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作者: 九月鹰飞 , 发布日期: 2021-05-29 23:06, 已浏览: 1843 次, 已答卷: 52 次, 您已完成 43 次答卷

标记
1#
 
城市经济的繁荣,推动了宋元文学新体裁的发展,不包括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
 
推动宋元时期文学体裁推陈出新的主要动力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
 
马克思把四大发明中的三大发明比作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法宝,其中推动大航海时代到来的法宝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
 
下列对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此论应出自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
 
风俗画是宋代画坛的最大的亮点,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
 
元代科举考试被废除,儒生失去仕进机会,地位下降,激发了他们创作情绪。仕途失落的知 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抒愤,大量涌向勾栏瓦肆,从事杂剧创作。材料表明,元曲兴盛的直接 原因在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
 
南宋朱熹关于“理生万物”的学说,吸取并发展了周敦颐《太极图说》的理论,承认周敦颐所提出的宇宙生化的基本秩序:太极(理) 气(阴阳) 五行(水火木金土) 万物。并认为 “理”像似“月印万川,洒在江湖,则随处可见”。这说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0#
 
这一学说将儒家的社会、民族及伦理道德和个人生命信仰理念,构成更加完整的概念化及系统化的哲学及信仰体系,使得伦理道德化的主宰天理“道”,取代了粗糙的“天命观”和人格神。这一学说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1#
 
朱熹曾经亲自撰写《白鹿洞书院教条<朱子家礼>》,相当细致地修订《吕氏乡约》,其弟子程端蒙、董铢为乡塾教学作《程董学则》。这些举措意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2#
 
宋朝士大夫群体热衷于将自己的肖像画进图画,挂在家里。并且题写几句“画像赞”:进行自我评价与调侃。这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3#
 
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纪念馆里有两副楹联:“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该思想家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4#
 
隋唐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分两类,一是考文学(诗赋),二是考儒家经义。蒙古统治者认为汉人文学没有实际用处,而对儒家经义比较赞赏,于是把程朱理学作为考试的内容和标准。这主要是因为,程朱理学有利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5#
 
据记载,唐朝白居易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多首,杜甫1500首左右,李白只留存 1000首左右。而南宋诗人陆游,存诗九千多首。这一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6#
 
对于人性的起源,历代思想家都进行了谋刻的探讨。某位思想家的结论是:“万事万物皆自理来,人也不例外是从理而生;理赋子事物自然之性,人性亦是从理来。”由此可知,这位思想家所生活的朝代应不早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7#
 
据《休宁县志》统计,清初至道光年间,县境六万五千人丁,仅“节妇”“烈妇”就达两千余人,当地女子在丈夫身亡后选择殉葬的比比皆是。这一史料说明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8#
 
西方学者亚布说:“罗盘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发明,它放开我们的眼界,领导我们到世界主义。”这说明,罗盘针推动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9#
 
学者李泽厚认为:“后代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朱熹的孔子”认同(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0#
 
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1#
 
中唐时期,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巩固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2#
 
旌德县志,始于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知县李瞻的《旌川志》。元代大德二年(1298年)县尹王祯重修此书,这是中国第一部活字印刷的地方志书。该书印刷采用的活字材料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3#
 
宋代有大批知识分子参与政治,恪守道德规范,当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他们舍生取义,毁家纾难,临危受命。据《宋季忠义录》所述,南宋末年抗元死节的英雄就有500多人。这种现象说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4#
 
有一部成书于北宋的科技著作,内容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是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其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这部著作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5#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6#
 
约15世纪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由铅、锡、锑的合金制成的金属活字,当时用金属活字印出了《圣经》。事实上,约11世纪中国已经有了类似的技术,它的发明者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7#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对此解释最全面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8#
 
朱熹(1130—1200)在学力七行中说:“居今之世,虽孔子复生,也不免应举。”这反映了南宋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9#
 
沈括为了验证“虹能入溪涧饮水”的说法,“与同职扣涧观之”,并发现“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材料说明沈括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0#
 
北宋大儒张载提出人和万物都是天地所生,性同一源,本无阻隔。这一认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1#
 
北宋嘉祐二年(1057年),欧阳修主持贡举考试,他极力排斥当时流行的险怪奇涩的文体,崇尚言之有物、论之成理的“古文”,录取了苏轼、苏辙、张载、程颢、程颐、曾巩等。这次考试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2#
 
右图是安徽省歙县篁墩村的“程朱阙里”牌坊。“阙里”本指孔子的故居,南宋时宋度宗特诏定朱熹祖籍故里为“阙里”,并按祭孔规格祭朱熹。宋度宗的做法表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3#
 
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①墨色浓淡不均;②有个别字排倒;③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4#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契丹族、女真族、党项族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时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础上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这说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5#
 
在宋代,先秦时期贵族社会的祭祖礼仪,借助士人的诠释与实践,形成了新的规范,在士人之间传播,并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这可以说明当时(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6#
 
近代学人梁启超认为,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并不喜欢谈论什么“性与天道”,而只是从日用行为极平实处培养人的理想性格,但后来儒学受到道、佛两派的挑战,儒士便“总觉得把孔子门学说找补些玄学的佐料才能满足”,于是宋明理学、陆王心学迭起,到晚明,更有颜习斋“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之说。梁启超意在说明宋明理学(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7#
 
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认为,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这种繁盛的表现有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④《授时历》的编订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8#
 
“自从发明了纸张,配合得心应手的毛笔和好墨,于是写本书籍开始大量出现,但是一个字仍须用手来写,同时只能写出一部。一部卷帙浩繁的著作,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抄写工夫。经过长期的摸索与钻研,我们祖先又发明了雕版印刷术。”这表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9#
 
元朝建立后,曾长期停止科举并对汉人实行严格的从业限制,民间流传着“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读书人的社会地位低于传统的市井小民。这一状况客观上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0#
 
王祯《造活字印书法》记载:“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这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1#
 
下列主张体现北宋时期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2#
 
20世纪初,学者在敦煌附近的遗址中,发掘出一种用“新文字”书写的佛经。后来有人找到一本名为《番汉合珠掌中书》的字典,才逐渐了解此种新文字的原则:使用楷书偏旁以代表各种意义。这应该是哪一种文字(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3#
 
中国历史学家尹德蓉说:“汉字在辽是一种通行的文字。辽对外的正式公文,朝廷诏令奏议,对中原的一切诏书,对西夏的所有文件,对地方上的南北文牒,都一律使用汉文”。这说明(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4#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5#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费人力的雕版印刷术;元代发明了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的转轮排字盘,但后来却慢慢消失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6#
 
明代方孝孺认为,朱熹学问的根底在“博文以致其志,主敬以笃其行,而审于义理之辨”。因此,他特别主张治学应通过洒扫应对、处世接物等“小学”功夫,以养其心志。方孝孺意在倡导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7#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 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上述情景,最早发生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8#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行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北宋著名学者张载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这表明理学家们创立理学的目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9#
 
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0#
 
《宋史》记载:“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以下言论体现“焕然大明”的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1#
 
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随着道教兴起和佛教传人,魏晋玄学盛行,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到了宋代,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理学的形成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2#
 
宋代朝野风气相对开放,当时“虽庸庸琐琐之流,亦为挺挺敢言之气”,以致“失在谏垣,救在缙绅”。即便不在言路的官员,“虽非言责,亦未尝不因事献言也”,其他官员也会利用朝廷求言、轮对等机会进言。据此可知宋代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3#
 
唐传奇多辞藻华丽,文风浮夸充满想象,多描写社会上层士大夫及文人群体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而宋话本更强调向“俗”,题材更丰富多彩,主要篇幅是对社会背景及底层市民生活的描写。这一变化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4#
 
宋代,理学家程颐、张载、朱熹都主张恢复古代的宗法家庭制度,编纂族谱,建立宗祠。朱熹认为儒者应该努力从事个人修身,并进而扩展到家族。他们的这些主张反映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5#
 
宋朝城市说书人的底本称为话本,主要以白话写成,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既有篇幅较长的“讲史”,也有短篇的“小说”。戏曲则出现了诸宫调、杂剧、南戏等体裁。这些现象的出现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6#
 
北宋熙宁年间,陕西蓝田吕大钧兄弟制定了《吕氏乡约》,其“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四目,规定了处理乡党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乡民安身立命的行为规范。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7#
 
中国古代有近百部茶书专著,仅宋代就占据了23部。同时以茶为主题的古诗词有1980首,宋代独占828首,为历代之最。除茶诗外,宋代茶文学体裁还有散文、小说、词、戏曲等多种题材。由此可知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8#
 
明朝推崇翻刻宋刻本,但为求便捷及降低成本,刻工把楷书中复杂、多曲折的顿笔和回笔作简单化处理,以减少奏刀次数,由此逐渐形成了一种专门用于印刷的字体,并于康熙年间被命名为“宋体”,沿用至今。由此可知明朝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9#
 
北宋初年,私人讲学的书院大量产生,陆续出现应天府、岳麓、白鹿洞、嵩阳、石鼓等著名书院。旦到北朱仁宗末年,朝延直接向州学派出教授,削弱书院和县学,北宋前期较有影响力的书院全部消失。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0#
 
北宋程颐、程颢指出:“礼一失则为夷狄,再失则为禽兽。……中国而用夷狄礼,则便夷狄之。”宋初学者石介将佛、道视为“中国”坏乱之源:“释、老之为怪也,千有余年矣。”这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1#
 
有学者指出:“汉代民族国家形成过程中亟需象征性领袖的现实,使“天”与“君主”凸显了他们的绝对地位。知识阶层一方面在民族、国家成型过程中不得不凸显君主的象征作用,一方面又深惧再度出现秦代君主专制权力无限扩张,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局面。”鉴于此,中国古代知识阶层提出了
①“独尊儒术”②“天人感应”③“正君心”④“知行合一”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2#
 
《宋史・邢昺传》载:景德二年(1005年)夏,真宗到国子监视察,问及书籍刊刻情况,邢昺答:“国初不及四千,今十余万,经、传、正、义皆具。”当时所刻书籍,不仅“有定价出售”,而且国子监刻印的书籍,也“例许士人纳纸墨钱自印”。上述史料可以说明,宋代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3#
 
在宋代,由宗族组织所创办的族塾义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不但承担了众多儿童的启蒙教育,而且有的还发展成为当时的地方教育中心和学术文化中心。宋代族塾义学的兴盛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4#
 
朱熹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天命之性是“专指理言”,理是纯善的;气质之性则是“理与气杂”,故有善有恶。为此,他主张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5#
 
文天祥的殿试卷中写道:“臣闻天久而不坠也以运,地久而不聩也以转,水久而不腐也以流,日月星辰而常新也以行。天下之凡不息者,皆以久也。”这反映了文天祥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6#
 
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藏书万卷的私人藏书家;唐代私家藏书有了进一步发展,藏书万卷者人数很多;到了宋代,私人藏书更加兴盛,拥有藏书最多者达十余万卷。这表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7#
 
一位理学家提出:“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己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该理学家主张
①格物致知 ②循序渐进 ③本心体悟 ④知行合一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8#
 
元朝时,汉族文人常用散曲来抒发愁闷情怀:“恰似南柯一梦,季伦锦帐,袁公瓮牖”,“想人生有限怀,浑几个重阳节”,“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9#
 
张载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其中“民”指老百姓;“胞”即同胞或亲兄弟;“物”指自然界的万物;“与”指朋友或同伴。这一主张体现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0#
 
北宋有一理学家,在反思唐末政治时,认为“君不君,臣不臣,故藩镇不宾,权臣跋扈,陵夷有五代之乱。”并在为同为理学家的兄长所写墓表中,高度评价其兄“先生生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志将斯道觉斯民”。这位理学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1#
 
“俺父亲将我嫁与蔡从婆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出自中国古代一部经典作品,其作者自嘲“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被后人誉为“曲圣”。他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2#
 
南宋初年,为了彰显其统治的正统性,统治者沿袭了北宋礼仪中以大象为“祥瑞”的传统,其礼仪用象主要来源于贡献和购买。后来,又以异兽“劳远人”“失土性”“象乃无用之物,重扰吾民”为由,停止接受贡象与购象。这反映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3#
 
南宋时期,朱熹同吕祖谦曾编写《近思录》(对身边事物的思考);许多儒学大师经常为社区民众开办公开讲席,不分高低贵贱。这些行为旨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4#
 
明清时期,上至帝王显宦,下至普通百姓,多有家训问世。明代家训纷纷引用朱元璋亲制的《圣谕六言》特别注意求子弟修身养徳,“做个好人”,“学而优则仕”。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5#
 
宋代朱熹曾说:“俚俗相传,疫疾能传染人,有病此者,邻里断绝‘不通训问’,甚至虽骨肉至亲,亦或委之而去。伤俗害理,莫此为甚”。朱熹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6#
 
宋代文人学士在文化人格上都尚雅忌俗,但在文艺创作上却出现“以俗为雅”的审美取向,要求“以俗为雅,以故为新,百战百胜”。促使宋代文艺创作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7#
 
汉唐时期,官方通过乡里制度全面控制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但从宋代以来,士大夫们自觉地、义务地开展思想教化,汉至唐被官方控制的三老教化由民间组织执行,“乡约”等民间组织日渐发展。宋代的乡里教化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8#
 
宋初,佛教天台宗名僧孤山智圆对《中庸》十分信服,自号“中庸子”,甚至将《中庸》与天台宗初祖龙树的《中论》相提并论,主张“修身以儒,修心以释”。这反映了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9#
 
元朝至顺元年(1330年),徽州人郑千龄被擢升为泉州录事,但他认为泉州录事牵涉通番贸易,不易洁身自守,以“吾老矣,毋以贪介取辱”而辞官。这表明,郑千龄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0#
 
宋代理学家都积极地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等。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也不努力于仕途以达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这体现出理学的价值取向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1#
 
“城隍(道教中守护城池之神)”原来只限于吴越等地方性崇拜,至唐代仍未完全得官方的认可。至宋代,城隍已成为全国性的信仰,不唯城里尊崇,连一些村落也建有城隍庙。这说明唐宋时期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2#
 
宋代以前,儒家"以情欲论性",而宋代理学家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理气论性"的新思路,将人性定义为"仁义礼智信",创立"循性"修养方法论。宋代理学这一思想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3#
 
朱熹在《经筵留身面陈四事札子》文中写到:“上自人主,以下至于百执事,各有职业,不可相侵,盖君虽以制命为天职,然必谋之大臣,参之给舍,使之熟议,以求公议之所在。”为了保证这一点,朱熹提倡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4#
 
“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以上内容描述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5#
 
苏轼在《净因院画记》中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止于所失,而不能病其全,若常理之不当,则举废之矣。”由此可知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6#
 
南宋淳祐元年,宋理宗令以张、周、二程、朱熹从祀孔庙;1271年,忽必烈宣布“建国号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明永乐十三年,将《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颁布天下。材料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7#
 
南宋时期,理学家出于不同的目的往往会创作家训诗。朱嘉就有《训蒙绝句·太极图》一诗:“性蔽其源学失真,异端投隙害弥深。推原气禀由无极,只此一如图传圣心。”据此判断,该诗反映了朱嘉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8#
 
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东川节度使冯宿奏请“禁断(私人)印历日版”,因为在剑南、淮南道等地“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此举旨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9#
 
有学者认为,宋代文化普及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文化不再被少数士族大家把持,而是从都市扩展到乡村,从中心地域辐射到周边地区,从上层士人传播到下层民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媒介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0#
 
南宋时,真德秀编辑了诗文选本《文章正宗》,他明确提出:“故今所辑,以明义理、切世用为主”;词人魏了翁写有“物欲强时心节制,才资弱处书扶掖” 的名句。这反映了南宋时期(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1#
 
有学者研究发现,宋代士大夫在文学创作时,对“街谈巷说,鄙俚之言”往往“全不拣择,入手便用”。这一现象反映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2#
 
北宋理学家张载曾亲自带领学生进行恢复古礼和井田制的实验,他们用儒家礼制净化民俗民风,并且按照《周礼》的模式,划分为公田、私田数井,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张载此举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3#
 
宋明理学强调社会责任感,重视气节和道德,以下语句受到其影响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4#
 
在1495年,整个英国只出版了18本书。印刷术传到英国后,到1545年,随着15家印刷厂的建立,每年出版的书籍已达119本。到1695年,全国70多家印刷厂一共印刷出版了2092种图书。英国图书出版量的变化,表明印刷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5#
 
理学理想中的社会秩序,首先要求国家认同理学,要求皇帝信奉理学。皇帝信奉理学,根据理学而治国,治国是为了实践“道”,那么掌握理学的儒生,就成为帮助皇帝治国和实践“道”唯一合适的人选。这种理想秩序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6#
 
中国古代史书中常有专门的议论,穿插于卷中或卷后。如《左传》中的“君子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资治通鉴》中的“臣光曰”等。史家借此表达对王朝兴衰更替和人物成败功过的看法。这主要说明传统史学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7#
 
朱熹认为,虽学者必由《大学》入门,穷理正心,达于圣学,但“洒扫应对”也可到圣人事,“理无大小故也”。由此可知,朱熹旨在强调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8#
 
宋代儒者通过借用《春秋》中的“尊王攘夷”的微言大义,强调“尊君父,讨乱贼,辟邪说,正人心”,树立民族自信,从而确立上至帝王、下至士庶普遍认同的“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道德规范。这反映出宋代文化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9#
 
有学者评述理学称:“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这一评述表明理学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00#
 
朱熹提出:知在我,理在物,这“我物”之别,就是其“主宾之辨”。为解决“主宾之辨”,朱熹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100分钟
未答题: 已答题:0 答错题: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