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
考试中心
?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我参与的考试
|
我的错题集
|
试卷帮助
|
手机版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作者:
life
, 发布日期:
2021-06-13 22:09
, 已浏览:
1371
次, 已答卷:
56
次, 您已完成
49
次答卷
标记
1#
中共八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因为 (1.0 分)
A. 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
B. 制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
C. 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 作出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是 (1.0 分)
A. 1968年10月
B. 1969年10月
C. 1970年10月
D. 1971年10月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次公演 (1.0 分)
A. 1964年
B. 1965年
C. 1966年
D. 1967年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
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的事件是 (1.0 分)
A. 日内瓦会议召开
B. 中美正式建交
C.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
D. 中美关系正常化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
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的报告中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为此,尼克松主张 (1.0 分)
A. 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 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加强在台湾地区军事力量的存在
D.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
1977年至1978年,中国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其中的“徘徊”主要指 (1.0 分)
A. 打倒了“四人帮”,但邓小平没有重新复出
B. 纠正了“左”倾错误,但工作重心没有转移
C. 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但坚持两个凡是
D. 结束了文革,但指导思想没有变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
“四五运动”中心内容是 (1.0 分)
A. 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
B. 进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C. 让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D. 拥护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
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实行的方针是 (1.0 分)
A.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 (1.0 分)
A.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B. “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 20世纪50至70年代,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0#
8018年12月25日00时53分,我国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三号,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6次飞行,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路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时间是 (1.0 分)
A. 20世纪6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1#
出于保密的需要,他们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有碍工作的往来,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国防尖端科技事业作出贡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人物中属于“他们”中一员的是 (1.0 分)
A. 杨根思
B. 李四光
C. 王进喜
D. 邓稼先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2#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文坛除了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工农兵重大题材,还出现了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宋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一批揭示人物丰富情感世界的文学作品。这主要得益于 (1.0 分)
A. 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B. 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
C.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 “教育革命”在全国的展开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3#
1958年八届二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 (1.0 分)
A. 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 反映了人民的普遍愿望
C. 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
D. 重点强调改变生产关系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4#
今年是基辛格秘密访华50周年。1971年7月基辛格由巴基斯坦转道,在北京和周恩来举行会谈,就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交换了意见。以下选项中,与基辛格秘密访华内容无关的是 (1.0 分)
A. 就双方关心的台湾问题交换了意见
B. 商谈尼克松访华日期及准备工作
C. 美方以“双重代表权”方案试探中国态度
D. 双方都认为要实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5#
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 (1.0 分)
A. 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 开局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
C. 开局较好,中期有问题,后期纠正
D. 开局有问题,中后期逐渐纠正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6#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总理这段发言的场合是 (1.0 分)
A. 联合国大会
B. 万隆会议
C. 日内瓦会议
D. 开罗会议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7#
下列口号按照出现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扶清灭洋 ②振兴中华 ③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④反对“华北自治” (1.0 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8#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宣布,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为达此目标,中共八大提出 (1.0 分)
A.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建设先进的工业国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争取中美关系正常化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9#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为了这根“打狗棍”,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下列人物中属于“他们”中一员的是 (1.0 分)
A. 杨根思
B. 黄继光
C. 邓稼先
D. 王进喜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0#
韩厚建曾是“长征号”火箭总体设计室总体组设计员。1957年他考上北航飞机设计系,开学没十天,苏联人造卫星就上天了。1958年还没开学,他就被转到了火箭系。1962年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材料突出反映了 (1.0 分)
A. 新中国建设时期科技政策突出国防建设
B. 美苏争霸决定了当时中国的科技发展方向
C. 当时“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运用与实践
D. 体现了过渡时期科技直接为生产服务的特点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1#
1954年,毛泽东询问赫鲁晓,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我们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 (1.0 分)
A. 说明核武器虽然有很大的威慑力,但只有苏联研制出了核武器
B.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
C. 说明中国当时还不具备研制核武器的条件
D. 反映了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2#
从1962年6月起,黑龙江对那些发展过大、过多、过早而又重复的企业等,实行“关、停、并、转”。对保留的企业,实行精简原则,把多余职工裁减下来。当时这一做法 (1.0 分)
A. 反映出对城市化的否定
B. 调整了国民经济的部署
C. 降低了经济建设的质量
D. 为农业发展筹措了资金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3#
美国国务院篷佩奥2020年7月在尼克松图书馆发表演说中提到:“明年将是基辛格博士秘密访问中国半个世纪的一年,距离202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50周年也不远了。”他所提到的这两件事,最终促成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重大突破。这一“重大突破”是指( ) (1.0 分)
A.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中日邦交开始走向正常化
D. 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4#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其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这番讲话的实质目的是 (1.0 分)
A. 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
B. 说明发展中美关系更符合美国战略利益
C. 预见中国的强大将对国际秩序稳定起作用
D. 为美国产品进入中国作宣传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5#
20世纪70年代,日本在对中国的问题上并没有完全按照美国的意愿去做,而是比美国走得更远,不但同中国改善了关系,而且先于美国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材料说明 (1.0 分)
A. 日本已完全摆脱美国控制
B. 外交以国家利益为转移
C. 日本已认真反省二战罪行
D. 外交以大国意志为转移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6#
有学者把中日关系的演变历程归结为隔绝阶段(1949~1952年)、民间交往阶段(1952~1962年)、半官半民往来阶段(1952~1971年)、邦交正常化阶段(1972~1978年)和曲折发展阶段(1978~今)这五个历史阶段。在该学者看来,中日关系之所以具有如此鲜明的阶段特征,主要是因为 (1.0 分)
A. 中日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B. 美国方面长期介人中日关系
C. 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牵制
D. 中日两国意识形态的分歧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7#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站立起来的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展了经济、政治、文化和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下成就符合这一阶段史实的是
①1953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②1955年亚非会议上,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
④我国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弹道导弹和人造卫星 (1.0 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8#
1958年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把1958年的钢产量提高到800万吨至850万吨。这都是比较可行的、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指标,然而在同年6月举行的北戴河会议上提出1958年钢产量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1.0 分)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9#
1964年,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传到美国总统约翰逊耳中时,他不由地说了一句:“今天对自由世界来说,真是糟糕的一天。”据此可知 ( ) (1.0 分)
A. 中国对美构成严重威胁
B. 中国已经实现和平崛起
C. 美国孤立中国完全失败
D. 美国担忧中国实力增强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0#
1960年,我国开展整风整社,逐步纠正农村普遍存在的“共产风”等错误,随后提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方针,采取了清理和下放农村劳动力、精简城镇人口、各行各业支援农业、对农业实行财政倾斜等措施。据此可知,当时我国政府力图( ) (1.0 分)
A. 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 扭转农村经济困难的局面
C. 开展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1#
1969年6月,苏联领导人鼓吹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妄图孤立中国。7月底8月初,尼克松多次公开表示,美国不同意苏联关于建立“亚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建议。这些史实反映出( ) (1.0 分)
A. 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B. 中美关系面临转折的契机
C. 美苏冷战的正式开始
D. 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2#
1958年10月下旬,《湖南日报》登出浏阳红专人民公社稻谷亩产3.3万公斤和红薯亩产28万公斤的最高记录。此后,湖南各地媒体纷纷登载粮食“高产卫星”,出现诸如“地的产量是人的胆量决定的”等宣传语。当时的媒体宣传 (1.0 分)
A. 称颂了“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
B. 表明人民群众拥护社会主义改造
C. 赞美了“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反映了人们改变落后面貌的渴望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3#
1951年10月,居里夫妇的女婿——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侵略),你们就必须要有原子弹。”据此可推知,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目的之一是 (1.0 分)
A. 加快技术引进
B. 维护国家安全
C. 促进经济发展
D. 推动科技进步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4#
进入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沿海地区重要企业设备和优秀技术人才大都内迁,这一时期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增长速度逐年下降,1962年至1965年间为17.5%,1966年至1976年间下降到11.7%,其中1971年至1975年间又下降到5.1%。这种状况 (1.0 分)
A. 源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
B. 深受中苏和中美关系恶化的影响
C.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探索
D. 是国家工业布局战略调整的结果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5#
1972年2月26下午,周恩来陪尼克松夫妇游览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湖。次日,中美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下列不属于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内容的是 (1.0 分)
A. 双方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双方共同反对霸权主义
C. 美国承认海峡两岸一个中国
D. 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唯一合法政府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6#
1962-1963年,全国合作商店、合作小组、小商小贩的发展比较稳定。到1964年底,全国小商小贩又恢复到247万人,其中个体商贩50多万人。这表明当时 (1.0 分)
A. 计划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 国民经济的调整基本完成
C. 完全纠正了“左”倾错误
D. 为调整经济放宽相关政策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7#
尼克松总统在与毛主席的会面中谈到:“历史把我们带到一起。问题是,我们的哲学不同,但我们都脚踏实地,都来自人民,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突破,这个突破不仅有益于中美两国,也在今后的岁月中有益于全世界。这就是我来到这里的原因。”美国总统尼克松谈话反映了 (1.0 分)
A.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 国家实力影响外交政策
C. 中美建交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D. 两国文化的根本差异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8#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部收到一组贺电,称“这是正义事业和真理的胜利”“在解决重要国际事务方面,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能被排除在外,而应当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这些电报所祝贺的事件是 (1.0 分)
A.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
D. 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9#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步出飞机舱门后,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大幅标语“全世界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团结起来!”22日,周恩来邀请尼克松观看《红色娘子军》,演出很成功。从第二天起报道态度就发生明显改观,“欢迎”“邀请”等词大量出现,会谈进入实质性阶段。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1.0 分)
A. 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B. 中美矛盾的消除
C. 中美关系的缓和
D. 两极格局的瓦解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0#
在1952、1953年,大批高校和中专毕业生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工业建设的最前线,一些理工科大学生,甚至提前一年毕业分配。1953年暑期高校毕业生分配的基本方针是:集中使用,重点配备。这反映出当时 (1.0 分)
A. 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 正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 计划经济已初具规模
D. 大跃进运动提高毕业生工作积极性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1#
2001年11月10日晚,中国完成了加入世贸组织的所有程序。这意味着长达15年的谈判历程终于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一过程反映出中国( ) (1.0 分)
A. 经济发展对外国的严重依赖
B.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决心
C. 对外开放格局的最终形成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2#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社员的自留地、饲料地和开荒地合在一起的数量,根据各个地方土地的不同情况,有多有少,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占生产队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最多不能超过百分之十五。”这一规定的目的是 (1.0 分)
A. 协调农业与工业关系
B.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制
C. 终止人民公社化运动
D. 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3#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1.0 分)
A. 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 政治运动干扰生产活动
C. 响应“大跃进”的号召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端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4#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 奖得主屠呦呦,以“文革”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下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同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1.0 分)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首次实现
C. “神州五号”成功返回地面
D.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5#
1960年开始城市人口急剧下降,从1960年的1.3亿降到1962年1.1亿。同时全国开始撤销一些城镇建制,1964年全国撤销城市39个,压缩钢产量指标・…这些现象出现说明了( ) (1.0 分)
A. 人民公社的大量推广
B. 八字方针的实施
C. 工业化建设稳步前进
D. “左”倾错误盛行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6#
在尼克松就任总统后,为了同中国取得联系,美国尝试了包括罗马尼亚、法国在内的多个秘密渠道,最后通过巴基斯坦这个双方共同的朋友取得了成功。这折射出中美关系改善 (1.0 分)
A. 是当时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
B. 遭到了美国大部分势力反对
C. 美国比中国更加主动和重视
D. 巴基斯坦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7#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 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 1981 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 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 (1.0 分)
A. 尼克松访华
B. 田中角荣访华
C. 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8#
根据1955年规定的设市标准,到1964年底全国只有建制市168个,比1961年减少36个市。从1961年到1964年中国城镇人口净迁出4369万人。当时出现“逆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 (1.0 分)
A. 众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B. 国家经济进入调整轨道
C. 外资企业的异军突起
D. 国家大办工业的开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9#
新华社某年针对我国的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评论:“……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指苏联)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这项科技成果是 (1.0 分)
A. 中国实现首次载人航天
B.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0#
新中国的某一时期,我国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涌现出《红岩》、《红日》、《茶馆》、《蔡文姬》等作品;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五朵金花》、《青春之歌》、《上甘岭》、《英雄儿女》、《东方红》等广受欢迎。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1.0 分)
A. “二为”方向的指引
B. “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五讲四美”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1#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1.0 分)
A. 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B. 日本一直谋求与中国关系正常化
C. 中国需要美国支持以对抗苏联
D. 中美关系正常化推进台湾问题的解决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2#
1972年3月,日本《读卖新闻》晚报中登载了一则有关中日关系的笑话。“熊猫去美国/孩子:不来日本吗?/妈妈:佐藤(首相)靠不住,不行。”对这一笑话解读正确的是 (1.0 分)
A. 中美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B. 中日已经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C. 熊猫是中国对外友好的象征
D. 日本民众强烈反对佐藤政府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3#
尼克松曾在回忆录中写道:“宣读公告只用了三分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该新闻意味着 (1.0 分)
A.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B. 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美国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D.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4#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迎来第三次建交高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关键因素是( ) (1.0 分)
A. 中苏关系恶化使中国倒向西方国家
B. 中国重返联合国大会并主导安理会
C. 中国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分歧消失
D. 中美关系趋于缓和并向正常化发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5#
1963年底到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访问亚非14国期间,提出以“平等互利、尊重受授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为核心的中国对外投助“八项原则"”,随后向巴基斯坦、坦桑尼亚、马里等亚非国家进行了经济军事援助。这些援助 (1.0 分)
A. 导致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
B. 体现出国家外交向革命外交的转变
C. 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
D. 是基于恢复联合国合法地位的考量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6#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对精简駅工工作进行了部署,精简的对象是1958年1月以来参加工作和来自农村的新职工(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学徒和正式工),“原先就是城市居民的职工,不论新老、一般都不精简,对这种精简安排表述错误的是 (1.0 分)
A. 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B. 意在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 纠正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D. 调整恢复并发展国民经济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7#
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1.0 分)
A. 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
B. 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
C. 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已经解决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8#
1961年3月,安徽省委根据农民群众的要求,决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很受群众欢迎,很快扩大到全省。这一做法( ) (1.0 分)
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B. 得以深入长久贯彻执行
C. 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 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9#
到1959年6月中旬,开封专区已将2320个生产大队,分为4554个生产大队(基本核算单位),20648个生产队分为40990个生产队(承包单位)。这表明当时我国 (1.0 分)
A. 人民公社化的严重弊端得到了克服
B. 部分地区认识到人民公社的弊端
C. 人民公社化的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大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建立起来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0#
《中国青年报》1958年6月16日刊登图一副漫画,作为个案,漫画中太阳对老鼠说:“你吃了还能找20倍”。由此可知( )
①反映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②证实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巨大的作用
③可以作为研究“大跃进”运动的史料④肯定了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1.0 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1#
1962年,陈云在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讲话,着重谈了国民经济计划中的综合平衡的问题,并向毛泽东建议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这些主张 (1.0 分)
A. 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问题
B. 解决了重工业占比过大的问题
C. 有利于对经济模式进行正确探索
D. 否定了人民公社存在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2#
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了如宋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一批文学作品。他们涉及了以往不敢轻易描写的爱情生活题材,揭示了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折射时代的变迁。这得益于 (1.0 分)
A. 文学摆脱了意识形态影响
B.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 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方针
D. 百家争鸣的指导思想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3#
1961年,毛泽东将重新发现的写于1930年的《调查工作》印发,并在文章选入《毛泽东著作选读》时将其改名为《反对本本主义》。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等问题。毛泽东这一指示旨在 (1.0 分)
A. 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地位
B. 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施行
C. 指导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
D. 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4#
电视连续剧《谷文昌》中有这样的情节:“大跃进”期间福建省东山县被上级要求大炼钢铁,县委书记谷文昌结合东山没有铁矿石、没有煤炭、沿海地带等实际情况反对大规模开展运动而被上级批评,但却受到东山百姓的热烈欢迎。这说明 (1.0 分)
A. 一些干部群众自觉抵制“左”倾错误
B. 新中国成立后对沿海地区管理存在疏漏
C. “大跃进”仅局限于舆论界大肆宣传
D. 解放生产力应遵循先内地后沿海的顺序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5#
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提出由于苏联正与美、英进行“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赫鲁晓夫即将与艾森豪威尔进行会谈,因此暂缓向中国的核计划提供任何后续援助。材料表明 (1.0 分)
A. 英美压力导致苏联终止向中国提供核计划援助
B. 自力更生成为中国核计划取得成功的关键选择
C. 冷战格局影响下中国核计划无法获得任何外援
D. 国际势力干预大幅推迟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度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6#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间结束不正常状态,建立外交关系……确认用和平手段解决彼此间的一切争端,而不诉诸武力”。该声明 (1.0 分)
A. 表明日本开始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
B. 推动了中美外交关系走向正常化
C. 发表的前提是日本军国主义被肃清
D. 能够体现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7#
1958年,曾任公社书记的李丙炎说:“那时吹牛皮,我觉得是政治需要,帝国主义和修正主义看不起我们,我们就得自己给自己壮胆,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于是就放心地放起高产“卫星'来。”据此可知,李丙炎认为“大放卫星” (1.0 分)
A. 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得到了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C. 有其特殊的历史现实背景
D. 在当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8#
1961年上海市工业总产值比1960年下降了37.3%,1962年继续下降18.9%;钢产量指标从1960年的250万余吨压缩到1961年的165.2万吨和1962年的120.8万吨。全市基本建设投资的降幅更大,1961年总投资额比1960年减少60%,1962年再压缩55%。这些做法( ) (1.0 分)
A. 贯彻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落实了“八字方针”
C. 改变了上海的经济中心地位
D. 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9#
20世纪50年代,美国主流媒体很少赞扬中国,且报道时多使用“红色中国”。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则以《邓小平的梦想》为封面标题,赞扬“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宏、绝无仅有的壮举”。这一转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1.0 分)
A. 美国政府着手改善中美关系
B. 中国内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
C. 美国媒体摒弃意识形态偏见
D. 中国经济实力已经显著增强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0#
20世纪60年代,河南红旗渠工程开工后,林县全县50万人口中,先后参加工程建设的达到30万。整个修渠工程队不计报酬,形成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由此可知,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内涵包括 (1.0 分)
A.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B. 依靠群众,互助友爱
C. 自力更生,协调攻关
D. 立足自身,敢于创新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1#
1971年,联合国通过了一项由阿尔巴尼亚和阿尔及利亚等23国发起的一份提案。该提案表决如下: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苏联、英国、法国等76票赞成,美国、日本等35票反对,西班牙等17票弃权。史称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该决议能通过,主要原因有
①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力支持②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
③美国孤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策逐渐破产④基辛格秘密访华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 (1.0 分)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2#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系正常化 (1.0 分)
A. 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B. 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 促使西方许多国家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D. 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3#
1961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其中附有毛泽东1930年写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本本主义”即教条主义),要求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深入学习。这一指示旨在 (1.0 分)
A. 肯定毛泽东革命年代的贡献
B. 推进国民经济建设战略转变
C. 变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 纠正思想路线右倾主义错误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4#
1961年,安徽省率先在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当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就达到了900多万吨,超额完成了国家的粮食征购任务。这说明,该举措 (1.0 分)
A. 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B. 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C. 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
D. 推动了农村经济改革的深入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5#
1965年至1975年,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269.67亿元,占同期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43.5%;全国近1500家大型企业中,三线地区占40%以上。从总体上看,三线建设是 (1.0 分)
A. 改变我国国民经济布局的起点
B. 推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C. 国民经济实现恢复的重要成果
D. 经济建设受政治运动干预的典型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6#
1962年3月7日,中央财经小组组长陈云发表讲话。他提出:今年的年度计划要做相当大的调整,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要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此计划旨在 (1.0 分)
A.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
B. 确立农业在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C. 继续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D. 摆脱苏联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7#
1956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指示,明确提出要逐步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自由市场,凡是国家统购和委托收购范围以外的农副产品,以及完成统购任务和履行收购合同义务以外的多余产品,都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自由买卖。这一指示 (1.0 分)
A. 否定了计划经济体制
B. 提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 只适合农民个人交换
D. 丰富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8#
面对国内巨大的经济困难和社会发展任务,我国仍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6年东风-2A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实现了核爆炸。据此推知,当时 (1.0 分)
A. “八字”方针得到贯彻落实
B. 发展国防工业是首要经济任务
C. 国家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局势
D. 国际地位提高促进了科技发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9#
1964年,我国经济建设转向战备轨道,中央做出调整工业由沿海向内地,由东部向西部纵深发展的部署。到1965年,在西北、西南建设项目达300多个:东北迁往西部的企业及技术支援项目就有140个,涉及多个行业,调出约8万人左右。这些举措 (1.0 分)
A. 影响了中国的工业布局
B. 体现了国家强大的组织能力
C. 调整了工农业发展比例
D. 改变了西部地区的落后状态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0#
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的阶级斗争,一部分是敌我矛盾,大量表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深入阐述了这一观点。毛泽东这一思想 (1.0 分)
A. 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B. 促进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C. 推动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
D. 加速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1#
新中国的第一部体育电影是《两个小足球队》(1956),影片讲述了高中生王力因自大而输掉足球比赛,在老师、家长的批评教育下改正缺点获得认可的故事。还有电影《女篮5号》(1957)、《小足球队》(1965)等也表达了类似的主题。这类电影旨在 (1.0 分)
A. 传达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
B. 倡导国民为建设强身健体
C. 构建民众的集体主义意识
D. 促进青少年提升道德水平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2#
尼克松认为,由于担心莫斯科进行先发制人的进攻,或者是进行全面战争,中国人希望找一种对抗苏联压力的反威胁力量;考虑到将来“和苏联人进行对话时,我也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对尼克松的这一认识,理解正确的是 (1.0 分)
A. 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 中国外交开始改变“一边倒”战略
C. 中美两国关系面临重大转机
D. 美国需要中国推动美苏关系缓和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3#
1961年,中共印发了《反对本本主义》这一文章,文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等问题。这一指示旨在 (1.0 分)
A. 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指导地位
B. 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全面施行
C. 开始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道路
D. 指导完成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4#
20世纪50年代各类反映农业、工业生产的民谣层出不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蚂蚁啃骨头,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这些民谣反映了当时 (1.0 分)
A.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 社会主义建设热情高涨
C. 左倾冒进思想开始滋生
D. 五年计划实施成就突出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5#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国家共投入2千多亿元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在中西部的十几个省区建设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千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和科研院所,称为“三线建设”。“三线建设” (1.0 分)
A. 实质是“大跃进”运动的继续
B. 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C. 客观上优化了我国工业布局
D. 完善了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6#
从1969年2月至1970年10月,中意两国围绕建交问题进行了长达20多个月的谈判,最终于1970年11月6日签署联合公报,中意关系正常化。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1.0 分)
A. 西方各国调整对华政策
B. 中意两国间的矛盾消除
C. 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
D. 受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7#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援助覆盖了亚洲、非洲、拉美和南太地区。到1957年底,对外经济援助金额达到21亿元人民币。1970年,中国签订的各种对外援助协定总额共计53.68亿元人民币,当年实际交付24.34亿元。这反映了我国 (1.0 分)
A.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B. 融入经济全球化
C. 力图改善外交局面
D. 开展全方位外交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8#
1961年,中央“商业四十条”规定:继续发扬小商小贩的经营特点,在合作商店、合作小组的组织下,恢复货郎担子、串街、串乡、摆摊、送货上门、夜间售货等多种多样的服务方式,又买又卖便利群众。该规定 (1.0 分)
A. 旨在开展商业合作化运动
B. 推动商业向全民所有制过渡
C. 有利于纠正“左”倾错误
D. 促使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9#
20世纪60年代初,广东农村采用超产奖励与评比奖励两种形式,试行田间管理责任制,对超产农户给予奖励;1963年,这种类似“包产到户”的变通办法在全省60%以上的生产大队推广。广东省的这一做法 (1.0 分)
A.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
B. 揭开了农村经济改革的序幕
C. 有助于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
D. 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0#
1960年12月,美国中情局指出:“我们相信共产党中国有能力使其在1959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15%,在余下的三年里也能维持每年7%~10%的增长速度。这些增长可能会使二五计划期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65%~85%。”这表明 (1.0 分)
A. 中国工业基础落后的面貌得到改变
B. 正确的指导方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 美国对中国经济发展估计不切实际
D. 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发挥了重大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1#
针对农村纠正“共产风”还不够彻底的情况,周恩来主持起草的《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规定: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制,队(相当于原高级社)为基础,至少七年不变;彻底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允许社员经营少量的自留地和家庭副业;有计划地恢复农贸市场,活跃农村经济等。上述材料 (1.0 分)
A. 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B. 表明中共彻底纠正了农村“左”倾错误
C. 贯彻了《论十大关系》的正确决策
D. 偏离了中共八大的正确经济建设方针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2#
“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对新华社这一新闻分析正确的是 (1.0 分)
A. 当时特别突出科技成果的政治意义
B. 中国开始迎来与亚非国家建交高潮
C. 这一卫星是用“长征2号”运载火箭送入轨道
D. 此时中国科技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拉近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3#
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把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备战、备荒、为人民”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当时,党中央这样做 (1.0 分)
A. 使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
B. 着眼于国防建设的战略布局
C. 加剧了左倾错误的发展
D. 旨在纠正文革中的左倾错误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4#
1964—1980年,以备战为中心、以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为核心的“三线建设”期间,我国共新设56个城市,城市总数由167个增加到223个,增长33.5%。其中,内地新设城市29个,占同期全国新设城市的52%。据此可知 (1.0 分)
A. 各区域经济结构趋于平衡
B. 中共八大方针得到贯彻实施
C. 工业化促使城市数量增长
D. 国家意志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5#
1961年中共中央采取措施,尽可能提高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速度,适当缩小基本建设的规模,要求有计划地精简和下放国营企业、事业和行政机关的职工,以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这一措施 (1.0 分)
A. 推动了我国工业化的初步实现
B. 加速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C. 有利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发展
D. 提高了农村经济的公有化程度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6#
1956年,苏联驻华使馆对《论十大关系》进行分析后做出评论:在毛泽东提出的干顿方针中,最重要的几项同苏共二十大的决议紧密相关,尤其是在强调提高人民群众福利和进一步发扬民主问题等方面。这表明当时中苏两党之间 (1.0 分)
A. 对苏共二十大的决议态度基本一致
B. 都认识到需要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 都在思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问题
D. 都以提高福利和发扬民主为工作中心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7#
1964年,周恩来在访问非洲期间提出了中国援外的八项原则,其中包括:严格遵守受援国的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和特权;以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方式提供经济援助……这些原则的提出有利于 (1.0 分)
A. 揭开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序幕
B. 中国落实全方位外交
C. 加速中国重返国际社会的进程
D. 促进不结盟运动兴起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8#
1969年7月尼克松从关岛出发经亚洲五国到罗马尼亚访问。8月20日尼克松对同行的罗杰斯国务卿说希望在适当的时期抓住适当的机会同中国对话。美国的举动 (1.0 分)
A. 旨在应对欧洲政治一体化的冲击
B. 反映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洲
C. 是基于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思考
D. 体现了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9#
“不是冤家不聚头,狭路相逢板门店;谈谈打打二载半,磕磕绊绊二十年;披荆斩棘开通道,风雨兼程架桥梁”,评述的是新中国建立后的 (1.0 分)
A. 中美关系
B. 中苏关系
C. 中日关系
D. 中英关系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00#
姓名是时代文化的镜像,折射出社会的变迁。国庆、新华、抗美、朝生、卫国、建设、国栋等高频名字的出现所对应的历史时期应是 (1.0 分)
A. 1946-1949年
B. 1949-1966年
C. 1966-1976年
D. 1976-1989年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10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未答题:
已答题:
0
答错题:
提交试卷
暂停计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