历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导致材料中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1#
 
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2#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下列条款中,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3#
 
1874年至1894年20年间,中国洋布进口值增长88.4%,洋纱进口值增长将近986.7%。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4#
 
“鸦片战争是中国遭受外国资本主义奴役的起点,它使中国由封建社会开始向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转化,它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某种意义上讲,鸦片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 了古老的封建与专制的中国的瓦解。”以上内容属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5#
 
19世纪中后期,受棉花出口量剧增和价格提高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广种棉花,“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兼植棉花”。据此可知这些地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6#
 
据记载,近代洛阳“是外国商品的集散地,批发市场中有大量商号经营德国的三枪牌市布、日本布、英国布、肥田粉、火柴、石油等商品。洛阳民众大多数吸洋烟……点灯都点洋油……买洋布”。这说明当时中国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7#
 
1845年,林则徐奉旨赴南疆勘荒,发现可开垦荒地总数为58.6万余亩。这为朝廷制定南疆垦荒政策提供了真实的依据,也有利于边防安全。据此可知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8#
 
“它(某场战争)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北上,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大防因之完全崩溃。”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的条约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9#
 
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尽管中英军队在广东对峙,驻扎在香港的英国军官和记者居然坐船绕过清军防线,进入广东山区度假、狩猎,山区里的居民向他们兜售农产品,提供食宿,并未向两广当局举报敌人潜入。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0#
 
19世纪50年代即便是经世派的林则徐、龚自珍等士大夫在书写西方国家的名称时,一般是加“兽”字偏旁或加“口”字偏旁以示鄙夷,但60、70年代后,这种写法已很少出现,而且“夷”字使用的频率也逐步减少,……官方文件中禁止使用“夷”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民族自尊心受挫
②“天朝上国”观念逐渐被打破
③一些晚清官员和知识分子主张学习西方
④列强改变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1#
 
鸦片战争尚未爆发时,道光要求两广总督“上不可以失国体,下不可以开边衅”;当战局不利,谈判受挫时,道光帝又密谕耆英等大臣,“务须慎持国体,俯顺夷情,俾兵萌早戢,沿海解严,方为不负委任”。清朝统治者在“维护国体”与“俯顺夷情“之间的矛盾心理体现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2#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叹道:“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竞不及荷兰的一半,也不及我们那人口稀少的北美和澳大利亚殖民地的一半,赶不上法国或巴西,也赶不上我们自己,不在印度之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①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②中国自然经济状态的影响
③鸦片走私掠走中国的白银 ④英国商品不适合中国消费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3#
 
八里桥战役的总指挥,他以英勇顽强抵抗外国侵略者的精神,奋力指挥全军作战,最后在八里桥上决战的时刻,公然挺身而出,骑着马站在桥中央……法军死亡3人,伤18人;英军死2人,伤29人。清军损失超过1200人。同时缴获了大量的弓,箭和箭囊,上千把火绳枪,很多帜,里面有僧格林沁的皇家大旗。"这是西方权威文献对1860年通州八里桥之战的记载,据此可以确定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4#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5#
 
1843年7月,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签订后,清朝代表耆英在向美、法宣布“皇恩”的同时,还宣布让荷兰商人等享有与英国同等的权利,并计划让尚未来华的吕宋(西班牙)等国商人同样享有这项权利。这体现了清廷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6#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规定到广州的洋人不得在江中划船取乐。每月中有3天可以结伴在通事(翻译人员)护送下到花园游散,通事对他们的一切行为要负完全责任,他们买货必须由行商经手。在规定季节之后,洋人不得逗留广州。由此可见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7#
 
在1842年的《南京条约》中,中国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补偿了鸦片被销毁的英国商人,并开放五个中国港口以进行国际贸易。另外作为此协议的一部分,这些港口中的每一个,均由不从属于中国法律的英国顾问管理。这些规定,致使中国客观上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8#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相信可以和清政府进行自由贸易;对清政府而言,签署的条约是为了怀柔“夷狄”,是对朝贡体制的修正。清政府的这一认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9#
 
鸦片战争后,“像允许建立租界、让外国人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组织中外联防局等极为重要的决定,最初都是由地方(大员)做出的”,只是在成为既定事实后,才呈递核准。由此可知当时清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0#
 
英国历史学家基尔南说,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背后发生的不是什么“文化冲突”或“礼仪之争”。或许中国政府故意设置礼仪障碍以婉拒对中国不利的要求,而英方也乐于设置礼仪障碍好以“被辱”为借口发动一场基于利益的战争。该观点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1#
 
清同治中期,江苏依据嘉庆、道光以来的钱漕折征惯例,确立了每岁根据银米市价核定田赋征价的弹性;定价机制,改变了传统以固定化为基本原则的田赋运作制度。这种变化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2#
 
《南京条约》签订后,大清国上下都认为这是奇耻大辱,但舆论最不能接受的倒不是“割地”、“赔款”和“领事裁判权”,而是对外国开放通商口岸,准许外国人设置领事馆和外国人携带女眷居住,以及在外交活动中采用“平行”的交往礼节等。这说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3#
 
1841年,琦善在定海期间,面对英军的武力威胁,私自妥协,道光帝斥责他违反朝廷规制;1842年,伊里布赴定海办理“夷务”期间,擅自收受英国俘虏的礼品,道光帝“告以天朝定制”“着将全数发还”。这反映出当时道光帝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4#
 
近代西方的战争条约,其固定格式是将战胜者置于战败者之前。而《南京条约》中文原件序言第一句是“兹因大清皇帝,大英君主……”,该条约所有涉及中英双方的地方,清政府均把中国排在第一位。这表明清政府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5#
 
曾国藩主张“诚信外交”。他认为,中国办理对外事务要“依约而行,接之以信,驭之以诚,断之以理”,那么中外交涉就“不至大有龃龉。”该主张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6#
 
“原告为中国人,被告为有约国人,由该有约国领事衙门审判;原告为有约国人,被告为中国人,案件由中国地方官员审判,但得通知该国领事派员'莅审原、被告一方为无约国人,另一方为中国人,或均系无约国人,其案件虽由中国官府受理,但须邀一有约国领事会同裁判。"上述规定主要表明,晚清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7#
 
19世纪四五十年代,上海人一般称租界为“夷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文人的笔下和官府的文书中,“夷场”逐渐变成了“彝场”,音同而意转,更多的则称之为“租界”“英界”“法界”“沪北”“洋场”等。“租界”称谓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8#
 
徐继畲所著的《瀛寰志略》对西方的风土人情和政治制度进行了系统性介绍。该书并没有遵循传统华夷观念,在出版后,即刻引起广泛非议,徐继畲被指“为泰西声势者,轻重失伦,尤伤国体”。这说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9#
 
近代前期,林则徐、魏源高举“经世致用”旗帜以求纾解民困、匡时济世的良策;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仍受当时盛行的“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梁启超在《古议院考》中强调中国古代早有“议院”,只是被后来的“民贼”湮没。这表明近代前期的中国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0#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有学者注意到:“签署治外法权条款则是出于以下权宜的想法,即这些说不同的语言并有着奇怪习俗的夷人应该获准管理自己——以显示中国的宽宏大量,并减轻管辖他们的任务。”清政府的这种认知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1#
 
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在虎门收缴鸦片时曾作出论断:“即其(英国)船坚炮利,亦只能取胜于外洋,而不能施技于内港。……即除却鸦片一项,专做正经买卖,彼亦断不肯舍此马头。”据此可知,林则徐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2#
 
鸦片战争后,西方教会医院在中国大量开设,人们只有在遇到外科、眼科疾病时,才倾向于向西医求助,而内科疾病一般是在中医诊治多次无效后,才去尝试西医。这从侧面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3#
 
魏源应用《易经》里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观点来解释客观世界,说明社会历史的变易和进化。他还把历史进化的客观趋势和“便民”联系起来,认为“租庸调变而为两税,两税变而为编(指一条鞭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这些主张旨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4#
 
19世纪70年代起,湖北、广东等省土铁“营运渐稀”,广东花生榨油业“相形见绌,销路愈滞”,东南各省“旧日之糖,销路日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5#
 
1846年,姚莹认为“英吉利、佛兰西、米利坚皆在西洋之极,去中国五万里。中国地利人事,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较然矣。”这一观点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6#
 
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据此判断魏源著该书的根本目的在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7#
 
鸦片战争后,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清代科学家郑复光把中国和西方的光学知识系统化,论述了光线通过各种镜子之后的成像原理,进而阐明望远镜、放大镜和各种透镜的制造原理和使用方法。后来他又著文说明蒸汽轮船的结构原理,并附有详细的图样。据此可知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8#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商人欢呼雀跃。但1842年到1856年,英国输华货物贸易额并未迅速增长,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9#
 
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交给魏源的《四洲志》初稿仅有1卷,简要介绍了30多个国家。1847年,魏源以此为蓝本编著的《海国图志》达到60卷,到1852年又扩充到100卷。这反映了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0#
 
《南京条约》规定: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这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1#
 
19世纪上半期,在抵抗英国侵略的过程中,士大夫们创作了一大批提倡反侵略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反映出在外敌入侵的刺激下,士大夫们的触动和觉醒。他们所宣传的思想观点在当时社会上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2#
 
对于近代某次战争,有学者如是描述:是他们(西方)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对亚洲来说,战争改变了原有的格局。这说明此次战争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3#
 
魏源认为一个国家“开国之初,如有物本而无知,则延他国知识者以教习;或有知识而无物本,亦往别国运载”。这说明魏源这一的思想主张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4#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法国人以“中国虽与英夷息兵通商,为和好究不足恃”为由,建议清政府“必须自为防备,方无后患,庶有事可资辅助”,并要求互派公使;同时建议清政府“派官赴伊国,学习修船铸炮水战兵法,万一将来英夷再有滋事,不难制胜”,均被清政府一口回绝。这表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5#
 
1843年,中英签订《海关税则》,其中规定的进出口货物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由此可见,《海关税则》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6#
 
1843年,英国驻华领事夫人为时任福建布政使的徐继畲送去了一幅世界地图,并用色彩标明不列颠、法兰西、俄罗斯等国的领土。他收到后,马上送去一张便签,询问为何阿富汗被省略掉。这表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7#
 
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78幅。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这反映出魏源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8#
 
据学者统计,1840年我国农村人口占城乡总人口的比重为95%,1860年为94%,1894年为92%。这一变化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9#
 
论及晚清时期的不平等条约,道光帝起初并不愿意订约,但虽“愤闷(懑)莫释”。也“不得不勉允所请,藉作一劳永逸之计”。在他看来订立条约是中国“相待以诚”,“从此通商。永相和好”,对方“亦应以诚相待”。这反映了清政府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00#
 
19世纪60年代初,俄国人在汉口建起了一座加工厂,使用人力加工,把预定运往西伯利亚的茶叶压缩成砖块以便利于运输。1871年,俄国人把十年前在茶乡崇阳县建立的一座蒸汽动力的工厂搬迁到汉口的英租界,随后又陆续增建了几个蒸汽动力工厂。这一现象表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100分钟
未答题: 已答题:0 答错题: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