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为什么这么火?背后的教育,让人落泪

[复制链接]
forest 发表于 2021-1-15 10: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喧嚣的世界里
做一个
沉静的读书人


d3e7a9da4ecee23586aa0f286b90f764.gif
1
1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上海。7岁时,与父母一起搬到安徽生活。

从此,童年成了“摔跤吧,爸爸”电影的真人版。


“董卿,你长大了,要学会帮家里分担家务。


晚饭后,父亲给了她一块抹布,让她洗碗,她刚拿起碗,只听身后又传来一句,洗完了,把地也擦一擦。

一次,父亲下班回家,发现了她爱照镜子的“毛病”,晚饭时,立马召开专场批斗大会。

父亲仗着自己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指着一盘土豆对董卿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有时间,不如多看看书。

她看见妈妈帮她做新衣服,高兴地不得了,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有新衣服穿了,不用再等到过年。


哪知做新衣这事儿,被父亲瞧见了,孩子的衣服够穿就行,与其把时间花在穿衣打扮上,不如多看看书。

董卿原以为“多看看书”是父亲的口头禅,哪知是他的育儿规划之一。


刚上小学那会儿,有一天,父亲抱着很多书回到家,你现在还看不懂,先学着抄成语和古诗,抄完了就大声朗诵,背诵,我在外面听着。

董卿以为父亲开玩笑,结果发现他是认真的。


他让董卿每天坚持抄成语和古诗。


一两年后,又让她抄古文。

董卿咬牙切齿,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属于被知识改变了命运的一代,对知识有着无比的信任,对锻炼身体也有古怪的偏执。

每天早上天没亮,董卿就被父亲提溜起来。

跑步去。

父亲一声令下,董卿在迷迷糊糊中,走出了家门。


她跑步的地点很安全,就在离家最近的淮北高中。

跑步的时候,她感觉目光灼灼,仿佛整个淮北中学的师生都在看着你,笑话你。


跑了几次,她就再也不去了,下楼以后就找个门洞躲起来,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喘着气跑回家,假装上气不接下气,报告父亲,“我跑完了。”

父亲的严格要求,让董卿连跳两级,提前成为了初中生。


升了初中后,父亲脑洞大开,让她每个寒暑假去“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不是大学生才干的活儿吗?

“你打点提前量,会怎地?”

期末考试前脚刚走,父亲求人的电话后脚就来了,“老王啊,我女儿放假了,去你那儿打工,不要钱。”

董卿也是一脸的懵圈,不要钱打什么工啊。

“不是打工,是勤工俭学。”

董卿明白了,父亲是要把自己往死里整。


那几年,她从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一路做到宾馆清洁工。


宾馆规定,每天收拾10个房间,20张床,董卿埋头苦干,一个上午只收拾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中午饭了,她还在傻乎乎的收拾着。

父亲特意来看她。女儿见老爸,两眼泪汪汪。“太累了,不想干了。爸爸。”

但父爱如山,岿然不动。

他摸摸董卿的头,说,“坚持一下。”

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董卿心想,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晚饭时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只要饭菜齐了,父亲又开始唠叨了。


董卿累得什么都不想干,就想发火。

多数时候,董卿是一边吃饭一边哭。


所以她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父亲出差了,可以好几天不用见他。


5e5debf1ee2b107ef66565df5d06288c.jpg

董卿和父亲,母亲


2


多年魔鬼教育,董卿养成了顺从的习惯。

只在一件事上,她“忤逆”了父母的意思。


高考时,她报考了浙江艺术学院


父母双双出自复旦,从小就希望董卿能从文。


董卿知道,她不想从文,想从艺。


父亲什么都没说,只默默地送她到学校,帮她收拾了床铺。

董卿心想,这下好了,你赶紧走吧。

董卿打算送一送父亲。

夕阳西下时,两人走在学校的小路上。


许久不开口的父亲突然说了这句,“你自己小心点吧。”

他眼里泛着泪光。


e5f7721aaa22a0fc388c76dcadf2f753.jpg



董卿第一次看到他落泪,心里五味杂陈,不知所措。

大一放假回家,父亲提议去小餐馆里搓一顿。


吃到一半,父亲突然举起杯子,“来,闺女,我敬你一杯。

董卿愣住,父亲开口了,多年来,我对你的教育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父亲的话还没完,董卿眼泪哗一下出来了。

那次,她以一个女侠的姿态,陪父亲喝完了整瓶白酒。


这也是她第一次喝酒。

多年后,父亲严苛而古怪的教育方式,反倒帮她熬过了一年又一年的苦闷与煎熬。


3


1994年,董卿陪一个朋友去考浙江电视台的主持人,报名的时候,她想着,“要不我也试试。”

无心插柳柳成荫,她考上了,顺利成了一名主持人。


两年后,父亲看到东方卫视全国招聘,建议董卿去试试。

又一次,她再次成功了。

那两年,连跳槽都便捷顺利,自带梦幻感。

可刚回到上海,董卿就发现,台里给她准备的节目是串联节目。


上班跟玩儿似的,来了,点个名,可以了,走人吧。


她旋转,跳跃,心花怒放地走进台里,不到半秒钟,她又灰头土脸的出来了,每天如此。

为了调整心情,她特别喜欢看《红楼梦》,《西厢记》,唐诗宋词她也读,只要与现实无关的,她都看。

看了半年的书,工作还是没有起色。


她不能再等了


她想提升自己,得没事找事。


她报考了华东师范大学,成为中文系古典文学的研究生。

退一步,果然海阔天空。


2000年,她被台里推荐,主持“上海-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流利的英语,大气的风格,震住了所有人。

2001年,凭借音乐会上的精彩主持,董卿顺利获得主持界的最高荣誉,金话筒奖。


0e33e560efdeb5e66fb71eef2f6d7fb9.jpg



金话筒奖的一个评委看中了董卿,建议她说,“中央电视台的西部频道开播了,加入《魅力12》这档节目吧。”

机会摆在眼前,董卿犹豫了。

4


人生总是这样,经历千难万险,站在十字路口,还是会犹豫。

要去北京吗?董卿在心里反复掂量。

上海是老家,父母亲人都在,相处七年的同事也在。放弃这些,很难。


而她更担心的是,到了陌生的工作环境里,不适应怎么办?

如果放弃了去北京的机会,将来会后悔吗?

最终她确定了。要是放弃,将来她一定会后悔。

二话不说,她带上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去北京的飞机。

头两年,她把自己沉在工作的汪洋中。


一个人扛起了130多场的节目主持工作。

“第十一届青歌赛”找上她,导演和工作人员问她,“连续20天直播,每天职业组和非职业组共三十场,一场差不多要三个小时,你行吗?

董卿深吸一口气说:行。


她知道,这不只是答应站在台上,还要保证前期充分的准备。

青歌赛准备期间,她一个人在家里准备,早上7点坐在书桌前开始看,一直看到晚上一两点,期间不吃任何东西,饿了喝口水,急了上个厕所。

词和句都印在脑子里还不够,她要让它们沸腾在嘴里。


她大声朗读,背诵,声音穿透整幢公寓楼。


她心里总有一个信念:“词一定要在嘴里滚上百遍,才放心。”

青歌赛开播后,董卿更忙了。

每天下午四点彩排,十点直播结束。


录完节目,她就得马上换衣服,去会议室和老师核对第二天的考题、节目设置,各种细节都要在一天之内确定,回到家已经是两三点了。

这还不算完。


踏进家门的董卿,疲倦,瞌睡,但绝不休息。


她给自己泡一杯咖啡,打开台灯,拿出台本,继续背词,直至晨光熹微,包子店再次开张。

生活全被打乱,作息毫无规律,她却乐在其中。她说,我以前也不是这样的,或许人有个爆发期,这个时候到了,就停不下来。

连轴转20天,成就了青歌赛,也成就了董卿自己。


156ac2de93b257e9d19f395b1804ccbd.jpg



5


“必须有人接上去,而且这个人不是临时接一两年,她一站可能就是十年甚至十五年。

倪萍打算退出春晚,一直苦于没有接替自己的人。


我看董卿合适。晚上我去给她打个电话。

郎昆知道倪萍是什么意思,倪萍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两人的心思总在一处。


此时,朗昆正是05届春晚的总导演。

此时,董卿正在搬家,各种细软已经拉到新家来了,她一件一件的摆好、归置。


从白天忙到晚上,晚上十二点左右,终于收拾得差不多,只是地还要再扫一扫。

电话响了。

“我们整个春晚剧组邀请你来担任主持……”郎昆话还没说完,董卿懵了。


她没听错,就是这几个字:邀请你来担任主持。

“谢谢。”

她几乎是毫无反应的挂掉了电话。

手却不由自主地晃动着,嘴里不由自主地哼着小曲,身子开始自动转圈圈,感觉还可以在搬一次家。

董卿记得,第一次主持春晚,升降台哗一下上去,哗一下,她就站在了全国观众的面前。

那种激动,那种兴奋,不言而喻。

她觉得自己特别的幸福。


6ac631f74ec2e81c655c014b701c0161.gif



四个小时候,喧嚣结束。

她回到化妆间把衣服,首饰全都摘下来,整理收拾后,走向长长的走廊。


大家都是从那里出去的,而此时走廊上人特别少,她出去的时候,还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刚一出来,寒风扑在脸上,她感觉特别不真实,整个人处在失重的状态。


原来,已是大年初一的早上了。

回到家,她没有立刻睡着,因为兴奋,睡不着。

她打开冰箱,拿出速冻饺子,放进锅里煮,熟了便端过来,坐在靠窗的沙发上,一边看着还未亮透的天空,一边吃。

此后十多年,她也如此度过。


03d104e2a89c043115474bbb6c497160.jpg



6


说错词,会内疚数天。


说错名字,回家来就呆呆的坐着,反省一下午。


严格要求,就差自己给自己写检查了。


之所以没动笔,只因为觉得这样做恐怕有点太疯狂。

这样的死磕和坚持,只因为倪萍的一席话。


6caf22f959e2703370e11689e007ab1e.jpg



2006年,《艺术人生》请了倪萍。

朱军让年轻一代的主持人把自己要问的问题写下来,放在箱子里让倪萍抽,抽到哪个答哪个。

正巧,抽到的就是董卿的。

董卿问:台上万众瞩目,台下的寂寞无助,曾经鼎盛一时,总有落幕的一天,怎么平衡和面对。

倪萍说:首先我非常羡慕你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看你也非常辛苦,大奖赛天天上班,《欢乐中国行》全国各地跑。

但是我从来都说,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一直被领导派到前线,去打最重要的战役,等你来到我现在这个状态,你一定会觉得,生命是值得的。

哪怕现在孤独寂寞,没有家,没有男友,都特别值,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中央电视台的综艺舞台上的核心,光亮最聚焦的地方的主持人。

这是你的运气,也是你的机会。


我觉得,你还不够,还要努力很多年。

这个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

董卿听完哭了。

有上场的那一刻,就有离开的那一刻。竭尽全力吧。


7



2014年,董卿做出了一个决定,出国修学。


她第一次感到站在舞台上不那么忘我了,不那么兴奋了,工作的满足感没了。


她发现自己在走套路,凭经验去打拼,而不是凭激情去做事。

无数夜晚,她经常坐在书房发呆,心想,这次春晚过后,可能迎来了人生中漫长的修整期。


多长,她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不会很快回到舞台上了。

妈妈对她说,人迟早会离开这个世界的。


我希望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上也有人像我们一样爱你,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个话让董卿突然意识到,她应该为母亲做些什么,好让她放心。

于是,修整的这一年,她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还成为了母亲。


5b2f3cb4dcd7b562f52392baeacd0f50.gif



有了孩子后,董卿变得不那么专注了,时间被无限碎片化。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一个好友给她建议: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要去做什么样的人。


作家阿瑟·克拉克说过,“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董卿不想因为孩子就放弃自我,止步不前。

她认为,应该花时间把自己变得更好。


如此,孩子长大了,真正懂事的时候,才对你会有爱,有尊敬。

2015年,她全面复出。


2016年,她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档节目《朗读者》。



bd6dd49fc64fee07765b61c619f3ce6a.jpg


8



有人说,春晚上的董卿与《朗读者》里的董卿不一样了。

的确不一样。

在春晚舞台上,董卿只有一个任务,做主持人。


而《朗读者》是她一手操办,身兼主持人制作人的身份。


c9507a336cde27bc0011b718d7a80246.jpg



以前她的卧室里是没有电子产品的,如今她需要随时与各种人联系,独处的时间被压缩为零。

技术上的困难太多,精神上的压力也不少。

她刚决定要做一个文化类的节目,有人立即反对,取消赛制,只求温情,没有收视率,赞助商都没有。


有人直接攻击节目本身,“这个东西太高冷了,太有文化了。”


董卿只回了一句,“我们要对观众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772561955459f381807e7bcdf4261946.jpg



但给团队打气,独处时董卿却不知所措。回到家里,她经常坐在地板上发呆:


嘉宾们的档期究竟如何安排?


舞台什么时候能搭起来?


赞助商说好了一个月就搞定,为何还没有消息。


办公室是临时的,是否会让团队里的人觉得她是骗人的,是在画大饼?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董卿心头。


第二天回到临时办公室,她却信心百倍。


她觉得,自己不应该把绝望之情表现出来。

她死磕,较真,追求完美。




9904dfe3fdc59ba5fea27ce0e0d821b4.jpg



审查节目时,她发现大家习以为常地只看手提电脑上的播放效果。


她不同意,她一定要找人把电视和电脑接上,把节目优缺点一并放大,让别人去挑刺。


看电子版的文稿她记不住台词,只有在上面写写画画才放心,就让助手打印出所有稿子。


40岁了,董卿像个热血青年,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这两三个小时还不是晚上,因为晚上八点到凌晨四点,她得看台本,把第二天的节目梳理一遍。

最终,《朗读者》成功了,节目像董卿本人一样,高而不冷。


后来,董卿回忆节目创办时的心酸,很自豪地说:

我们花一年时间建了一个‘读库’,有几百个篇目,每一篇都是我们在办公室读过、筛过的,甚至有一些,叫我当场泪流。


现在想起来,那些下午都挺美的。”


4cd1b49209e54db08f2182eecaf14ebf.jpg


9


郎昆说,“董卿和倪萍及其相似,都有‘与嘉宾同步喜怒哀乐惊恐忧的能力当年我把倪萍从青岛带到北京,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他把《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归功于董卿本人。

而董卿则觉得,访谈节目会是她的终极舞台。

如果你没办法体会他人,体会自己,没办法认知他人,认知自己,那么你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她有自己的价值观,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今年九月,《开学第一课》开播。

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来到现场,他96岁了,杵着拐棍,坐在圈椅上,口齿伶俐,非常健谈。

董卿站在一旁,听着,体会着。

三分钟里,跪下了三次。


7faca7a25d3a93830b486fc875bfb5b5.jpg


节目播出后,观众感慨:“她是最美的中华骄傲。”

比归来仍是少年更难的,是如何坦荡地“出走半生”。

董卿坦言,再过10年,可能更加自信了,自信到做一个节目可以什么形式都不要,就是架一台机器在院子里,放一本书在那儿,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音乐,安安静静地说文字里的故事。

她始终自信。


因为每一件事,她都拼尽全力。

这是人的底气,更是温情。


e1143dee31d2523fd17e3bbd5be804e6.jpg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65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