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 《中国通史》第98集 甲午战争

[复制链接]
..391797 发表于 2021-6-19 21: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说词:
  1894年3月,一个初春的夜晚,紫禁城内上书房灯火未熄,光绪皇帝仍在批阅奏折,他亲政的时候也恰逢晚清历史上难得的一段好时光,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各地洋务蓬勃发展,连和西方列强的外交也出现了暂时和好的局面,所谓同光中兴,给这个开始腐烂的王朝带来了一抹生机。这个夜晚,一封由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的递上的奏折出现在了光绪的案头,北洋海军噶刚刚出巡南洋归来,李鸿章上奏朝廷,痛陈北洋海军舰船与装备已经开始落后的事实,向海军衙门申请,即使短期内不购买快船,也应为主力舰安装先进的速射炮,这样的奏折,光绪并不陌生。在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李鸿章多次上书,要求更新海军装备,然而,朝廷的财政收入却捉襟见肘,在加上帝师翁同龢素与李鸿章政见不和,每每为此事争论,犹豫中,光绪帝只给了一个五个字的批示,该衙门知道。奏折石沉大海,很少人注意过它曾透露出的危险信息,西洋各国船式日新月异,即日本撮尔小国,犹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国自14年北洋海军开办以来,迄今未添一船,恐后难为继。1894年,农历甲午年,在大清朝和它的邻国之间,一场改变国运的战争即将打响,一方蓄势待发,一方却懵然不觉。
  在今天威海湾西北侧,一艘巨大的军舰停泊在威海客运码头岸边,舰体黑色,舰墙白色,是19世纪流行的维多利亚式涂装,这艘军舰一比一复制了当年威震亚洲的清朝北洋舰队旗舰,120年前,定远号的巨炮曾是海上最令人胆寒的武器。1879年起,清政府为了增加海防,开始向英国购买新式铁甲舰,李鸿章接受了驻德国公使李风苞的大力推荐,选定在德国伏铿锵船厂订造两艘巨型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排水量七千吨的定远,配有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的305mm后膛炮,威力惊人。1885年10月29日,定远升起龙旗,正式成为北洋海军舰队旗舰,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它是中国的第一支近代海军,代表了洋务运动在军事领域的最高成就,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三十年自强成果的集中体现。
  此时,北洋海军的实力雄厚,号称亚洲第一,远超邻国日本,共有德国造、英国造舰船25艘,其中的两千吨以上的主力舰,日本海军只有五艘,总吨位不足1.5万吨。北洋海军有七艘,总吨位为2.7万吨,有谁能料到,这样一支在历史舞台上华丽登场的海军,连同它看似坚硬无比的坚船利炮,竟然在短短六年之后,便灰飞烟灭。而断送他的并不是海战实力雄厚的欧洲舰队,反而是在海军实力上一直相对落后、奋力追赶于后的东亚邻邦日本。这使得这场战争在整个清朝历史中成为影响深远的拐点。
  陈悦:甲午对中国的一个最为消极的影响,其实是什么呢,戳破了大清国的纸老虎形象,在这场战争之前,无论是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也好,他们虽然曾经有些国家出来打过我,但是不管怎么说,他们始终认为中国是东亚的第一,霸主地位的这么一个国家。
  直到19世纪中期,由于地缘与文化辐射的原因,东亚地区的众多政治实体都与中国保持着一种被称为宗藩体制的国家关系,包括朝鲜、琉球、安南、缅甸在内的东亚国家,都将中国看作自己的宗主国,在这个同属于儒家文化圈子的政治秩序中,日本也成为中国明朝的朝贡国,并在1433年到1549年中,共派出十一个朝贡使团前往中国。直到19世纪中期,日本还是一个封建国家,德川幕府占据着统治地位,像清朝一样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禁止外洋与日本展开贸易,不过一支黑色军舰的到来改变了一切。1853年7月,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停泊到了日本的江户湾,一年后,在巨舰的威慑下,《日美神奈川条约》签订,英国、俄国闻讯而来,日本被迫向西方开放。然而,这次黑船事件却成为日本革新的契机。
  陈悦:他们开始对西方也是抵触的,黑船,就美国的佩里舰队的蒸汽轮船,到了日本之后,日本怎么反应,他专门去挑了一帮子身形很魁梧的相扑、大力士,干嘛呢、给美国传送大米,送补给,不用一般的民妇,全用相扑的人去送。让老外、让美国人觉得这个国家是个大力士之国,所有的人都是这个样子的,就等于赶紧跑吧,把你们吓坏,但是后来发觉这招其实是挺可笑的,自己就挺可笑,他们自己当时的这个思想启蒙家,就突破禁令,冒着下监狱的危险上了美国船,到了美国以后,看见那种就是高鼻梁、深眼窝的美国人以后,直接跪倒在地,趴在地上磕头,请美国人收留他,他要学习美国人的东西,他们的思想转变会是在这一瞬间,因为我觉得是他们的生存危机感太强太强了。
  相比起日本这座岛国,中国的资源显然要丰富得多,生存危机感自然也不会那么强,在轮船出现之前,中国就像身处温室,不需要跟任何人接触也能活的很好,西方人渴望打开中国的贸易市场,交换茶叶、瓷器,却发现,他们用什么交换,中国人都不稀罕,大环境下滋生出的惰性,不知不觉间让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近代发展反应起来要比日本慢上好几拍。1868年以明治天皇为首,一批主张改革自强的维新人士主持了明治维新,在短短的几年中,模仿西方,建立了一套近代化的国家制度,从而使日本在东亚地区第一个走出了传统王朝的模式,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李国荣:在近代以来,日本一直标榜所谓的大陆政策,实质就是对外侵略扩张,明治维新之父,吉田松阴,他更是十分具体地提出了这种侵略的这个计划,北面要割据中国的东北,南面呢要占据中国的台湾、占据朝鲜。历史上的这个日本的军国主义是要称霸东亚,这是由来已久,甲午战争,正是日本的这种侵略扩张的一次大暴露。
  明治天皇登基仪式,即颁行诏书,开拓万里波涛,布皇威于四方,并开始着力发展海军,一海相隔的中国,并非没有发展自己的海军,这是位于今天福州的马尾港罗星山上的百年古塔罗星塔,它曾经是国际上公认的海上重要航标之一,塔顶原有一扇小窗,据说是用来供守塔人点灯导航用的。马尾被称为中国船政的摇篮,早在1866年,左宗棠任浙江总督时,就创建了福建船政局,也就是今天的马尾造船厂。作为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这里率先引进西方教育体制和内容,培养了一批中国近代的船政人才和高级将领,其中很多人都在残酷的甲午海战中英勇牺牲。
  马勇:都在1860年,中日两个国家都转身向西方学习,两个国家在学习西方,它最大的差别是什么,日本是全心全意的学习西方,脱亚入欧转型向西,彻底的学,中国呢?是经过鸦片战争打击之后,开放一点国门,象征性的学,因为中国是被打败之后学,中国就带有一种什么,我学我是要复仇呢,我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这个是中日之间的接纳西方当中一个最大差别,这个差别就使中日之间的矛盾在1860年之后慢慢凸显,中国是一个我是守住的一个通商原则,日本在这方面就是一个,我一定要走出去的状态。
  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立即作出反应,率兵一万一千名赴台迎敌,这是一个100多年前的海底电缆,1874年,沈葆桢在赶走日本侵略者之后,为加强与台湾的联系,在福建与台湾之间铺设了一条电信通道,这跟电缆便是其中一段,在那场战争中,由于日本军队中疫病流行和战斗不利,日本政府不得不接受谈判,在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的调停下,中日于1874年10月签订条约,清朝的软弱非但没让日本为其入侵行为受到谴责,并付出相应的代价,反倒让清政府为日本的侵略赔偿了50万两白银,以换取双方的平安无事。
  马勇:中国的1860年,走向那个洋务新政之后,中国对外部事物不愿意管了,因为我们面临着很迫切的自我发展任务,因此中国在1860年之后,我们慢慢采取孤立主义政策,就在明朝以来的,我们一个庞大的藩国体制,不愿意再去维护它。
  对于同样藩属国的琉球,清朝并未进行保护,尽管从1872年起,日本一步一步的实行侵占琉球的计划,琉球国王仍然坚持向清朝派出朝贡使团,以示对清朝宗主国的承认。但在1879年四月,日本宣布琉球群岛成为日本的冲绳县,从而吞并了琉球国,琉球最后一个国王尚泰被送往日本软禁,对此清朝应对无力,只能听任日本吞并琉球国的野心得逞。1875年,日本派出舰队侵略朝鲜,同时派遣使者森有礼前往中国试探总理衙门的反应,时任直隶总督大臣的李鸿章代表中方声称朝鲜虽为中国藩属,但内政外交,悉听自为,中国概不干预,清政府这一软弱无知的态度,无异于同意日本的侵略。1884年,朝野发生亲日派策划的甲申政变,朝鲜国王在清军的帮助下,平定了政变,日本政府为此派出伊藤博文前往中国,要求赔偿日本损失,正忙于中法战争的李鸿章迅速妥协,于1885年签订《中日天津会议专条》,规定朝野日后如果发生重大事变,中日两国如需出兵,必须通知对方,这个协议实际上为日本在1894年出兵朝鲜提供了依据。
  在各海洋列强从东南沿海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俄国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亦不甘落后,虎视眈眈地从中国西北、东北两个方向无时不刻的觊觎着中国的领土。恭亲王奕䜣曾在1860年统筹夷务全局折中,将俄国列为外部侵略的第一大威胁,他称俄国为肘腋之患,而英法等国为肢体之患。通过彼得大帝时代的征战,俄罗斯获得的波罗的海的一个出海口,也取得了一个了解欧洲的窗口,在东方俄罗斯则一直致力于从中国夺取更多的土地,并在远东地区获取一个不冻港。1871,新疆伊犁被俄国总督考夫曼占领,清政府不得不急调正在福州忙于筹建海防事务和福建船政事务的左宗棠赴西北征战。太平天国被镇压后,清朝的心腹之患暂时消失,来自俄国的危险上升到首要的地位,然而,与此同时,在中国的近邻中,东亚第一个开始近代化的日本,正在日益成为新的心腹之患,但是,在财政上,清朝无法支持既在西北展开一场收复疆土的战争,又在东南沿海发展海军的计划,这形成了朝廷中央关于海防和塞防的争议。
就在清政府还在内耗之时,一条由日本谍报系统组成的暗流,也开始蔓延到帝国的各个角落,宗方小太郎,清末民初最著名的日本间谍,因其在甲午战争中潜入威海卫军港侦察立下功劳,甚至获得天皇破格接见,由此可见,早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人已经有意识地在情报上做着充分地开战准备,而此时的大清朝,却对日本政府的步步为营一无所知,更不关心日本人如何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海军,日本政府不仅发行了用于海军建设的专门国债,烟草税、药物税也都投到了海军这个无底洞之中,最高时达到岁入的八分之一。再来看看当时的清政府,虽然比起日本,中国地大物博,但其实国库也并不充盈。1889年,光绪皇帝举行了大婚典礼,共计耗资白银550万辆,相当于购买三艘北洋海军定远级铁甲舰的经费。因为光绪皇帝大婚亲政,慈禧太后理应从清政府中枢的政治舞台上隐退,为了养老之所,决定重修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外的颐和园,这又是一笔巨款,而这笔资金竟然是以训练海军在颐和园开办昆明湖水师学堂为名,堂而皇之的从海军衙门挪用出来的原本应用于海军建设的经费,为了给颐和园筹款,海军衙门还以海防名义,向官员和社会吸纳捐款,国防成为敛财的招牌。然而,钱还是不够,1891年六月一日,户部尚书翁同龢突然上奏,以撙节财政支出为由,奏请暂于两年内禁止南北洋购买西方的军舰、枪炮,这对于已在勉力支撑的海军来说,无异釜底抽薪。
  陈悦:从1874年日本侵略了台湾,到了1882年,他们居然在朝鲜找事情,跟我们找麻烦,1884年法国人来找我们麻烦,日本又在那个朝鲜找我们麻烦,接连的问题呀,再往前更多,一次二次鸦片战争。但是,从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定远、镇远回来之后,一直到1890年,这五年间我们的东亚海疆真的做到了海不扬波,风平浪静,这样子满朝文武都觉得这支力量已经足够让我们睡觉了,那么就认为应该让它停掉,而且不是说停止,用了一个词,叫暂停购买外洋枪炮,关键这个暂停这个时间节点太巧太巧太寸了,1890年的时候,西方海军的大变革,就在那一年,我们这时候停掉了,欲哭无泪的一个时候,而日本海军正准备对我们加速,正中下怀,而中国海军停下来了,他们迎头赶上。
  甲午战前几年,日本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海军新增军舰十一艘,总排水量和主力战舰均超过北洋海军,老旧舰船也装配了速射炮。而北洋舰队自1891年限购军火后,未添一炮,甚至连炮弹都吃紧,清政府建立了一支海军,却不明白如何建设它、维护它,更不懂得如何使用它。1894年5月下旬,大连湾,北洋海军正在进行三年一度的大教阅,在震耳的炮声中,一封电报被交到了北洋大臣李鸿章手中,朝鲜东学党起事,倭人已派舰来此保护其商家与居民,望着眼前的大舰队,李鸿章心里浮现出前所未有的忧虑,自己两个月前上奏朝廷,申请购买快船,快炮,尝试向户部军火禁令发起挑战,然而在清流派的一致反对声中再一次被搁置,如果此时和日本开战,北洋海军等于是丧失了战前最后一次更新装备的机会。
  马勇:因为原来你建了个海军,结果你没有近代军事机构啊,你的海军是孤零零的,不整套的,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当中,不光是军事改革,是一个全部的,一个大本营制度,叫联合指挥系统,我们当年就没有这个东西了,一个甲午战争打得是,整个日本是全国的总动员,军事总动员,各个军队一起打,中国是什么,是各个战区各自为战,两广的总督不管这个事,湖广的总督也不管,只剩下一个直隶总督李鸿章管。我的文章就是在讲,一个是中国的一个地区在和日本一个国家的打。
  1894年,朝鲜秘密社团东学党发动起义,朝鲜国王请求中国平息事态,清朝海陆两军进入朝鲜,得知此事,日本欣喜若狂,认为这是挑起战争的绝好机会。日本内阁会议迅速通过决议,以保护侨民和使馆为借口,派兵前往朝鲜、进驻汉城。在起义平息后,日本不仅不退兵,反而在朝鲜半岛持续增兵,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训示驻朝大使大鸟圭介,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施此事可以采取任何手段。6月5日,日本成立了一个以天皇为名义首脑由日本军人精英组成的战时大本营,并制定了完整的作战方案,日军总目标是将陆军主力从海上输送入渤海湾,择地登陆,在直隶平原与中国军队进行决战,然后进攻北京,迫成城下之盟。要达到这一目的,关键是海军的作战胜负,所以,日军部署第一阶段,派遣一部分兵力进入朝鲜牵制清军,在海上与北洋海军进行决战,争夺制海权。而此时的大清朝却是猝不及防地面对一场近代化战争,举国上下对于该不该打,究竟该怎么打,一片茫然,朝堂上一片扰攘,不少朝廷大员仍将日本视为不堪一击的小国,却始终没有明确的对敌策略,李鸿章则试图求俄、英两国进行干涉,牵动日本动兵,然而,这一次,李鸿章的外交斡旋并没有换来实质性的支持。在军情和舆论的压力下,李鸿章租用英国汽船,在北洋战舰护航下向朝鲜增兵,7月25日,遭到日舰突然袭击,英籍商船高升号被击沉,700多名清军葬身大海,就在同一天,日本陆军也由汉城出发,南下进攻驻扎在牙山的清军。8月1日,中日两国同时宣战,甲午战争正式爆发。高升号事件发生后,英国国内舆论一致声讨日本对国际公理的践踏,军方也要求对日本实施报复。
  陈悦:日本在海上战争中,不断的在利用或者说玩弄国际法,像高升号事件,我们的运兵船被打沉了,不得了,我们有一条运兵船被日本人打沉了,而且是英国运兵船,我们在期待着英国赶紧出手揍日本一下,那么就结束了这个事情,结果再怎么也没想不到,突然翻盘了,日本人跑到英国去,找了牛津、剑桥的几个著名的国际法专家给他写文章,一下子把这个事情的性质给颠覆过来了,说这不是打沉了一条英国的商船,这条英国商船之前被中国士兵给绑架了,说的中国兵拿着刀架船长脖子上,然后英国的船长非常及时地提供了一些配合这个的证词,那么好,这件事情颠覆了。
  当年十一月,英国法院裁定,高升号事件中,日本没有过错,清政府则要赔付英国商船的损失,时任清朝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对于清政府的外交惨败直言不讳的说,所有的国家均向中国表示同情,并说日本这样破坏和平时不对的,但没有一个国家,采取任何实际行动帮助中国,我不相信靠正义可以成事,正像我相信单拿一支筷子不能吃饭一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这是当年北洋海军镇远舰的巨锚,它曾见证过甲午战争中最壮烈的一战,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时,北洋海军主力在清朝陆军护航过程中,在黄海海域与日本联合舰队遭遇,北洋海军的黑色煤烟导致行踪被别人提前一个小时发现,这只由劣质渣煤驱动、舰型老旧、航速不高、炮弹不足的军舰,和日本联合舰队进行了一场几无胜算但令人肃然起敬的战斗。由于航速不及对手,北洋海军遭遇日舰合围,间处劣势,靖远、来远因伤重离开战场,致远、经远重伤沉没,铁甲舰定远、镇远孤独的漂浮在黄海海面。黄海一战,日军成功夺得制海权,此时,陆上战局也开始按照日本人的谋划展开,北洋舰队拼死保护的陆军本应驰援平壤,而平壤早在一天前就已陷落,朝鲜全境被占领,中国本土也很快被日军突破,在日舰掩护下,日本第二军开始在中国海军重镇旅顺后路花园口登陆,意在占领旅顺半岛,建立直隶决战的根据地,日军三十六艘运兵船,两万四千人,加上大量辎重,十几天便成功登陆,居然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在日军接近大连港的时刻,慈禧的六十寿庆正在举行,文武百官山呼万岁,慈禧宣布,赏赐皇帝和王公大臣听戏三日,一切军国大事一概放下停办,当日,大连陷落,两周后,日军由大连向旅顺进攻。
  李国荣:1894年11月22日,日军攻占了旅顺,接着是日军在旅顺兽性大发,连续大屠杀四天,被杀的民众达到两万左右,当时的欧美的武官和记者看到这种惨景,也纷纷写了一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日本政府十分恐慌,就说这些报道是渲染,但实际上确实是这样,清宫档案里所记载的,就印证了日本的旅顺制造大屠杀的这种实况,像李鸿章当时就有一个电报,奏报朝廷,在旅顺的街道上,被杀的百姓就有两千六七百人,被埋在一个大坑之内,在旅顺周边的山上,被杀的兵民就更多,而且都没有收埋。
  屠杀持续到26日,此时旅顺已经无人可杀,宫中的歌舞升平,与敌军残忍的暴行,在这个国度同时上演,帝国的末世哀歌依然奏响。开往刘公岛的客轮即将靠岸,一条黑色的铁线出现在视野之中,古老的铁码头所在之处便是威海湾,北洋海军的摇篮,也是北洋海军葬身之地。刘公岛上已经作为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的原北洋海军公所门口,一尊缺嘴的大炮默默地坐在那里,这种由上海江南机械制造局的亚洲国家最早的地井炮,曾是北洋海军最后的防御。1895年2月2日,日军进占威海城,利用先后攻占的南北海岸炮台,与联合舰队相互配合,对困守在港内的北洋海军进行攻击,北洋海军则以刘公岛炮台以及舰上的火炮进行还击,炮战进行了将近十天,日本舰队仍未能突入刘公岛防线,然而,因腹背受到炮击和鱼雷偷袭,包括定远在内的主力舰均有损伤,甚至搁浅、沉没,威海卫之战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结局落幕。
  马勇:那么在这个攻防战打的过程当中,其实中国已经没法支撑,但是这个战争还是勉强的在进行着,但是中国有了一个基本原则,我们不去打,保存实力,找准机会就和日本达成妥协谈判,结果日本不依不饶,日本不依不饶,中国的战舰又按李鸿章的要求,都到港里面去了,最后也出不来,日本从山东半岛登陆作战,一下子就把威海给围住了,突围不出来,日本就先发这个劝降信,丁汝昌很快就转给了朝廷,朝廷没给答复,也没有讲你可以降,不可以降,没讲,这个时候等到救援的不能达到,那你走怎么办,突围又突围不了,最后只能是丁汝昌自杀,两个副将自杀,之后让部下去做这种投降。
  2月11日当晚,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水师官兵为免资敌,亲手引燃了旗舰上的炸药,轰然巨响中,定远巨舰终于沉没,中国近代化的最高成就北洋舰队就此覆灭。陆地方面,日军将李鸿章的淮军赶出朝鲜后,成立了以朝鲜大院君为首的傀儡政权,宣布朝鲜独立,进而全面占领中国辽东地区。自此,经过三十年自强运动的中国在陆上、海上遭到最惨重的失败。
1895年3月14日,清政府任命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赴日议和,4月17日,李鸿章在《马关条约》上签字,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不再向中国朝贡,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给日本。《马关条约》签订六天后,俄国联合法国、德国向日本发出联合照会,声称日本割占辽东半岛,将威胁北京的安全,并且使朝鲜独立成为空谈,进而威胁整个远东的和平,日本迫于国际形势的不利,不得不交还辽东,但条件是,另赠五千万两白银的赎回费用,最后在三国协议下减为三千万两。清政府为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和赎辽费用,开始向俄、法、英、德等各国银行借款。
  陈悦:它到哪里去找两亿两白银,所以《马关条约》一签,约文一公布以后,欧洲那个银行界沸腾了,说挣钱的机会终于来到了,跑到中国来借钱,借给我们钱,中国人觉得危难的时候有人肯借钱给你是很好的事情,等他借完以后就发现出问题了,这个高利贷吓死人了,我们总共就借了两亿两,最后要还给他六个亿,这笔贷款最后还到什么时代呢,还到1937年,都抗日战争了,我们还在还这个东西。
  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1897年,德国占领胶州湾,并取得山东境内建筑两条铁路的特权,英国则租界了威海卫,并拓展了九龙新界,同时要求清朝的长江流域不得出让他国,法国租界广州湾,并将云南,两广作为势力范围。
  马勇: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很惨,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恰恰通过这场战争,中国民族真的达到了3000年来的真正觉醒,不论是梁启超,还是孙中山、康有为,来自各个派别的都强调,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之前中国人浑浑噩噩,中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海权,反思海洋、反思海防战略,就是中国人醒了,不管这个朝廷有没有醒,中国人醒了,之后才会有辛亥革命,才会这么多的学生去到日本去求学,他们都是在想一个目的,就是怎么才能救中国。
这里是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它曾经接纳国一批来自福州船政学堂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包括一位影响后世的伟大思想家,被康有为尊称精通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甲午战败两年后,严复翻译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在《国闻汇编》中刊出,引起思想界的巨大震动,中国人通过战败的屈辱,终于明白优胜劣汰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自那以后,通过努力革新,改变弱者的地位变为强者,就成为中国人的目标,一个变革的时代到来了。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145关注

71粉丝

1683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