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专题训练(中古史世古史)

作者: 一夜飞渡 , 发布日期: 2020-09-26 08:05, 已浏览: 677 次, 已答卷: 1 次, 您已完成 1 次答卷

标记
1#
 
1.西周封建过程中,诸侯还受封有一定的人民。周公的儿子鲁侯伯禽受封的六个殷人氏族,就是随伯禽迁过去的,这六个殷人氏族和伯禽所带的周人氏族,构成鲁人的主体。这样做的目的是(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
 
2.西周文献中,常见周王以“我邦”与“我家”并提,要求臣下尽心效力,“保其家邦”,并说周公这样的朝廷大臣是“勤劳于王家”。这体现了西周(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
 
3.阎步克先生认为,秦汉王朝是帝国时代的开端,具有开创奠基的意义,秦汉帝国的最基本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官僚制度。下列项中,能够说明以上特征的是(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
 
4.表2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
 
5.秦始皇二十八年琅玡台刻石中,具有“列侯”“伦侯”等爵位的王离、赵亥等,置于“丞相”隗状、王绾等前面。这说明秦代(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
 
6.《荀子•富国篇》记载:“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汜胜之书》倡导“教民粪种,负水浇稼”;农谚“小籽作物靠精耕,粗糙悬虚无收成”。这些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重视(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
 
7.据记载,周人的婚嫁年龄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但至迟在春秋时代,周人的晚婚习俗已开始被早婚所替代。齐桓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一些思想家,如墨子,也竭力主张早婚。这主要是因为(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
 
8.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外祖父祝确所经营的商栈、邸舍(即旅店)、酒肆,曾占据歙州城一半以上,人称“祝半城”。朱熹一生的著作都由祝家书坊印销,出版收入相当于七八十万两银子。这表明南宋时期(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
 
9.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联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0#
 
10.下表为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两),由此可知,当时(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1#
 
11.秦汉至明代,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比较艰难,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2#
 
12.商代具有恐怖威慑、狞厉神秘力量的兽面纹处于青铜礼器纹饰的中心,但到西周中晚期后,复杂的兽面纹变得浑朴简小,由器物的主体退居到器物的足部,仅为附饰。春秋战国时,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兽面纹的变化主要反映出先秦(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3#
 
13.战国时期,法家主张“剪除私门势力,选拔法术之士”,“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墨家则提出“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他们的主张相同之处在于(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4#
 
14.论及汉武帝崇儒的目的,吕思勉先生说:“世谓武帝之崇儒,乃所以便专制,非也……后世儒家之尊君抑臣,岂汉武所能逆睹哉?……崇儒乃当时自然之趋势。”吕思勉意在说明(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5#
 
15.出身于“灶丁”(煮盐工人)的王艮在经商致富之后潜心修学,成为王阳明的入室弟子,他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王艮所收的弟子也颇多工商业者和市井小民。材料表明此时的心学(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6#
 
16.王守仁认为,人的本心和本性都是天赋的,都是纯粹至善、完美无缺的。只要努力,人人皆可为圣人。这种认识(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7#
 
17.顾炎武提出的“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尔矣!”顾炎武当时提出这些主张旨在(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8#
 
18.古希腊史诗《奥德赛》记载,勇士奥德修斯在比赛中被人恶意指责是贪婪的商人,而不是竞技者。奥德修斯凭借其出众的演说和投掷石饼的能力,有力地驳斥指责者,最终确立了他的社会地位,完全打消人们的疑虑。据此可知,古希腊(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9#
 
19.克里斯提尼改革肃清了氏族残余,结束了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长期斗争,最后完成了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历史过程,确立了奴隶主民主政治。促成这一变化的措施是(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0#
 
20.古代罗马的大多数法学家认为,“但凡让皇帝满意的就有法律效力”。其意是指罗马皇帝(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1#
 
21.证人面前所作的口头协议,在罗马最初比书面更受尊重,但到公元200年后,从前订契约所必备的证人或庄重仪式已无必要,只要是明确的契约,法律都予以承认。这一变化(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2#
 
22.法学家在古罗马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威望,但是,他们通常在一定程度上与政治官僚保持距离;即使在帝国时期,也有法学家依然延续共和时期的传统而选择“不事政治”,拒绝担任执政官。这种现象(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3#
 
23.学好历史需要具备宏观的视野。古希腊思想家理解和解释世界的角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化的趋势是(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4#
 
24.苏格拉底曾说:“所有智慧和理解力的根源包含在这句话中‘人,认识你自己’”。这反映苏格拉底(  ) (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5#
 
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率领水师击败郑氏集团,进驻台湾,“百姓壶浆相继于路,海兵皆预制清朝旗号以迎王师”。随后,在台湾问题的处理上朝野之间意见分歧。施琅力排众议,主张坚守台湾。他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而且“野沃土膏,物产利溥”。特别是他很有远见地意识到若弃而不守,西方殖民主义者必利用台湾,“窃窥边场,逼进民庭,乃种祸后来,沿海诸省断难晏然”,遗患后世。因此,他认为台湾“即为不毛之荒壤,必借内地挽转运输,亦断断乎其不可弃”。在他的坚持下,康熙帝始决定坚守台湾,在台湾设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台湾、厦门合派一道员管辖。台湾重新统一于清王朝中央政府的管辖。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施琅对统一台湾的贡献。(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4分) (14.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6#
 
26.(12分)王安石变法中的商业政策是对历代商业政策的继承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史记•商君列传》载:“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秦始皇登碣石山,立碑刻辞,有“上农除末”一语,但秦代却出现蜀卓氏、曹邮氏、宛孔氏等以盐铁而成巨富的事迹。汉景帝时晁错曾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也;尊农夫,农夫已贫贱也。”汉武帝将天下盐铁收归官营,桑弘羊亦“以计算用事”。唐朝刘晏对食盐专利实行民制、官收、商运、商销的办法。北宋庆历时一年的商税收入为1975万余缗,酒课为1710万余缗,盐课为715万余缗。到神宗时,一场全面的商业官营又在王安石的主持下展开了。
——摘编自陈长华《抑商质疑——兼论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至北宋时期商业政策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主持“全面的商业官营”的措施,简评其成效。(8分) (12.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7#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材料一
两汉之际佛教文化的输入,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几乎遍及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佛教文化的输入,促成了中国文化内容与形式的重大变化。同时,所输入的佛教文化在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交流中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文化。中国历史上的这次两种文化大交流,虽然也产生过许多纷争,引起过多次冲突,但是从总体上看,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它相当充分地体现出不同文化间交流融会的互补作用,中国文化确因吸取和消化了佛教文化的精华,而进入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繁荣的历史新时期。
——摘编自丁伟志《中西体用之间》
材料二
近代以来,由于欧洲与中国间社会发展程度的拉大,文化交流也因之打破了平等均衡、长短互补的格局;文化交流变成了倾斜的。从一开始就是在欧洲列强对中国侵略和中国反侵略这样尖锐的政治背景下进行的。因此就中国方面而言,这时进行中西文化交流,就不简单是一般意义上的落后向先进学习,而是为着寻求解决中国政治危机,救亡图存而向对手学习。随着对于救国方案探讨的深入,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对于欧洲文化的注意力,渐渐便转移到了探讨如何对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经济构成进行改造上。中欧文化交流,自此便无时无刻不环绕着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这个中心议题展开了。值得注意的是,近代以来欧洲文化输入中国,己经不再单纯是中国在一国之内处理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关系的事,而是成为全球性文化大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成为世界文化大格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据丁伟志《近代中国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佛教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8分) (26.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50分钟
未答题: 已答题:0 答错题: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