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
考试中心
?
上高二中高三试题
我参与的考试
|
我的错题集
|
试卷帮助
|
手机版
上高二中高三试题
作者:
fighter
, 发布日期:
2020-09-06 12:13
, 已浏览:
584
次, 已答卷:
0
次, 您已完成
0
次答卷
标记
1#
1.周天子授士授民给诸侯叫“建国”,诸侯授士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这一背景下,士、庶民把自己的宗族称之为“家”,效忠于“家”。这表明分封制 (2.0 分)
A. 有利于宗法制的强化
B. 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伏笔
C. 促进了民众的国家认同
D. 扩大了“家天下”的影响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
2.有人总结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东汉末年曹操擅权,唐代李世民“玄武门之变”,后周赵匡胤“黄袍加身”,明代朱棣“靖难之役”等现象为权大欺主定律。权大欺主定律形成的根源在于 (2.0 分)
A. 权臣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
B. 专制主义皇权的高度集中
C. 皇帝年幼导致了大权旁落
D. 地方割据威胁了中央集权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3#
3.下表为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据此可知唐代
(2.0 分)
A. 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
B. 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
C. 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D. 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4#
4.《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 (2.0 分)
A. 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
B. 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
C.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
D. 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5#
5.下表是宋代张方平在《论国计事》中对景德和庆历年间商税、酒税和盐税征收的记载。据表可知,当时
(2.0 分)
A. 朝廷抑商政策发生变化
B. 商品经济得到发展
C. 政府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 商税成为主要财源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6#
6.“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这一运动 (2.0 分)
A. 以推翻清王朝为目标
B.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迷梦
C. 促使清政府土崩瓦解
D. 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基础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7#
7.下表为《中国近代岁入统计比较》(政府各项财政收入所占百分比),这表明
(2.0 分)
A. 小农经济商品化程度较高
B. 中国出口商品种类扩大
C. 清朝借外债以缓解危机
D. 中国与世界市场联系加强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8#
8.清末钱宝琼在《中国数学史》中介绍了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他们不但用天干地支代替abe和xy,还用《易经》中的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2.0 分)
A. 西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B. 西学东渐现象的出现
C. 封闭落后的社会心理
D.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9#
9.下图为1855-1858年江西人口变化情况统计。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2.0 分)
A. 自然经济的解体
B. 列强入侵的破坏
C. 经济重心的转移
D. 江南战乱的影响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0#
10.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党目前总的政治路线是“变军阀战争为国内的阶级战争,以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心策略是“集中力量积极进攻,确定组织工人政治罢工,组织地方暴动,组织兵变,扩大红军”。由此可见,本通告提出的路线和策略( ) (2.0 分)
A. 预示着当时国内 革命高潮即将到来
B. 是党内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直接反映
C. 说明中共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D. 对当时国内的革命形势估计偏离实际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1#
11.下表1949~1965年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恢复和增长期
出现表所述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2.0 分)
A. 利用市场调节手段
B. 改变了所有制结构
C. 改善经济结构比例
D.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2#
12.新中国初期,在接到出席某会议 邀请后,周恩来提出:“应尽一切努力,务期达成某些可以获得一致意见的解决办法的协议,甚至是临时性的或个别性的协议,以利于打开经过大国协商解决国际争论的道路。”在该会议上中国 (2.0 分)
A. 推动了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
B.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促成印度支那地区局势缓和
D. 打开与亚非国家交往的大门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3#
13.有学者认为希腊诸邦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统一希腊本土,而罗马却能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根本原因在于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即在公民权的问题上克服了希腊将人划分为希腊人和非希腊人的狭隘观念。“罗马政治上的开明”在法律上的体现是 (2.0 分)
A. 制定了调整罗马公民关系的法律
B. 强调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C. 制定了适用于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D. 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4#
14.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公民自杀要得到批准,若公民未经允许而自杀将被视为犯罪行为,梭伦执政时又要求公民不能以人身做抵押,来偿还债务。古代雅典的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 (2.0 分)
A. 彰显雅典的人文主义精神
B. 防止公民人数减少影响税收
C. 保障城邦民主政治的运行
D. 体现法律限制公民人身自由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5#
15.尽管西欧在14世纪中叶因黑死病危机损失了不少人口,但在瘟疫结束后西欧农民的收入却有了很大提高。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根据当时的文献分析认为,14世纪后期意大利地区农民的肉食和糖类的摄入量和贵族基本相当,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欧洲 (2.0 分)
A. 农村劳动力价格上升
B. 新航路开辟推动物质生活进步
C. 文艺复兴推动社会消费水平上升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贵族衰落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6#
16.下图是工业革命前世界白银的流向图。这表明
(2.0 分)
A. 世界白银流动推动新航路开辟
B. 美洲国家能独立主导白银输出
C. 西欧国家以白银对外资本输出
D. 中国和印度是白银主要输入国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7#
17.1866年,英国首相格拉斯顿在议会提出7英镑选举权的标准,结果在新增加的40万选民中“只有一半是工人阶级,另一半增加的是中产阶级”;改革后的总选民人数是130万,只占当时所有成年男子的1/4。由此可知英国 (2.0 分)
A. 议会改革由工人阶级推动完成
B. 议会一直是英国国家政治权利中心
C. 工人阶级内部出现了贫富分化
D. 议会改革后资本家丧失议会主导权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8#
18.美国1787年宪法曾规定,在总统选举中得票第二多的人任副总统。但其结果可能造成来自对立党的两个人担任国家的两个最高选举职位,让人感到很不合理,于是1804年通过的宪法第十二条修正案对该选举制度进行改革,避免了这种局面的出现。由此可见,这一改革 (2.0 分)
A. 否定了联邦宪法的权威性
B. 践行了人民主权思想
C. 协调了国家行政权力分配
D. 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19#
19.1935年初,罗斯福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上述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 (2.0 分)
A. 推动了美国社会生产关系的调整
B. 激化美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
C. 没有解决美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 本质上代表美国多数民众的利益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0#
20.1934年,斯大林指出:“虽然货币经济是资产阶级的经济手段,但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利用这种手段来发展贸易,因为苏联的工业和农业都已经发展良好,下一步的任务就是促进城乡商品流转,商品流转是连接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的必要环节。”斯大林的这一表述旨在 (2.0 分)
A. 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B. 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C. 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
D. 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1#
21.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的实际GDP平均增长率柱状图,其中横坐标表示时间(年),纵坐标表示实际GDP平均增长率。根据柱状图,下列选项关于苏联实际GDP平均增长率的解读正确的是
(2.0 分)
A. 五十年代增长得益于中央下放经济管理权
B. 七十年代最大得益于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C. 出现两次负增长源于世界性石油经济危机
D. 总体上的波动变化源于苏联经济模式变革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2#
22.美国作家沃勒斯坦认为:“苏联解体对美国而言是个灾难。……其一,正是苏联的存在,才给了美国与其盟国结盟的理由;其二,1945年协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双方都不得轻举妄动。而今,苏联对那些国家的约束作用没有了。”这说明 (2.0 分)
A. 苏联解体并非美国所愿意看到
B. 美国失去了推行霸权的原动力
C. 世界政治格局影响着国际形势
D. 苏联对一些国家的约束很重要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3#
23.下图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2.0 分)
A. 贸易量是区分国家类型的主要因素
B. 国际贸易青睐于实力相似国家之间
C. 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经济联系加强
D. 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4#
24.英国上个世纪60年代陷入困境的时候曾申请加入当时的欧洲经济共同体,时任法国总统戴高乐强硬拒绝,英国到1967年,仍然缺席欧共体。一直到1973年双方重启谈判,才终于成功加入欧共体。不过即使是在英国经济形势极其严峻的当时,英国国会仍仅以微弱优势通过最终决议。材料反映了 (2.0 分)
A. 英国脱欧是历史的必然
B. 英国历史传统与社会潮流的制衡
C. 法国是英国融入欧盟的最大阻力
D. 欧共体代表少数欧洲大国的利益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5#
25.学者胡鸿基指出:公共卫生与国家之盛衰有莫大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根据1840年的一个大城市居民卫生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在很多城市的工人居住密集区里,污水处理,排水和清洁工作很少有人过问;保持工人健康的起码预防措施也经常被遗忘;传染病和致命疾病虐到令人震惊的地步;体衰力竭的幸存者成为教区和富裕阶层的沉重经济负担……埃德温•查德威克受上议院委托对工人卫生状况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调查,于1842年发表《英国劳工人口卫生状况报告书》。在此基础上,皮尔政府于1843年设立皇家大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调查委员会,全面对城市卫生情况进行调查,为日后改革提供更多参考依据,1848年《公共卫生法》颁布,主要内容有:建立中央卫生委员会,负责全国卫生管理工作;地方政府符合如下情况必须建立地方卫生委员会:请愿人数超过地方纳税人数的1/10,或在7年中当地死亡率超过23‰;各地卫生部分负贡当地的供水、清洁、墓地、屠宰场、住房排污等涉及卫生的管理工作。截至1853年底,284个城市中请建立卫生委员会。英国城市卫生状况日趋改善。
——摘编自刘成《现代地方行政与司法体系的形成》(原载《英国研究》第3辑)
材料二 民国时期,医学界知识分子对公共卫生进行多方阐述及广泛宣传,国人这方面观念得到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政府也逐渐对公共卫生问题给与相当重视,1928年4月,南京因民政府将卫生管理部门独立,设置卫生司,半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决定在行政院下设卫生部,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中央机关中第一个部级卫生行政机构。卫生部下设总务司、医政司、保健司、防疫司、统计司,而且还另设中央卫生委员为设计审议机构,后又陆续增设中央医院、中央卫生试验所、麻醉药品经理处公共卫生人员训练所、各海关检疫所等机构。至此,中央卫生行政管理体制已较为完备。1928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全国卫生行政系统大纲》,规定各省均设立卫生处,各市县均设立卫生局,在各大海港及陆路国境要地设立海陆检疫所。到1947年,地方卫生行政管理机构系统建立渐趋完备。
——摘编自朱英《近代中国公共卫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英国近代公共卫生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以来中英两国公共卫生管理方面措施的相同点,并说明其对中国的影响。 (16.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16.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6#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制度须不断生长,又定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制度决非凭空从某一种理论而产生,而系从现实中产生者惟此种现实中所产生之此项制度,则亦必然有其一套理论与精神。理论是此制度之精神生命,现实是此制度之血液营养,二者缺一不可”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1952年)
根据材料,提取一个观点。结合中国古代史或世界史的具体史实,就所提取的观点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观点,阐述须史论结合) (20.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20.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标记
27#
27.【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纵观明代各种文献,明代财政危机解决方式有二,一是以杨廷和为代表,二是以张居正为代表。嘉靖初年,杨廷和“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旗校工役为数十四万八千七百,减漕粮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其中贵、义子、传升、乞升一切恩幸得官者,大半皆斥去”。到嘉靖八年,大学士李时称国家财政充盈,仅太仓所积“可支数年”。但到万历时,张居正却反其道而行之,主张通过一系列财政改革措施解决财政问题。
——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材料二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以来,赋役征收成为考核重点。万历二年,因张居正的推动,便议定:“除完纳八分……仍照例每年带征。”即增加到“十分”才能考满。至万历四年,又规定:“见年应征钱粮完数不及九分,府州县掌印管粮官,照例降调。”.进一步推广一条鞭法,加大折银范围和数量,并不断提高折价,其折价与粮价之间形成巨大的落差。这种折银方式,政府在田赋额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获得3到4倍财政增量。
——胡铁球《新解张居正改革—以考成法为中心讨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杨廷和改革与张居正改革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而及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内容及分析其影响。 (16.0 分)
该题自我估分:
(满分:16.0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
本题讨论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50分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未答题:
已答题:
0
答错题:
提交试卷
暂停计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