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强烈推荐|姜波: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国际案例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0-11-17 19:3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677c255abb07860d102dde8ba8ea425.jpg 2020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年会暨“世纪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专业培训班于杭州良渚顺利召开。此次会议邀请了世界文化遗产领域的多位专家进行现场授课。为向广大遗产爱好者分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刊出年会期间专家授课的整理内容,以飨读者。
姜波: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国际案例
引子:“发掘”出来的世界遗产
我今天讲的五个世界遗产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考古遗址类型的遗产地,这也跟我个人的背景有点关系,因为我是一个考古人。

刚才刘曙光先生讲到,当前中国与意大利在世界遗产数量方面并列世界第一,这两个国家很有代表性:一个是东方的中华文明,一个是西方的罗马文明。我们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有一批是“考古发掘出来的世界遗产”,譬如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秦始皇陵与兵马俑,殷墟,良渚古城,元上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等等,这些考古遗址类型的世界遗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遗产的价值解读需要很专门的方法与手段,它们跟故宫这一类型的遗产是不一样的。

刚才刘曙光先生的演讲主要是要强调保护,而我这的演讲要特别强调怎么解读。美国学者Freeman Tilden的名作《怎样解读我们的遗产》,提出了解读遗产的六条原则,我这里把英文原文列举在这里。他的理论对我们有很多启发,比如:第一,他强调资讯介绍不完全是解读,解读应该比资讯介绍有更多的内涵;第二,他说解读是一门艺术,我们应该把遗产在科学、历史与建筑艺术方面的东西解释出来;第三,他讲到遗产的解读不是一种知识的灌输,而是一种感悟,并强调每一个人可以有不同的感悟等。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做世界遗产管理与保护工作值得借鉴的。


ca49dcba4acfd103aee779d4c196c0d7.png
Freeman Tilden的名作《怎样解读我们的遗产》

今天的演讲,我希望大家能记住三个关键词:尊重遗产,体验遗产、感悟遗产!尤其是尊重遗产(Respect Heritage)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不管你有多么先进的理念,多么先进的手段,多么强势的政治与财政资源,站在世界遗产面前,你都要保持一份谦卑的心态!遗产,只可远观,不可亵玩,只有这样,存在了几百年的古宅才不会被“保护性拆除”,存活了几百年的古树才不会被挪来挪去……尊重遗产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在文化遗产领域,我们常常听到一个词叫“打造”,这个词其实是要小心使用的。
第二个是体验遗产,遗产应该是enjoyable。遗产地是能给人带来遗产之美、废墟之美的地方,因此体验遗产很重要。只有这样,遗产的魅力才能被人所接受。第三个是感悟遗产(Provocation rather than instruction)。到了遗产地,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感受,你站在这儿观摩遗产的时候,实际上是鼓励你有自己的感受的。我在洛阳做了很多年的发掘,洛阳最美的地方就是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我站在那里的时候,有一个感觉就是我们到底是面对着佛祖,还是面对着武则天呢(武则天曾经捐资雕造卢舍那大佛像)?有人说卢舍那大佛的形象是模仿武则天的形象,这是一种个人的感悟。




案例分享:世界遗产中的考古遗址

今天给大家贡献的五个案例,每一个遗产地我都用一句话作了概述:雅典卫城-无与伦比的建筑杰作,庞贝古城-罗马帝国的历史画卷, 良渚古城-中国早期国家文明的摇篮,殷墟遗址-甲骨文书写的青铜文明,秦始皇陵-秦汉帝国的镜像。

我们在评述“发掘出来的世界遗产”价值和展示遗产地的时候,会跟其他类型的世界遗产不太一样,有很大的区别。我之所以选择这五个考古遗址,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几个地方都是我曾经实地调查过的,我愿意把我的一些感受给大家分享出来。

案例1:雅典卫城
先讲雅典卫城。雅典卫城是1987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这一年刚好是中国世界遗产的元年。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启动申报,1987年第一批项目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9d4f3e0163598162bac652b6d446d7de.png
夜空中的雅典卫城

(姜波摄于2017年7月10日)

这是我在现场拍的一张照片。这一次去的感受特别不一样,无论从城市中街巷的哪个角度看,雅典卫城始终“漂浮”在城市的上空,这种体验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

当时雅典卫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中心给它评语是“公元前五世纪的杰作,由一系列的大师级作品组成,建筑景观之美,无与伦比!”我们在讨论世界遗产评审项目的评估标准的时候,第一条标准就是针对雅典卫城、故宫这样的遗产,它就是“杰作”,不需要有太多的说法,而且它们能代表历史、艺术和科学的最高境界。


cf99b8edd0d963e6c7883b8b44fe2155.png
雅典卫城由四个部分组成。巴台农神庙(Parthenon)、山门(Propylaea)、雅典娜胜利女神庙(Athena Nike)、伊瑞克提翁神殿(Erechtheion)。   
这座公元前438年建成的卫城,是古希腊著名雕塑家、建筑家菲狄亚斯的巅峰之作。站在柱廊面前,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崇高而壮观,特别是柱廊上面的浮雕版,是古希腊神话题材的传神制作,堪称殿堂级的艺术精品。

be27450f1c31d11a07211701f0042589.png
巴台农神庙局部

(姜波摄于2017年)
大家可以看到廊柱最上面是有精美的、以希腊公民为故事题材的浮雕,这上面讲了很多雅典卫城发生的故事和雅典娜女神的故事。


a6ecc7cdfc4a024b4fe7990b47ddda7f.png
飘在雅典城上空的雅典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有一个就是伊瑞克提翁神殿,这个也是世界艺术史上最经典的一张照片。


a977e9f1017ed82b79a0173801b09fff.png
雅典卫城山门

(讲者提供)
这是山门,进雅典卫城的时候确实有一种朝圣的感觉。我去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感觉,和我以前读到的关于余秋雨先生参观雅典卫城的文章中描述的感觉类似。像英国人、德国人、美国人,其实离希腊的文明中心很遥远,但是他们都认可古希腊是他们的文化祖国。余秋雨先生当时去雅典卫城的时候,有一个心愿就是寻找英国诗人拜伦的题名,结果他在一个很不起眼的、甚至可以说是很卑微的地方找到拜伦的题名,这让余秋雨先生不禁感叹,在雅典卫城这样神圣的地方,任何人都要保持一种谦卑的心态,雅典是朝圣者要顶礼膜拜的的文化祖国。当然在我们现在的眼光来看,到哪个地方都不能刻名字。


案例2:庞贝古城
我们再来看考古人的圣地——庞贝古城。庞贝古城是公元79年8月24日维苏威火山喷发时被掩埋的。1784年开始考古发掘,考古工作一直延续至今。它之所以被特别提及,是因为它是联合国教科文和欧盟重点扶持的世界遗产保护工程。


a6b711baf8810c0d3f48efd228b87fae.png
庞贝古城内的公共建筑

(姜波摄于2004年)
庞贝古城是罗马帝国的第二大城市,他的港口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遗址,旅游者不太常去,叫作赫尔库兰姆。它是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但不在庞贝古城遗址范围里,而是靠近海边,那个地方遗址保存得更好,更适合专业人士进行深度体验。世界遗产中心对她的评语是“庞贝和赫尔库兰姆废墟,于公元79年8月24日被维苏威火山喷发所掩埋,它们为世人展示了一幅完整而又生动的(罗马时期的)社会生活场景,这是古代世界一个特定时刻的凝固画面,可谓无与伦比!”——又用了一次“无与伦比”!现代的我们,如果想要观摩罗马时代现实生活的历史画卷,那么庞贝古城刚好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机会。

这是我在现场拍的是庞贝的剧场。这是街道。我下面放了一张沈阳先生画的一张画,当时我走到的这条街,正好在这个画当中体现。


39e37ca6dd01dc8a8b3baf6860f3dafb.png
庞贝剧场


f0f8e636e33ddbf65e8142e3429fe019.png
庞贝古城街景

(姜波摄于2004年7月11日)

2c9bc7fbeea767f09874e5928df2feee.png
庞贝的街道

(沈阳先生绘于2020年5月22日)
庞贝古城为什么能体现当时人的生活气息?大家来看,这是一个面包房,据说当时发掘的时候还找到一块面包,面包上刻着面包商的名字,真实再现了当时的城市街铺。当然,从遗址中我们还可以读到更多的历史与考古信息,据说当时庞贝城有一百多个酒吧,还有公共浴池等,我们可以从庞贝古城看到罗马世界生活的方方面面。另外,还可以看到庞贝普通人家是怎么回事,这是一个普通庞贝人家的院子;大户人家的院子是有廊柱的,他们的家庭生活也可以透过壁画的描述来加以想象——这是刘曙光先生提供给我的一张图片。


3f674ce37bab75646f4a3a158fc14768.png
庞贝古城普通人家庭院一角


f5a8a4764da066e3af28f4d0eadb0aad.png
“大户人家”带柱廊的庭院

(姜波摄于2004年)

7fdd639f787f91d342a901ae90235c8e.png
“大户人家”的壁画——宴会场景

(刘曙光先生提供)
这是1754年瑞士工程师卡尔·韦伯绘制的帕比里别墅平面图。1975年盖蒂博物馆在美国加州完全复建了这个别墅,这是我2014年慕名而去盖蒂博物馆看到的仿建的帕比里别墅,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体验感。


8057165cde0ac3b6b13e53ead71a531f.png
1754年瑞士工程师卡尔·韦伯绘制的帕比里别墅平面图


46e72d2d2a4e580e9d8b1693a9f1af9f.png
盖蒂博物馆仿建的帕比里别墅

(姜波摄于2014年)


案例3:良渚古城遗址
这里谈一下我们的良渚古城遗址。良渚古城遗址在进行世界遗产评估的时候,我参加了在巴黎举办的评审会,当时与会专家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就是它的价值应该是三个方面的,第一是早期国家文明的形态;第二是东亚世界的稻作传统;第三是中华文明的玉文化传统,体现了一种古老的工艺传统。

我们良渚古城的申遗文本可以说是一个很优秀的本子,文本适用世界遗产价值标准的时候,重点讲了标准三和标准四,并着重介绍了良渚古城的建筑技术。当时讨论的时候,有很多专家都认为还需要用标准五,即良渚古城反映了山前低地地区的人地关系和生存智慧。


787e241c1402f510d652bdbad4f8b4f3.png
良渚:古环境与人地关系

(王宁远先生提供)

5912855fbfe7e472a23ca65d2243367b.png
老虎岭水坝遗迹

(王宁远先生提供)
为什么说古环境人地关系很重要,这里引用了王宁远先生的图。老虎岭水坝遗迹(引自王宁远)是古人生存环境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现。在那个时候,修这么大一个水坝超出我们常人的想象。良渚的建筑成就,更多的应该是体现在莫角山的宫殿建筑上。


897a2eaebc06246382f794149bf7f44f.png
d3b49440e44766fbbd385c0c73961ca7.png
7cde0bd690daf7f53dc3e100b7b447b4.png
良渚的宫殿建筑、稻作文明和玉器


29e349ddc15093716b610d8be56ae331.png
良渚-瑶山遗址:墓葬所揭示的社会等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对我们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而言,是具有很特别、很重要的意义的,刘玉珠局长当时就讲到,这是中国文化遗产领域的标志性事件。对我而言,良渚古城遗址最初申遗的时候,我还是很担心的,像良渚这么一个土遗址,怎样进行展示和解读,让老百姓把这个遗产看明白,是很有学问的。但是现在,良渚古城遗址已经成为了中国世界遗产申遗和考古价值解读的一个范例。


案例4:殷墟
再讲讲殷墟。殷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是我们考古人的一个光荣:因为殷墟是中国考古学成长的摇篮!殷墟的考古价值和遗产价值,我在这里简要概述了一下。对我们中国人而言,很重要的是使商代成为信史,但是它在文化因素方面有很多价值,譬如说有最早的文字系统——甲骨文、青铜文明、宫庙陵寝、天文历法、祭祀传统等,都能在殷墟得到体现。所以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理所当然也是势所必然的。


8b684999ff26098713295fbc367807b3.png
殷墟-中国考古学的摇篮

世界遗产中心对殷墟进行评估的时候,讲了几点价值,第一个是中国的青铜时代,第二个是宫殿建筑,第三个是贵族和王室墓,特别提到了妇好墓,第四个就讲到了手工业,最后讲到了文字系统。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特别重要的事情,另外,我们都讲到殷墟能够看见王和贵族的生活,因为有妇好墓。


c648cffe0b1ac93cd47f773cfa1f601b.png
考古发现的甲骨坑


83aaa69086b15ea37c00955e5d18af8e.png
妇好墓出土青铜器


bf60f7b420605c363e39c56be4dc1432.png
四阿重屋


1b9ad30333666530569245a138af04d1.png
王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殷墟的宫殿建筑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深远远,比如作为最高等级的宫殿建筑——四阿重屋,一直到明清北京城的故宫太和殿,依然采用这种屋顶的建筑样式。

讲到殷墟,还要提到中国人的祭祀与信仰系统。中国敬神重鬼,所以世界遗产申报标准里面有一条讲到的是见证一种传统,对于殷墟而言,就是古代中国祭祀祖先的传统。


案例5: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
秦始皇陵与兵马俑坑,是1987年最早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项目之一,它也是一个“杰作”,也是一个“见证”,因为它是古代中国第一个皇帝的陵墓。为什么说秦始皇陵重要,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汉时期“事死如事生”的制度,地上的世界被整体复制到了地下的世界,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现实社会情况,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fcf976852a049cd4641e288916bf60fa.png
秦始皇陵远景

这是秦始皇陵的一个远景,关于秦始皇陵的封土的高度,有好几个测绘数据,采用比较多的一种说法是50多米。一般来说,秦汉时期的墓葬惯例,是地下多高,地面多高,汉墓都是这样的。


2e99aa1f6c99d1a6932114c011064051.png
1974年秦始皇陵兵马俑被发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秦始皇陵发掘的时候,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当时中国来了外宾,都会带去参观秦始皇陵,所以它有很深远的国际影响。这也是一个被发掘出来的世界遗产,见证了我们中国考古的进步。
除了对世界遗产的解读,对考古遗址的解读有时候也很有意思。

有很多人把兵马俑排成一条条纵队的形式看作是秦朝的军阵,这实际上是一种很迂腐的看法,是因为当时修坑道的时候,上面覆盖的横木,长度一般就是5米长,坑道的建筑形式,跟当时军阵没有任何关系,当然当时的军队确实是分几个组成部分的。


54eda646c2dc66de39eea5c17a69ba05.png
秦始皇陵区遗迹平面示意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秦始皇陵的一个陵园布局。为什么说它是人间“杰作”,因为规模巨大!我们看到红圈所指的地方是兵马俑的所在地,实际上它只占到秦始皇陵整体很小的一部分。按照一般的说法,秦始皇陵的规模其实是要远远超过埃及金字塔的。不仅如此,秦始皇陵还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很多的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信息,比如说铜车马,非常生动地展示了秦汉时期的车马出行和舆服制度。


98ee5366efec21a5ea4059fc4adaf247.png
d988102aa86f870c6b5aba69c1c6d054.png
兵马俑:中国古代雕塑之美

另外如果没有秦始皇陵兵马俑,中国的古代艺术史,在雕塑美术方面会有一个很大的缺憾。我们现在讨论雕塑的时候,通常都是讲佛教雕塑,实际上佛教是一种外来宗教在中国的落地生根。但是秦始皇兵马俑,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美术史的一个高峰。到汉代的时候,我们可以看见帝王陵墓出土的俑就很小,而且越来越小。另外,我们为什么讲遗址可以看得到现实生活?你看皇帝的陵墓也生动再现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我前面讲到,为什么对世界遗产要有一种谦卑的心态,要对他表示尊重?北京十三陵的定陵发掘出土以后,社科院考古所的夏鼐先生等给国务院上了一封书,说以后不能再发掘帝王陵墓了,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好奇心,就一定要打开陵墓去看一看,要挖长陵、要挖武则天的陵墓,考古学家不能放纵自己的一己之私。所以,现在再去说要发掘哪一座帝王陵墓,让真正的考古学家去投票,我估计95%以上的考古学家都会投反对票,这就是对遗产的一种尊重,你为什么不让这些珍贵的遗产在地下保留一份安宁、保持一种神秘呢?


考古学视野下的世界遗产:解读、展示与复建

【解读】
再用一点点时间,介绍一下考古如何解读遗产信息,这真正是一个很大的学问。

我们放几张幻灯片,这是我们考古人经常用的一张图片——这个是发掘庞贝古城的考古学家,叫萨拉·比思尔,是一个很有名的美国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


a7f7c0fd51561c8138240a5b607ad0c4.png
和庞贝人对话的考古学家——萨拉·比思尔
她的研究,博得了“跟庞贝人对话的考古学家”的美誉。她通过对妇女的骨盆的鉴定,可以获知当时的妇女一般会生几个小孩;她找到了一个16岁的男孩的头骨,判定他应该是个渔民,因为他经常在修理渔网的时候,用牙齿咬鱼线,在牙齿上留下了一个明显的痕迹;一个倒在海边的男子,应该是一个罗马的战士,因为他的膝盖很粗壮,是长期骑马不用马鞍所造成的(当时没有马鞍),他的上肢很强壮,那是因为长期军事训练的效果……
萨拉·比思尔还有一个很有名的研究案例,她发现了一个妇女抱着一个婴儿,有很多人做联想这名妇女可能是婴儿的母亲。经过她的鉴定以后,她判断这是一个女奴而不是母亲。因为她和婴儿的种族不一样。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象萨拉·比思尔这样的考古学家,可以把考古遗址的信息解读得非常生动。

相比较而言,这样的解读在我们的考古遗址比较少见。很多时候,我们读到的都是堂而皇之的、深不可测的专业介绍,老百姓很难理解。有一个很有名的考古传记作家,叫做Mary Beard,她写了一系列的作品,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考古遗址她都写过,包括庞贝古城。她是用一种文学的笔调,把考古的信息进行了很生动的解读,通俗易懂,很受一般的读者的青睐。当然,我们也有解读遗产的大师,特别是王国维先生。我们都经常讲夏商周,实际上在王国维、胡适他们生活的那个时代,讲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史都是从西周开始,他们认为商代、夏都不可成为信史,因为没有办法能够获得更多真实的历史细节。


5f4d4cbceda868e9dd1cf82126d225f8.png
王国维与罗振玉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国维为解决了这个问题,用殷墟出土甲骨文所提及的商王世系与《史记·殷本纪》相比照,证实《史记》的记载是可信的,从而使商代成为信史。从这个角度上讲,王国维也是一个解读遗产地的大师。

【展示】

85ebc96e91ea2494252990e22eb04bb6.png
殷墟王陵的发掘


031c92e8dc7b0f141a9319751d2cee7d.png
殷墟王陵的展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外还有一个展示的问题。对考古遗址而言,展示的问题很重要。大家看到上边那张图,是抗日战争爆发以前殷墟王陵的考古发掘现场,现在我们到现场去,展示给普通旅游者的王陵区,则是另外一种样子。这是日本人常用的一种手法:把遗址进行回填覆盖,在抬升以后的地面做展示。现在我们良渚古城遗址的现场也用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我觉得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既没有破坏遗产的本体,又让老百姓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27c037276b0d3e94299239324954f88.png
殷墟墓葬区的展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殷墟墓葬区的展示方法,也是一种流行的作法:把墓葬盖上一个玻璃罩以后进行展示。但是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玻璃罩里面苔藓的生长和温、湿度的控制问题,这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难题,我在很多遗址现场都看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广州北京街的遗址展示,比如我们良渚遗址的现场展示,比如殷墟遗址的现场展示……这一直是一个困扰文物保护专家的问题,值得我们再做深入的探讨。

367918644a73381202953e279ed4479b.png
良渚古城遗址-瑶山墓葬与祭坛的现场展示
我觉得瑶山墓葬的展示是一个很好的案例,把环境做的很棒。这个地方,在2000年我跟刘斌先生一起去现场的时候,杂草丛生、十分破败,简直是没有办法看。但现在去看,就能让你感受到遗产之美,是一种很好的现场体验。这次年会同期举办的摄影作品展中,有好多张照片都以这个遗址点为拍摄对象。

1eafb4154393f9095810065897409fe3.png
良渚古城遗址城墙的解读与展示

(图片来源于网络)
遗产地在做展示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普通老百姓的接受能力。让老百姓怎么看明白,真的是一件很大的学问。良渚博物馆里的这个墓葬展示是个很好的案例。如何把遗址生动地展示出来,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比如,我的小孩就曾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良渚古城有这么水害,需要修这么大的水坝,为什么非要在这里而不换一个地方建城?再者,这么宽的城墙,这么大的水坝,当时要投入多少的人力?当时生活在良渚古城的人有多少?我引用考古学家的说话,说良渚古城当时大概有2.5万人。他说2.5万人,要修多久才能把这里修完?我说这些是一个例子,说明普通人会对遗产有很多的知识诉求。


0eef30d85f8bfb4915c6ac20293fe3d2.png
秦兵马俑坑
这是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我觉得在在展示遗产方面,这其实是中国的一个先驱。大家可以看看,这么大的一个跨度,在当时能下决心把它整体展示出来,真的是了不起的一项成就。
【复建】
我再用最后的一点时间说一下雅典卫城是怎么来展示的。


0db6ae7d559dc9bc5addaa43a43bfe8b.png
教科书上的巴台农神庙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世界各国讲考古也好,讲罗马史也好,讲艺术史也好,大家都经常用的雅典卫城的这一张照片——有柱廊的巴特农神庙。实际上,历史上的巴台农神庙就曾以很多种不同的面目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比如说它是公元前438年建成的,但是267年的时候就已经被破坏了,拜占庭时期又断续使用。到1204年的时候,法兰克人入侵,又把他破坏了一次;最大的一次干扰,就是奥斯曼土耳其占据雅典期间,对雅典卫城作了很多的改、扩建。到1815年的时候,英国人又去拆了一部分建筑构件,搬到大英博物馆。所以历史上的巴台农神庙是曾以很多种不同的面目呈现在当事人面前的。这是一张1869年的巴台农神庙的外观照片,当时刚刚把奥斯曼土耳其增加的建筑部分去掉,和现在看到的情形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事实上,巴台农神庙遗址蕴含的历史与考古信息是很丰富的,后来通过考古发掘,它的柱廊网格被完全找出来了。大家感兴趣可以去读考古报告,某段时期的历史是什么样子,讲的是很清楚的,与我们在照片里边和各大的画作里面展示的样子是完全不一样的。


94c7f0a4f828dd45fdde722620281997.png
1869年巴台农神庙

(拆除了外层土耳其的建筑附件,考古发掘工作尚未启动)
1975年的时候,保卫雅典娜卫城的建筑委员会成立了,由著名的学者考力先生主持修复的工作,这个工作到现在还在进行中。所以雅典卫城的外观是每年都在变化的。大家看一下,这是我2017年的时候拍的一张照片,我当时还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正好赶上它的维修,没看见它真实的面目。当时陪同我们参观的学者告诉我,说雅典卫城的维修将永远在路上,会一直不停地修下去。而且她说了一句让我很吃惊的话,她说,廊柱上的那些精美的雕塑,因为酸雨等自然因素的侵蚀,人们会把它拆下来,再把复制品放上去。精美的雕版原件是应该放在博物馆展览并得到妥善保护,还是全部复位到柱廊遗址上面去,一直是雅典卫城修复专家们的争论不休的话题。

5ed28a542cd7debec8963e3ac18b31ef.png
雅典卫城:巴台农神庙的修复

(1975年成立“保卫雅典娜卫城建筑委员会”,考力主持修复工作)

560ada6eaa962f03ebe0c6fca08d789e.png
引自:《希腊:庙宇、陵墓和珍宝》
雅典卫城:日新月异的修复工程
(姜波摄于2017年7月11日)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希腊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一场“文物回归运动”,号召人们把雅典卫城流失的雕塑与建筑构件回归到遗址现场。陪同我们参观的学者说,你看这些东西,现在可能在地上,以后有可能全部都在放回建筑上面,所以这个地方可以值得你很多次去看,每次看到的有可能都不一样。这是最终的复原的效果,他们的目标是要建成这个样子。


c39a1e8bda38fe262918a98e0953daa5.png
巴台农神庙最终的复原效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我们国内的考古的遗址,一定要原样保持它的原样不被改变,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界限,但到底我们要把以考古为主线的遗址展示到什么样的程度,我觉得是一个可以探讨的话题。



世界遗产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讲一下趋势。前面刘院长讲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六个公约,但实际上最主要的是三个公约,我们他们把它叫做“1972年公约”,“2001年公约”和“2003年公约”,分别针对的是世界遗产、水下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出台这些公约,其实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发展理念和工作语境特别有关系。现在在联合国讨论的话题里面,最重要的是4个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文化多样性、气候变化和全球发展,当然“全球发展”中特别强调了“非洲优先”的战略。

世界遗产的申报工作,有三个关键节点。第一个书面评审,良渚古城遗址申报世界遗产的时候,书面评审是找了几个考古学家,写了非常长的评估报告,把良渚古城剖析的非常深刻;第二个是现场评估,现场评估不是针对遗产价值和标准适用,而是针对保护现状和法律法规,包括旅游压力的评估,风险的评估,监测的评估;第三个就是评审专家评审委员会,由三十个评审委员进行投票,决定候选项目的评估档次。


那么,我们在做遗产的申报准备工作、做我们的文本编制的时候,实际上是有两大基石,对申遗成功与否取到决定性的作用:一是价值表述(OUV),第二个是标准适用。现在我们国家在申遗工作方面的投入很大,但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价值表述和标准适用这两个方面。我们申遗工作伟大的实践者,但也确确实实是世界遗产理论的跟随者,我们以后应该大力加强世界遗产理论的研究。
另外近年来世界遗产评估的新趋势,这里我列举了5个。一是文化景观是重要热点。最近几年申遗成功的项目,相当一部分都是文化景观类的项目,大概有占到1/3以上;二是自然与文化融合的遗产得到鼓励。良渚古城、云南景迈山古茶林就是属于这一类型;三是地区平衡与非洲优先;四是“一国一项”与跨国申遗;五是项目培育,这是国际组织向全球推广遗产保护理念的一种手段。

世界遗产实际上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我这里列举出来了,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评估世界遗产的价值,最初提及的三个关键词就是历史的、科学的和艺术的价值。但是我们国家的申报项目偏重历史价值。去年英国申报世界遗产成功的项目是天文台,可能很多人有疑问,说这怎么能申报世界遗产呢?这个天文台使用射电望远镜,是人类走向太空的第一步,那是多么的重要!再如,悉尼歌剧院也是世界遗产,它的建筑艺术成就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境界,这个也很重要。但是反观中国的世界遗产项目,绝大大多数是宫庙建筑、历史城镇、寺观石刻、混合遗产等,说明我们在科学的、艺术的遗产方面,还有很多空白。

在工业遗产方面,英国、德国、法国他们做得很好,包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工业遗产,日本就讲这是东亚世界由传统的古典文明走向近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见证。这方面的项目我们还没有,但其实我们的洋务运动留下了很多这样的遗产。

另外一个是水下文化遗产,现在是一个很大的空白,就全世界来说也是一个空白,这一类型其实在国外是有申报的,但是没有成功。因此我们国家的白鹤梁是一个很重要的候选项目。

另外,我觉得我们在中国以前的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里边,有几个是很优质的项目,比如说哈尼梯田,在文化景观的遗产项目里面是非常好的;丝绸之路、大运河,在世界遗产里面很重要的一种类型,很多国家都有,但我们的大运河申报也是给我们自己填补了一项空白,非常重要,而且大运河的确在历史、考古方面的价值巨大。

中国世界遗产发展应该要有自己的战略:首先,中华文明的核心传统应该作为世界遗产申报的重点,我们的丝绸、茶叶、造纸、印刷技术这些东西,现在还没有去大规模的进入申遗的名单。还有关于科技文明进步的一系列遗产,我觉得是可以以后考虑的。像人地关系、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讨论的很重要的热点话题,但我们中国一直游离于主流的话语体系之外,因为我们还不觉得这很重要,但这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

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授课专家:姜波,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教授,兼任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执委、中国古迹遗址协会(ICOMOS -CHINA)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水下考古、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与汉唐都城考古。先后承担隋唐洛阳城、汉长安城桂宫遗址、海上丝绸之路港口、西沙群岛、沙特塞林港遗址等考古调查与发掘,主持重大重点课题多项。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世界遗产之声
bf9ad5bf7fc934f26a3dfd3a2c42a22f.jpg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35关注

80粉丝

108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