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中国在16--19世纪的经济存在“高度平衡陷阱”。即技术投人、农业亩产已近极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1-6-1 17: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 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单选题]

有学者指出中国在16--19世纪的经济存在“高度平衡陷阱”。即技术投人、农业亩产已近极限的情况下,随着人口的增长,农业剩余减少,人均收人和需求下降。当时农民和商人的明智选择,不是去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更多地节约资源和固定资本。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 商人的地位得到提高

B. 社会转型的动力不足

C. 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

D. 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高度平衡的陷阱理论:是指由于农业剩余的减少以及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的下降,劳动力越来越廉价,而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此种情况下,中国商人将巨额资金投入买田置地,而非用于扩大再生产,无法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同时大量人口也被限制在农业当中,无法成为自由劳动力。正是这种传统经济的发展使有利可图的发明变得越来越困难。这都导致了中国缺乏社会转型的深层原动力,B正确;明清时期,商人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提高,即便商人买田置地,也无法体现其社会地位的提高,排除A;在农业剩余减少,人均收入下降的情况下,农民为了维持生活,更多节约资源,并不能说明其生产积极性下降,排除C;明清时期仍然是传统经济模式,并没有变化,排除D。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35关注

77粉丝

1054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