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第075集 第一次世界大战(1)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1-7-10 14:5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说词:
    第075集第一次世界大战(1)

    十九世纪末期,是一个让人们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纪转折。第二次科技革命的一系列理论和技术创新,向人类展示着美好的发展前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人发现钋和镭,卢瑟福发现原子核。就象我们今天在千年之交憧憬美好未来一样,当时的人们也把人类最善良的愿望都寄托给了新的世纪。但是,人类文明如此巨大的进步却并不能消灭战争。
    发生在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以德国、奥地利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俄国为核心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而进行的帝国主义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首次具有世界规模的大战,战火燃遍了欧洲大陆,还蔓延到非洲和亚洲,直接和间接卷入战争的国家达33个,造成1000万人死亡、2000万人受伤。战火影响的人口达15亿之多,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2/3,直接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显然,一战的枪炮声给世纪初的人们心头蒙上了难以抹去的阴影。在经历了残酷的战争之后,人们不断地思索,这样残酷战争的根源究竟是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闻歌)“帝国主义的本质是奴役和掠夺,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结果。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帝国主义全球殖民化体系的建立,世界已基本瓜分完毕,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希望从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的利益体系中夺取自己的份额,因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矛盾不可避免。1898至1905年连续发生的美西战争、英布战争、日俄战争,1905和1911年德法之间挑起了两次摩洛哥危机,1908至1909年俄、奥、德之间挑起了波斯尼亚危机,1911年至1912年的意土战争和两次巴尔干战争,这些都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争夺的体现。然而,这些战争和危机,不仅没有解决矛盾,反而更加剧了矛盾。为了在争夺中处于优势地位,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竞相争取盟友,建立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
    1879年,德国为孤立法国,限制沙俄在巴尔干地区扩张,与奥匈帝国订立军事盟约。1882年,法国与意大利在北非扩张中发生矛盾,德国拉拢意大利。同年5月20日,德、奥、意三国在维也纳签订同盟条约,同盟国集团由此形成。三国同盟的建立,促使法俄两国接近。1891年至1894年,法俄订立军事协定。
    德国的崛起威胁到英国在近东、非洲和远东的殖民利益和海上霸权,迫使英国放弃长期奉行的、光荣孤立政策。1904年,英法签订协定。1907年英俄签订协定,协约国集团也逐步形成。两大集团纷纷扩军备战,给世纪初的世界蒙上了战争的阴云,战争的气息随着争夺的升级而越来越浓。
    本是一块和平绿洲的巴尔干,容纳了今天的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山的全部领土和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罗马尼亚及土耳其的部分领土,是欧亚非三洲的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从罗马人以征服者的身份踏上这块土地以后,灾难就不断地降临在这里。拜占廷、奥斯曼、沙俄以及奥匈等帝国的皮鞭和铁蹄先后在此挥舞和蹂躏。胜者为王分封土地,败者为寇交出疆土。由于不断重划势力范围,导致巴尔干各国固有的民族区域被肢解、被割据,民族关系相当复杂。
    二十世纪初,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向巴尔干地区渗透,使这一地区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巴尔干各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巴尔干各民族、国家之间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触即发之势。
    1908年,奥匈帝国乘俄国在日俄战争战败之机,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山,进而企图吞并塞尔维亚。而经过两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实力大增强的塞尔维亚则希望实现南斯拉夫民族统一、建立大塞尔维亚。被吞并的波黑也迫切希望摆脱奥匈帝国控制、并入塞尔维亚。奥匈帝国的企图得到了德国的支持,而俄国则支持南斯拉夫的民族统一运动。这样,德奥与俄国在巴尔干地区形成了剑拔弩张的对立局面,巴尔干成为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焦点,一旦爆发事端,就有可能酿成全面冲突。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弗兰茨•斐迪南大公,为了对塞尔维亚炫耀武力,检阅完在波斯尼亚举行的、带有挑衅性的军事演习后,携其妻子到萨拉热窝巡视,这是一个被后人视为在干柴堆上玩火的举动。当时的塞尔维亚充满着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在从萨拉热窝市政厅返回的路上,斐迪南夫妇被塞尔维亚族爱国青年加弗利尔•普林希波刺杀身亡,这就是世界历史上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
    萨拉热窝事件似乎是一次偶然事件,它之所以能成为引起第一次具有世界规模的战争的导火索,完全是由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好战的政治决定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后,各国发往奥匈帝国的唁电似雪片般飞来,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渴望战争而正发愁找不到下手机会的德皇威廉二世却异常兴奋,他公开叫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萨拉热窝事件发生以后,丧失了皇储的奥匈帝国老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尽管沉浸在悲痛之中,但还懂得谨慎从事,因而没有贸然对塞尔维亚宣战,而是派密使到柏林寻求德国的支持。
    7月5日,德皇威廉二世拿德国的全部资源作抵押给维也纳开了一张随意使用的空头支票:如果奥匈帝国与俄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德国将站在奥地利一边。最后这几个字,使维也纳坚定了战争的决心,在一个月内彻底破坏了欧洲和和平。
    开战的基调定下之后,奥匈帝国于7月23日向塞尔维亚政府递交了最后通牒,提出了15条让塞尔维亚政府不可能接受的苛刻要求,限48小时之内答复。尽管塞尔维亚政府忍辱求全,接受了大部分条件,奥匈帝国却在德国的怂恿和支持下,于1914年7月28日对塞尔维亚宣战。第二天,奥匈帝国的炮弹就落在了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
    对此,俄国于7月30日作出强硬反应,宣布实施总动员,声援塞尔维亚。对于俄国的反应,德国向圣彼得堡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俄国在12小时内撤销总动员,沙皇政府对这项通电置之不理。8月1日,德国正式对俄国宣战。法国作出反应,宣布实行总动员。8月3日,德国又对法国宣战。8月4日,比利时拒绝德军过境,德国对比利时宣战。同一天,英国对德国宣战。8月6日,奥匈帝国对俄国宣战,塞尔维亚对德国宣战,意大利宣布中立。从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开战,到英国卷入战争,前后不过一个星期。战火迅速越出了巴尔干范围,形成了一场全面的、世界性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大厮杀。第一次世界大战就这样爆发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7月打到1918年11月,历时1565天,战争的主要战场在欧洲,形成了三条战线:
    西线——由英国、法国、比利时三国军队对德国作战,战线从北海延伸到瑞士边境,全长700余公里。
    东线——由俄国对德国、奥匈军队作战,战线从波罗的海延伸到罗马尼亚边境,长约900公里。
    南线——也就是巴尔干战线,沿多瑙河和萨瓦河一线,主要由塞尔维亚军队与奥匈军队作战。
    土耳其和日本参战后,又形成了近东和远东战场。
    在西线战场,德国的50万军队在小毛奇的指挥下发起猛攻,占领卢森堡、比利时全境和法国北部部分地区,利用这里的平坦地势长驱直入,迫使英、法、比联军从凡尔登向后推却。德军前锋已抵达巴黎外围,法国政府被迫迁往波尔多。法军总司令霞飞努力调整部署在马恩河地区重新集结。1914年9月5日,双方在马恩河北遭遇,在长达200公里的战线上硝烟弥漫、血流成渠。英法联军全线撤退,德军取得战略主动权。但是,德军统帅部过高地估计了初战的小胜,分兵支援东线,围攻比利时军队,导致力量分散,为英法军队实施反击提供了有利时机。9月,英法联军在马恩河一带打败德军,迫使德军后撤到埃纳河一带组织防御,使德军包抄法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破产。西线在1914年底,由运动战转入阵地战。
    在东线战场,1914年9月,兴登堡司令和鲁登道夫参谋长指挥的德军在东普鲁士大败俄军。仅斯特尔堡一战,俄军损失就达25万人,德军将俄军逐出东普鲁士边境。8月中旬到9月下旬,俄军在波兰与奥匈接壤的加里西亚地区与奥匈军队发生激战,俄军获胜,歼灭奥匈军队40万人左右,迫使奥军退守喀尔巴阡一线。9月至11月,德军为减轻奥军的压力,发动华沙——伊万哥罗的战役和罗兹战役,阻止了俄军进一步入侵加里西亚,迫使俄军在维斯瓦河西岸一带设防。
    接下来,在1915年,同盟军在东线对俄军发动了全面进攻,相继占领了莱姆堡、华沙、布列斯特、格罗德诺和维尔诺等地,俄军节节败退,先后放弃了波兰、立陶宛、里加以西的土地和沃伦地区,战线大幅度东移,损兵折将170多万人。
    在巴尔干战场,1914年,奥匈军队对塞尔维亚发动多次进攻,均以失败告终,损失22.7万人。奥匈无奈,只能停止进攻,等待德军的支援。1915年,德奥统帅部决定增兵巴尔干战场,集结了35万德奥联军在奥塞边境,对塞尔维亚实施毁灭性打击。
    与此同时,保加利亚为了夺回1913年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失去的土地,加入德奥同盟,对塞尔维亚宣战,并将30万保军集结于保塞边境,形成了对塞尔维亚的夹击态势,而塞尔维亚只能以20多万装备不良的军队分兵进行抵抗。到11月底,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联军占领塞尔维亚全境。塞尔维亚政府、王室、官员等流亡到希腊。
    在远东,受欧洲重新瓜分殖民地的枪炮声的刺激和鼓舞,日本扩张的野心激发起来。1914年8月17日,日本以1905年的英日同盟为由,向德国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德国撤走远东舰队,交出港口城市胶州,并限德国在6日内做出答复。德皇致电胶州德国总督说:对我来说,把胶州交于日本人比把柏林交于俄国人更让我感到丢脸。
    日本于8月23日向德国宣战,并派两万三千人的军队围攻胶州,而德国在胶州的军队最多时也只有5000人,力量悬殊。11月7日,胶州德军投降。日军还占领了加罗林群岛和马绍尔群岛。日本参战后,协约国要求日本派兵到欧洲作战,日本政府以日本人不适应欧洲气候为借口予以拒绝。可见,日本参战并非要针对德国,其真正的目的是要实现独占中国、称霸远东的狼子野心。
    在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没有人预见到这将是一场如此残酷和漫长的鏖战。几乎所有的参战者都对胜利充满乐观。然而,战局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迅速明朗化。相反,却朝着持久的消耗战发展下去了。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35关注

80粉丝

108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