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作者: village , 发布日期: 2021-05-24 10:23, 已浏览: 1348 次, 已答卷: 60 次, 您已完成 47 次答卷

标记
1#
 
造成北宋出现积贫积弱局面的根源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500多万缗,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
 
北宋与南宋的关系类似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
 
庆历新政最终以失败而结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
 
五代十国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
 
以下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
 
史料记载:某个历史人物“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该材料应出自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
 
重庆八中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了“二府三司制”“崇文抑武”“澶渊之盟”“岳飞抗金”等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
 
按当时的中央官制,若岳飞要率军“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首先要与朝中哪一机构报呈此事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0#
 
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表明岳飞: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1#
 
为削夺地方割据势力,北宋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文臣任知州 ②设刺史巡视监察 ③编练禁军 ④设置“四监司”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2#
 
史书记载,某一朝代在地方设置“通判”一职,负责监督地方长官。该朝代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3#
 
北宋初年,禁军成为国家正规军,大约一半驻扎在京师附近,另一半分驻地方,而且非常驻,定期轮替换防。此举意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4#
 
汉武帝时推行“均输平准政策”、王安石变法推行“均输法”,隋唐则设有“常平仓”,古代政府出面平衡粮食价格的主要意图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5#
 
北宋为应对边疆战事,供养了大批招募的军队,但多而不精,战斗力弱,为此王安石变法实行了(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6#
 
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相权的调整是治理天下与处理君臣关系的关键。下列选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7#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写道“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借指当时与北宋并立的哪一少数民族政权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8#
 
王安石变法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其变法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9#
 
为分散机构权力,宋太祖在中央设三司专掌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0#
 
王安石募役法推行后,对于此法......南方百姓相对富庶......故多不反对;北方百姓中穷苦者 因此雪上加霜,助役钱使贫者更贫。这表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1#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但并未挽救北宋衰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2#
 
岳飞在对金战斗中战绩卓著,但却被宋高宗和秦桧认为是心腹之患。造成岳飞悲剧的主要原因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3#
 
中国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多次由统治者推行的变法,其目的也不尽相同。以下变法以“富国强兵”为主要目的的是
①商鞅变法②孝文帝改革③庆历新政④王安石变法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4#
 
南宋名将岳飞所填的词中写道,“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胡虏”是指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5#
 
王安石在《言事书》中提出了“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的主张,这表明他解决财政问题主要立足于(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6#
 
面对百年战乱造成的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北宋初期的统治者为了尽快医治创伤,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制定“偃武修文”政策。这一政策(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7#
 
为挽救处于内优外患中积贫积弱的国家,王安石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进行了一次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改革,这次改革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8#
 
苏洵认为“吾宋制治,有县令,有郡守,有转运使,以大系小,丝牵绳联,总合于上”。其中,“转运使”的主要职责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29#
 
庆历新政的核心内容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0#
 
北宋时,“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北宋这一举措旨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1#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是专制集权制度发展的重要特点。下列史实不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2#
 
目前在有些发展中国家,出现了由政府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助其发展生产的现象,而在我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措施出现,以下哪次变法中,出现了此类措施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3#
 
宋人评价当时的政治制度时说:“戎酋之降非末节也,而中书初不预知;元昊之叛非小事也,而边奏皆不关中书……主民而知兵,此固关天下之大计。”该评价旨在说明宋代的政治制度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4#
 
北宋名臣蔡襄曾说:“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兵籍倍多,何故用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5#
 
北宋真宗时期的名臣寇准,被贬为道州司马时,未有官舍,“百姓闻之”,主动替他建造房屋。但地方官员将此事上报朝廷后,朝廷将寇准贬往雷州赴任。这表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6#
 
面对“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安者”的局面,宋代所采取的最主要解决措施是(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7#
 
南宋高宗时,有臣上奏: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这里的“邻国”是指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8#
 
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这种变化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39#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措施没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0#
 
《宋史·文苑传》序言中说:“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上之为人君者,无不典学;下之为人臣者,无不擢科,海内文士彬彬辈出焉。”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理念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1#
 
宋太宗曾表示:“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为此,宋朝
①实行重文抑武的方针 ②派文臣出任地方知州
③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④设三司与枢密院分财权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2#
 
《宋史·蛮夷传四》记载,南宁州刺史兼蕃落使死后,“其国人诣涪州,言南宁州蕃落使龙彦瑫卒,归德将军武才及八刺史状请以彦瑫子汉瑭为嗣,诏授汉塘南宁州刺史兼蕃落使。”这表明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3#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由此可知,宋太祖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4#
 
公元280年临安(今杭州)得县名,后南宋朝定都于此。有人认为南宋以“临安”为都有误,因为没有王朝愿意自己的统治有“临时安顿”之意;有人则统计出“从秦汉开始,帝国京都无一不是选择在运河的终点”,故而都于临安是务实之举,且“临安”可以是统治者不忘国耻、卧薪尝胆以图北归的心迹表露。材料主要说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5#
 
据统计,北宋自建隆二年(961年)到宣和六年(1124年),河北路的雄州(今雄安新区)共52人次出任知州,其中武臣49人次,文臣2人次,1人身份不详。对此解释合理的是北宋时期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6#
 
宋初期,在中央设置独立的理财机构,正如司马光所言:“祖宗之制,天下钱谷,自非常平仓隶司农寺外,其余皆总于三司,一文一勺以上,悉申账籍,非条例有定数者,不敢擅支。”由此可知宋朝统治者旨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7#
 
据统计,两宋三百年间,通过科举录取进士人数超过10万人,布衣出身的占50%以上。朝廷的一至三品官中,来自布衣者约占53.67%,北宋末高达64.44%。这反映出宋代科举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8#
 
宋朝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一建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49#
 
北宋元丰改制之后,官员领双俸:本俸与职钱,其中宰相的月薪为本俸400贯、职钱50贯,此外,还有各种补贴,如“餐钱”(餐饮补贴)“薪炭钱”(燃料补贴)“刍粟”(养马补贴)“傔人衣粮”(保姆补贴),以及“养廉钱”(职田租金)等,加起来不会少于600贯。宋朝一名知州的月薪一本俸、职钱加上“公使钱”(特别办公费)职田租金及各种补贴,大概也有500贯上下。这不能反映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0#
 
北宋在禁军的地区配置上,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的政策。名为中央驻一半,地方驻一半,实际上主要驻守在京师,只有少量驻扎在边境重镇。此举旨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1#
 
某大臣在边疆战事紧急之际向皇帝上书指出:“(本朝制度)分军、民为二体,别文、武为两途,宣敕并行,议论难一,事无责任,更相顾望”。该大臣批判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2#
 
宋代的统治,对外无军功可标榜,对内治功则颇有成效。一是没有前代地方割据的悲剧:二是没有全国性的农民起义危机。两宋300多年间,军阀割据、藩镇坐大的现象再未重现。对此合理解释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3#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为政府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还带有急刻的心理。”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4#
 
“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围,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5#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年),御史中丞王举正指出:“在许州、应天府,六年更转运使十六人,转运使所使,察官吏能否与民疾苦,而数易如此,岂能究宣朝廷德泽乎?”这说明宋代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6#
 
北宋初期,“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上下相维,不得专制。”由此可见,北宋在军事上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7#
 
赵宋王朝在地方行政上创建了路制。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划分,路级机构的设置,一改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原则,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该设计理念主要是为了回避唐代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8#
 
《宋史》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宋初设置“二府”的目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59#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曾是元朝囚禁文天祥的土牢,明朝时期为祭祀文天祥将其改建。来到这里,我们能看到文天祥的名句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0#
 
王安石变法中的免役法规定:“官府的各种差役,民户不再自己服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服役。民户按贫富等级,交纳免役钱,原来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交钱。”这一措施旨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1#
 
乾德二年四月(964年),宋太祖欲为赵普(宰相)置副……乙丑,以枢密直学士、兵部侍郎薛居正、吕余庆并本官参知政事。不宣制(不宣布帝王的诏令)、不押班(百官朝会时不领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这表明宋太祖设置参知政事最初意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2#
 
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3#
 
年号是中国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4#
 
岳飞一生精忠报国,但这位抗金名将,却不是战死于抗敌战争的沙场,而是冤死于本朝人的诬陷和屠刀。通常认为其被杀的元凶是宋高宗,主要帮凶是秦桧,而宋高宗杀岳飞很大程度上与北宋初年什么制度设计有关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5#
 
唐代科举考试有公卷、通榜之制,参考学子以平日诗文成绩和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拔取知名之士,而不是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宋代施行糊名制,公卷、通榜逐渐被废止,科举取士只凭考试成绩。这种变化反映出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6#
 
两宋时期,代表民间舆论的谣谚文化盛行。前期君主大都能从谏如流,把“观政听谣"作为一种政治手段;两宋末期具有煽动意味的谣谚大量出现,朝廷采取了高压政策禁止其传播。这一现象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7#
 
北宋初期,宋太祖为了安抚后周旧臣,继续沿用五代时的宰相兼枢密使制度。乾德年(964年),宋太祖罢免后周三相后,宋朝中央形成了中书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大政的格局。这调整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8#
 
北宋和辽、西夏,南宋和金朝都签订过和平协议。这些协议都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69#
 
史载,有群臣当迁官,(宋)太祖素恶其人,不与。宰相赵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这表明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0#
 
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西北边境官员向朝廷报告紧急军情,皇帝即刻召集宰相及相关长官共商对策。由于宰相无权调动军队,乃由主管军事的长官提出作战方案,由主管财政的长官调度后勤物资,经皇帝裁决后,才调动军队增援前线。以上历史场景可能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1#
 
王安石在《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中指出:“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这说明王安石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2#
 
有史学家认为,“防弊之政”是北宋政治的一大特点。其中“弊”主要指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3#
 
南宋初期,宋高宗给予宰相重权,通过与宰相共同分配权力的方式建立高速运行的中央决策系统,使得“原本分享的权力逐渐被皇帝和权相集中起来”。这说明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4#
 
王安石说:“孔称‘均无贫’,此语今可取。譬欲轻万钧,当令众人负。”可见,王安石主张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5#
 
王安石在宋神宗支持下兴建学校,讲求三代(夏、商、周)教育选举之法。同时,置经义局,主持修撰《三经新义》颁行于学校,作为科举经义的标准和学校的教材。王安石的这些做法旨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6#
 
1071年,宋神宗在讨论是否变法时提出,变法虽会触及士大夫利益,但却对百姓有益处。大臣文彦博却回答他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文彦博的回答意在强调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7#
 
“历史概念”上承历史事件,下联历史规律,是史实与规律间的中介和桥梁,也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历史概念表述正确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8#
 
宋仁宗时蔡襄曾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甚至有人认为“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表明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79#
 
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政事堂是中枢部门的首脑官署,也是正副宰相集体处理政事的最高权力机构。民政、军政、财政分属不同部门,主管财政的机构由盐铁、度支、户部组成。上述机构设置出现在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0#
 
唐朝人认为导致安史之乱的重要原因是:“天宝末,天子以中原太平,修文教,废武备,销锋镝,以弱天下豪杰……子弟为武官者,父兄摈之不齿。唯边州(边境地区)置重兵,中原乃包其戈甲,示不复用。”针对上述问题,宋朝吸取唐朝的教训,实行的政策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1#
 
北宋初期,推行二府三司制度,宰相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南宋建国之初,宋金战争频繁,为便于处理紧军情,宰相多兼职枢密使,自此之后相权日重。这说明,南宋初期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2#
 
宋代朝廷对于地方状况的了解,除基层报至主管部门有据可查的账籍及印历外,不少是自监司、台谏、特使等各类官员的巡行见闻中得来的,百姓中的传言、谣谚是经常被搜集的对象。宋代这一做法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3#
 
北宋时期,王安石曾创立了太学三舍法:太学生每人专攻一经,由主讲官定时考试,学生凭学业和德行由外舍升内舍,内舍升上舍;上舍每经成绩优异的前两名可以担任学正、学录、学谕等教导职事,称“职事生员”;上舍生学行优异者,委主判官,中书考察,即可特恩补官。这些做法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4#
 
清朝查慎行的《汴梁杂诗》写道:“梁宋遗墟指汴京,纷纷代禅事何轻。也知光义难为弟,不及朱三尚有兄。将帅权倾皆易姓,英雄时至适成名。千秋疑杂陈桥驿,一著黄袍遂罢兵。”下列事件中,哪一件不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5#
 
北宋前期的中书宰执,一般每日卯时(约6时)开始工作,直至未时(约14时)方才下班归第,工作时间约8小时。按照治事地点、工作方式的不同,他们一天的工作安排又分为待漏院候对、升殿奏事、中书聚厅集议、分厅治事、再次聚厅五个阶段,次序井然,节奏紧凑。这反映了宋代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6#
 
某学者指出,唐代的“安史之乱”,两京皆失,而地方还算人才济济,州郡殷实,所以到处可以各自为战,倒转乾坤;而到了宋代,金兵一旦攻破汴京,中枢一垮,全国就顿时瓦解,一败涂地。据此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7#
 
熙宁二年(1069年)三月,宋神宗成立新的中央理财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四月,制置三司条例司分遣官员到各地调查情况,“相度农田水利、税赋科率、徭役利害”,使王安石的理财措施,“自条例司直奏行之,无复齟始”。制置三司条例司的设置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8#
 
北宋时期,官吏大多由中央政府按才学标准和官职资历加以任命,中央的中高级官员大都具有长期的地方工作经验,他们依资序自州县幕职官至知县、通判、知州逐级升进。该现象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89#
 
“冗官”、“冗兵”、“冗费”被称之为北宋的“三冗”问题:北宋也是一个长期“积贫积弱”的政权。以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冗官”“冗兵”是“冗费”之因②“冗官”是“崇文抑武”政策之果
③“三冗”是北末长期“积贫”之因④北宋长期“积弱”是“三冗”之果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0#
 
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宋代司马光为宋神宗讲经时提出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点,并且以曹随萧规等历史典故进行论证。王安石参政离开经筵之后,安排吕惠卿进入经筵,吕惠卿又引用《尚书》中“刑罚世轻世重”来论证祖宗之法可以变。这说明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1#
 
现代史学家钱穆说:“宋朝王室久已渴望着一个文治势力来助成他的统治,终于有一辈以天下为己任的秀才们出来,带着宗教性的热忱,要求对此现实世界,大展抱负”。最能佐证这一看法的是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2#
 
北宋初期,政务、军事、财政、监察四权并立,各部门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只能事事按皇帝旨意行事。宋太祖为防大臣擅权,鼓励台谏(监察部门)官员弹劾大臣。这种权力结构设计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3#
 
王安石变法时,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自己制定的百姓"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的原则。该做法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4#
 
宋太祖朝进士,无一人在当朝官至执政以上,状元仅有2人官至执政,而且是在真宗时。宋太宗朝进士,在当朝至少已有16人官至执政,2人位至宰相。太宗即位后的第一位状元昌蒙正还当朝两度入相。这一变化反映出宋太宗朝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5#
 
(北宋)赵普历相太祖、太宗两朝,于厅中座屏后置两大瓮,凡有人进利害文字皆投置其中,满则焚之;太宗后期任命“为人糊涂”的吕端为相,并勉励他“体黄老而行化,用志乎无为”;真宗问宰相李沆治道所先,沆答曰:“不用浮薄新进喜事之人,此为最先。”材料反映了北宋初期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6#
 
据史料记载,宋太祖尝弹雀于后园,有大臣称有急事请见,太祖非常生气,责怪大臣,却被该大臣反驳,太祖生气的用斧柄敲掉其两颗牙齿,该大臣说∶"臣不能讼陛下,然自当有史官书之。"太祖赐金帛慰劳之。此事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7#
 
北宋时期,禁军是国家的正规军,各地方军的精壮之士都选入禁军,宋初军队约30万人,其中禁军20万人,禁军的半数拱卫京师,另一半驻守各地。这一状况( )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8#
 
书院是中国古代相对独立于官学之外的民间学术研究和教育机构。宋代书院空前活跃并形成教育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99#
 
南宋浙东学派强调经世致用,主张积极改革时政。他们却否定王安石采用国家经营生产和贸易方式扩大财政收入的理财方法,尤其反对青苗法、均输法和市易法。这反映了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标记
100#
 
宋朝监司是地方州县的统领、监控机构,在实际中与中书省、枢密院接触密切。御史台、谏院为中央专门监察机构,对监司等地方各级官员有按察权力,同时还掌管监司的考课、复核工作。这一体制 (1.0 分)
参考答案: 本题解释本题讨论
 
总分:100分 及格:60分 时间:100分钟
未答题: 已答题:0 答错题: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