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前往重庆市綦江石壕红军烈士墓。一路有温暖的阳光,十分惬意。在安稳镇高速路下道,汽车便在蜿蜒的山路上继续前行。放眼四望,群山起伏绵延。尽管是冬天,山上树木葱茏,依然绿意盎然。大约40多分钟后,到达石壕镇。
穿过镇上一条老街小巷,就来到了石壕红军烈士墓。烈士墓在苗儿山麓,是为纪念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团长征途经石壕时英勇牺牲的5名红军战士而修建的。
红军烈士墓园大门两侧石门上是一副对联:“先烈高风留千载,长征伟绩播九州”。进入园内,沿山坡修建了几十级石台阶,两边栽种着翠柏,庄严肃穆。墓前广场,矗立着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聂荣臻元帅、杨成武将军、张爱萍将军、李文清将军、郝谦和杨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题词。
红军烈士墓后,是5位红军烈士的铜像:一位拄着枪背着大刀,神态严肃;一位扛着枪,目光炯炯凝视远方;一位背着包戴着斗笠,弯着腰系鞋带;另两位搀扶着前行。铜像展现出红军长征途中严密纪律、友爱团结互助的革命精神,体现他们对共产主义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彰显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我们不禁肃然起敬。
在烈士铜像前,静静地安葬着5位红军烈士的遗骸。这5位烈士,只知道其中一个是司务长,一个姓刘,一个姓冾,还有2位没有留下姓名。他们之前都被当地的老百姓分别葬在牺牲地羊叉茅坝坪(今石壕镇长征村茅坝坪)、柏果树(今石壕镇梨园村柏果树)和兴隆村(今石壕镇石泉村田坝),1979年,由当时的市县民政部门划拨修建资金,石壕区委和区公所选址在石壕场西面的庙儿山修建红军烈士墓,才迁到这里集中安葬。
重庆市綦江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主任但俊春深情地给我讲诉5位红军烈士的故事。
1935年初,中央红军攻占遵义后,中共中央决定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为了保障遵义会议顺利召开,1月10日,中央红军红一军团攻占贵州桐梓,先头部队继续向新站、松坎、綦江方向推进。红一军团一师二团在团长龙振文、政委邓华率领下,15日击溃驻守松坎的盐防军,进驻綦江县羊角乡(今綦江区安稳镇羊角村)地区,扼守尧龙山下川黔交界的酒店垭关隘,监视驻扎于九盘子一带的川军和贵州盐防军。
盐防军队长姜金全率残部40多人逃窜到贵州省桐梓县尧龙山镇的尧龙山寨躲藏。1月21日,根据红一军团的命令,红二团向石壕场方向进发。红军队伍经过尧龙山时,姜金全在岩洞指挥部下放暗枪偷袭,妄图阻止红军前进。红军立即登上岩洞对面牛青山还击,姜金全又率队逃窜。红军继续前进,姜金全又窜到红军队伍后面尾随。中午,一部分红军战士在尧龙山镇箭头垭休整,午饭后,继续向石壕方向进发。这时有人向红军首长反映,在箭头垭有苏区纸币和老百姓的物品尚未归还。红军司务长和两名红军战士就留下来,检查清点归还借用老百姓的物品,并用银元兑换战士们购买物品时付给群众的苏区纸币。红军司务长带领两名红军战士来到街上的赵家,正准备归还借用的筲箕。姜金全见只有3名红军,立即对他们实施包围,便命长枪班将场镇包围,短枪班进场镇开枪射击。红军司务长和两名战士奋勇还击,浴血奋战。一名战士当场牺牲,另一名战士负伤。红军司务长为掩护受伤的战士突围,自己也身负重伤,落入敌人手中。姜金全当即将司务长的挎包、饭盒、筷子、银元和苏区纸币搜去,要红军司务长交待红军的组织、行军路线、作战部署以及姓名、职务,红军司务长拒绝回答。敌人对他施行残酷折磨,被打得遍体鳞伤。红军司务长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当晚上,盐防军将红军司务长捆绑到綦江县石壕区羊叉乡农门村茅坝坪牛角尖,吊在农民赵兴伍家坝子边的一棵桑树上,只让他脚尖触地,整整吊了一夜。
那天晚上,寒风凛凛,大雪纷飞。赵兴伍看见红军司务长全身伤痕累累、血渍斑斑、又饥又寒,趁盐防军在屋内围着火炉狂欢滥饮,偷偷地送饭给红军司务长吃。红军司务长怕连累到他,就用微弱的声音对赵兴伍说:“老乡,我们是中国工农红军,是专门为穷苦人打天下的队伍,我已经不行了,你赶快把饭端回去吧,不然会连累你的。”赵兴伍见红军司务长坚持不肯吃饭,又担心被屋里的土匪发现,只好含着热泪把饭端了回去。第二天,姜金全派爪牙赵汉阳、杨安洲、张麻子等人,用棕绳捆住红军司务长押到茅坝坪,司务长在被敌人捆押途中,一路高呼:“中国工农红军万岁”,“打倒军阀”等革命口号。杨安洲用匕首将红军司务长的舌头割掉了,另一个匪徒开枪射击,红军司务长壮烈牺牲。
盐防军走后,当地群众杨贵华、杨献州、张海、杨子州等,含着热泪将红军司务长的遗体就地掩埋。
但主任还告诉我:1935年1月21日,红一军团直属队和一、二师共8000余人,从贵州松坎出发,经贵州尧龙山、箭头垭场,进入綦江石壕场,宿营在石壕街上、邱石坝及梨园坝一带。红军卫生队住李汉坝(今梨园村十社)漆树坪农民李树清家。卫生队撤走时,因担架不够,留下江西籍刘、洽(音)、夏(均名不详)和杨廷河(瑞金县人)4名红军重伤员,委托李树清帮助护理养伤。李树清怕尾追的军阀部队来搜查,将他们移置屋前山脚下的油岗嘴岩洞(后来人称红军洞)隐藏,他和母亲轮流送饭送水,并亲自采草药帮他们疗伤。不久,刘、洽两位红军伤员,因伤势严重,相继牺牲。李树清和同村的唐明兴将红军战士遗体掩埋于洞外。4月,姓夏的红军战士伤好后离开。杨廷河伤好后在李树清家协助干活,两年后因赴赶水卖菜,在打通金竹山被国民党军队作壮丁被拉走。
红军大队伍过石壕时,还有两名战士因伤势过重牺牲。一个牺牲在李汉坝的周家店(现称新店子),由群众王昌培等就地掩埋。一个牺牲在兴隆田坝,由群众杨玉林等将他生前所带军毯包裹,掩埋在山疙瘩。2名红军战士牺牲时都没有留下姓名。1972年,由石壕区人民武装部组织群众,将2名红军战士的遗骸迁葬到白果大队红军烈士墓。
据不完全统计,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有2000多万革命先辈英勇牺牲,留下姓名的只有190多万人,而有墓的仅80多万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戮力同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英烈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脊梁和灵魂,是我们共同的历史记忆。英烈的忠魂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共辉。英烈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是鼓舞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为纪念缅怀英雄烈士专门修建的烈士陵园、烈士墓、烈士骨灰堂、烈士英名墙、纪念堂馆、纪念碑亭、纪念塔祠、纪念塑像、纪念广场,镌刻着红色记忆,遍布于祖国大江南北、群山峻岭、城市乡村、边疆要塞,是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砥砺前行、牺牲奉献的历史见证,犹如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一串串注解“共和国是红色的”符号强音,一盏盏提醒“不忘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心路明灯。
站在石壕红军烈士墓前,我心潮彭拜。尽管这5名红军战士,牺牲时都没有留下姓名,也不知道他们的家是哪里,但是,他们的英雄事迹代代相传,我们永远铭记。这纪念碑、这铜像,分明就是一座丰碑,永远矗立在我们心中。
巴蜀常春藤江南校区初2024级一班张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