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
考试中心
?
江西贵溪实验中学2020年测试卷
我参与的考试
|
我的错题集
|
试卷帮助
|
手机版
江西贵溪实验中学2020年测试卷
作者:
fighter
, 发布日期:
2020-09-23 18:16
, 已浏览:
439
次, 已答卷:
0
次, 您已完成
0
次答卷
标记
1#
1.《左传》有云:“昔周公、大公股肱周室,夹辅成王。成王劳之,而赐之盟,曰:世世子孙无相害也。载在盟府,大师职之。”材料表明 (4.0 分)
A. 周天子建立起绝对权威的统治秩序
B. 西周中枢管理机构与蛮夷之间关系
C. 周公辅成王体现了宗法制原则
D. 同姓与异姓诸侯权力与义务的差异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
2.据记载,徐元庆之父被县尉所杀,后徐元庆杀县尉报父仇。审案时武则天主张无罪释放徐元庆,而大臣陈子昂建议,宜正国之法,置之以刑,然后旌其闾墓,嘉其徽烈。在激烈争论后,依陈子昂的意见做出最后的判决。《新唐书》记载了8个类似的案件与争论。这反映了当时 (4.0 分)
A. 专制皇权弱化
B. 宗法观念受到冲击
C. 地方吏治废弛
D. 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
3.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4.0 分)
A. 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 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 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 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
4.“忠君爱国”在北宋末年成为士大夫的最高道德标准。佛教也提出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佛法据王法以立”,佛教僧人也应提倡忠君爱国,所以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 (4.0 分)
A. 儒学与佛教互动融合
B. 士大夫的崇佛心理普遍
C. 佛教融汇儒学伦理
D. 儒学开始吸收佛道思想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
5.鸦片战争后,松江府所属州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占十中之二”.原来不种棉花的华亭县也开始“改禾种花”。由于扩种经济作物,原来是余粮区的浙江余姚成了缺粮区;广东则靠越南、缅甸每年输入百万石大米维持。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4.0 分)
A. 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
B. 传统手工业迅速发展
C. 自然经济统治地位丧失
D.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
6. 甲午战争后,“剪发易服”行动不断推进,服饰西方化潮流刺激了西装面料的进口,传统面料销量日减。为此,立宪派也日益注重倡导中式服装。“剪发易服”与“国货运动”并行的主要原因是 (4.0 分)
A. 服饰西方化潮流引发利权之争
B. 剪发与维护清朝统治之间的矛盾
C. 易服与保存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
D. 立宪派以剪发易服推进宪政改革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
7.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4.0 分)
A. 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B.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
8. 下图是1985年拍摄于云南的照片《集市上的缝纫摊》。对这张照片合理的解读是
(4.0 分)
A. 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 人力缝纫机成为家庭最重要财产
C. 服装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配额供应
D. 个体经营与市场经济的逐步兴起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
9.罗素认为:“16、17、18世纪所出现的那种天赋人权学说也是斯多亚学派学说的复活,尽管有着许多重要的修正。”下列言论属于斯多亚学派的是( ) (4.0 分)
A. “美德即知识”
B.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0#
10. 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现在任何一州认为得准予入境之人(指黑奴)的迁移或入境,在1808年以前,国会不得加以禁止,但对此种人的入境,每人可征不超过十美元的税。这表明( ) (4.0 分)
A. 南部种植园经济受到限制
B. 黑奴贸易不适应经济发展需求
C. 1787年宪法是妥协的结果
D. 统一征税联邦政府经济职能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1#
11.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是“反对税收当局的歌曲”。1966 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4.0 分)
A. 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
B. 二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
C. 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
D. “新经济”推动了英国高速发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2#
12.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4.0 分)
A. 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 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 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 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3#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统一全国后,在南北之间建设一条运输通道成为迫切任务。隋炀帝征调300万民工,用6年的时间凿通了2500公里的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运河沿岸经济繁荣,扬州、淮安成为大都市。唐代大运河连通了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接纳着日本、波斯、天竺等国的商船。19世纪中期大运河开始衰落,尤其是19世纪90年代,西方列强掀起掠夺中国铁路修筑权的高潮,随着铁路的兴起和区域交通结构的改变,原有的货物流向和流量发生改变,使大运河沿岸的扬州、淮阴、嘉定等逐渐衰落。
——据陈国庆主编《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研究》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法国加紧在埃及扩张势力,与埃及签订条约,开凿苏伊士运河。条约规定埃及无偿提供劳动力,运河通航后出租99年,每年可收取运河收益的15%。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英国等西方国家迫不及待地要把它置于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它把红海和地中海、印度洋和大西洋联结起来,大大缩短了从印度洋、太平洋西岸到西欧、北欧的距离,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运河之一。
——摘编自赵军秀《评英法改造苏伊士运河的矛盾》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大运河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大运河和苏伊士运河的发展状态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16.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16.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4#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有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研究,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评述材料中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2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2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5#
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以来,若干家族借经济兼并,官位世袭和学术世传等种种关系,形成了支配一时的士族,中枢和地方政权,都在他们把持下,风气日薄,政令日败。由于战乱,饥馑,疾疫,人口急剧减少,除死亡外,大量人口被豪强招为私户,租赋大量流入豪家大姓,国库收入萎缩,力役也无从征发。在这两重恶劣环境的交迫下,曹操进行了改革。他禁止士族结党连群,用屠戮手段削弱大族势力;他变易了选拔人才的标准,“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建安元年开始,他实行民屯制度,利用政府手中掌握的无主公田,授与屯民耕种,政府收其租赋。通过民屯制度,向世家大族争夺人口,使荫庇户自动归还为国家领民。曹操的改革成为他克服群雄,平定北方的基础,但他未能截断汉末百余年来所形成的颓风败俗的延续,则是无可否认的。
——摘自蒙思明《曹操的社会改革》
(1)根据材料,归纳曹操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曹操改革。 (16.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16.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5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未答题:
已答题:
0
答错题:
提交试卷
暂停计时
上一题
下一题
显示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