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复制链接]
一夜飞渡 发表于 2020-9-19 11: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 2020届广东省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试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上半期,随看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为: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最终形成了启蒙思想与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共生。由于这一特点,启蒙运动在德国成长的过程也成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过程,它不仅构成了德意志民族的自信,而且最终催生了德意志的文化民族主义。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贵族文化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并于甲午后初步形成的。为救亡图存,维新派主张“满汉平等”,“合举国之民心”:立宪派主张“合族救国”;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跶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使世界强国不敢轻视中国”。晚清中国思想界呈现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流动局面,但剖析各种思潮,不难发现民族主义贯穿其中。
——摘编自俞祖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类型及主导价值》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内涵,并分析德意志民族意识在文化领域逐渐成长的时代背景。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形成过程的特点,说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对民主革命、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1)内涵:宜扬科学、民主、理性、宽容、进步、文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相伴共生,共同发展。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启蒙运动的扩展;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国家分裂阻碍。
(2)特点: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内涵不断丰富。积极作用: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助于推翻满清专制统治: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新三民主义成为国民革命的旗帜;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有助于全民族抗战。经济建设:实业救国思潮有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本题解释:
(1)内涵:根据材料“一方面,它高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思想大旗,从迷信和传统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在宣扬理性等启蒙观念的同时,伴之以浓烈的民族情感”并结合启蒙运动的知识可得出其内涵主要是宣扬科学、民主、理性、宽容、进步、文明、民族情感;民族意识与民族文化相伴共生,共同发展。背景: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及所提及的启蒙运动,可从启蒙运动的背景之一,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这一角度概括;根据材料“18世纪上半期,随看启蒙运动从英、法向整个欧洲的扩散,德国思想文化界的精英们也汇入启蒙运动的洪流之中。”得出启蒙运动的扩展;根据材料“另一方面,它还针对德国分裂落后的现状,将启蒙运动的理性思考与民族情感融合起来”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国家分裂阻碍。
(2)特点:根据材料“在“过去”与“现在”不断交互和彼此制约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得出受传统文化与西学共同影响;根据“为救亡图存”“合族救国”“驱除跶虏”等信息可得出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从材料中不同派别所主张的内涵不同可得出其特点是内涵不断丰富。积极作用:民主革命:根据材料“民国后,孙中山将“驱除跶虏”转变为“民族平等,五族共和””可从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时期与国民革命时期的影响角度分析。同时也可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主义对全民族抗战的作用进行分析。经济建设:结合所学可从实业救国思潮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