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
考试中心
?
江西省信丰二中2020高三训练题
我参与的考试
|
我的错题集
|
试卷帮助
|
手机版
江西省信丰二中2020高三训练题
作者:
fighter
, 发布日期:
2020-10-10 09:59
, 已浏览:
664
次, 已答卷:
0
次, 您已完成
0
次答卷
标记
1#
1.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古之王者不忍以刑穷天下之民也,是故一家之中父兄治之,一族之间宗子治之。其有不善之萌莫不自化于闺之内。”材料表明 (4.0 分)
A. 统治者应减轻刑法实行开明统治
B. 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
C. 君主专制难以治理好国家
D. 宗法制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
2.齐桓公共有四子,嫡长子姬同后继位为鲁庄公;庶子有庆父、叔牙、季友三人。鲁庄公死后,三个庶子联手控制朝政,被称作“鲁三桓”。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4.0 分)
A. 嫡长子继承制名存实亡
B. 世卿世禄制始终盛行
C. 庶子辅助嫡长子管理朝政
D. 宗法制受到严重挑战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
3.《礼记·曲礼》云:“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这表明“礼”的核心作用是 (4.0 分)
A. 明辨血缘亲疏关系
B. 规范社会秩序
C. 区分尊卑等级关系
D. 维系统治秩序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
4.“(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4.0 分)
A. “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 “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D. “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
5.在《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主要强调 (4.0 分)
A. 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B. 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 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
6.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中国古代王位传承的主要方式。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4.0 分)
A. 小农经济的需求
B. 宗法观念的延续
C. 儒家道德的影响
D. 社会习俗的约束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
7.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4.0 分)
A.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
C. 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
D. 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
8. 《史记》载,秦始皇每天“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而清雍正帝也曾说:“各省文武官员之奏折,一日之间,尝至二三十件,多或至五六十件不等,皆朕亲自览阅批发,从无留滞,无一人赞襄于左右。”对这种状况的描述比较准确的是( ) (4.0 分)
A. “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B. 古代帝王“以文书御天下”
C. “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
D.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
9.“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4.0 分)
A. 削弱相权
B. 中央集权
C. 君主专制
D. 重农抑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0#
10.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这一措施 (4.0 分)
A. 加强了汉初的中央集权
B. 确立了汉初思想大一统
C. 加剧了中央与地方对立
D. 体现了汉承秦制的原则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1#
11. 有学者认为,从秦汉起,中国官僚体制的核心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独创性举措 (4.0 分)
A. 提高了决策的周密程度
B. 丰富了官吏选拔的手段
C. 打破了世家的特权垄断
D. 推动丞相制度走向解体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2#
12.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运作过程中,“从决策机制看,很多皇帝虽然是决策和行政的最高负责人,但其决策都是建立在集体讨论、决议的基础之上”。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4.0 分)
A. 汉武帝的内外朝制
B. 唐前期的三省分权
C. 明朝后期的内阁制
D. 清朝中期的军机处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3#
13.“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该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是 (4.0 分)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4#
14.唐朝在三省六部制基础上又设立了政事堂。每当需要颁下诏敕的时候,就先由中书省和门下省会同其他必要人员在政事堂举行联席会议,来商议、决定政务。由此可见,政事堂的设立 (4.0 分)
A. 弱化了宰相权力
B. 提高了行政效率
C. 导致了冗官现象
D. 加强了权力制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5#
15.江南土豪从汉魏以来既已存在,并随着江南经济的进步而有较大规模的发展,在刘宋时他们中就不乏“献私财数十万”以求升进者,但迄至梁末,他们并不能“预于南朝大政”,究其原因 (4.0 分)
A. 军功授爵排斥纳粟拜爵
B. 新兴地主缺乏武装力量
C. 唯才是举一定程度规避门阀士族
D. 九品中正制形成僵化的门阀制度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6#
16.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表明元代设置行省是为了 (4.0 分)
A.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 钳制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 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7#
17.科举时代流传着“家贫、亲老,不能不望科举”的说法,到明代更是出现了考取功名者“强半寒素之家”的现象。由此可见科举制 (4.0 分)
A. 禁锢了人们思想
B. 强化了君主专制
C.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重视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8#
18.《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百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 (4.0 分)
A. 内阁权力制约皇权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专制统治日益腐败
D. 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9#
19.形成于秦代的以避君讳为核心的避讳制度,至唐宋而臻于完备,至清代达到了极点。这一过程本质上体现了 (4.0 分)
A. 礼乐制度日益完备
B. 社会风尚的不断进步
C. 儒家思想地位巩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0#
20.明朝《大诰》中规定:凡官吏违旨扰民,或相互勾结,陷害良民者,民众可“连名赴京状奏”,甚至可将害民官吏“绑缚赴京”。各地官府对于因之赴京状告者不得阻拦,否则官吏将受“族诛”。此规定的直接作用是 (4.0 分)
A.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B. 完善官员监察体系
C. 利于规范官员行为
D. 预防地方割据出现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1#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2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2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总分:100分 及格:0分 时间: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未答题:
已答题:
0
答错题:
提交试卷
暂停计时
上一题
下一题
显示答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