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可宜 于 2022-10-11 23:29 编辑
探访816,难忘工程兵 巴蜀中学张家花园校区 2025届(8)班 袁惟行 涪陵白涛816工程遗址总占地面积45.2公顷,洞内规划面积10.4万平方米,大型洞室有18个,道路、导洞、支洞、隧道及竖井等达到130条,所有洞体的轴向线长叠加达20余千米,其中,最大洞室高达79.6米,侧墙开挖跨度为25.2米,拱顶跨度为31.2米,面积为1.3万平方米。深深嵌入石壁的钢锥、光洁如新的仪表、几近腐朽的铅门见证了参与修建的工程兵创造的奇迹和不畏牺牲的壮举! 洞口,一阵凉风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一条狭长的隧洞,让人恍惚了时光,彷佛重回那段难忘岁月......
电瓶车穿过几百米长的隧道,果断转入了一条较小的支洞。随着齿轮转动,一扇厚重的钢门徐徐打开。方才进入,便惊叹于这里的规模:里面二气氤氲,好一会儿才看清里面的情况 —— 墙面原先是雪白的,慢慢成了深灰;有些地方混凝土剥落了,露出了斑驳的岁月的痕迹。继续前行,更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工程细节展现在眼前:地下,电梯、洗手间、卫生所、厨房、宿舍等依次排列,峰回路转,又出现许多新的房间。它们似乎从未被使用,可里面的每一块混凝土又实实在在倾注着默默无闻的工程兵们的汗水和心血。 在不大的反应堆下洞里,设备圆盘中插着许多发光的莹绿色圆柱棒,它们是铀棒。在圆盘的中轴线上方,有一条钢轨,钢轨的一头是一辆小车,用以疏通被卡住的铀棒。通常情况是用这辆小车排障疏通,但如果小车无法解决问题,就只能人工进入排障。参与人工排障的战士组成“赶死队”,给与他们的工作时间只有几十秒。从反应堆出去后,受高辐射影响,等待战士们的只有终身的疗养院和几乎肯定的癌症。我相信,如果真的需要战士们穿上简单的防护装具从那扇厚重的铅门里急冲而入,虽知自己的命运,但他们一定甘愿付出一切。 那些在大山深处参与建设的工程兵们,他们的名字有几个为世人所熟知?他们的日常工作容易吗?他们遇到的困难小吗?用锤子、风枪、凿子面对冰冷的石壁,用简易的藤条安全帽去面对落石、坍塌、爆炸......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不为人知的大山里......我想,这种不惧困苦、无畏牺牲、忘我付出的精神就是工程兵精神。 (仍然嵌在石壁里的钢锥就是工程兵精神的见证) 这次去参观时,还偶然遇见了当年修建这座核工程的几位老兵,他们都年事已高,但回忆起当年的一切时,都无比感慨:“当时想什么?多打几块石头,多修一点过道,管他地上地下,反正修!多干!”众所周知,抗日战争中的杨靖宇,解放战争中的董存瑞,抗美援朝中的杨根思,他们为了祖国献出一切,拼死抗争;可让人没想到的是,在这里,在大山深处,也升腾着和他们一样的大义凛然,和他们一样的视死如归 ...... 这次816之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无畏的工程兵精神,这种精神值得铭记,更值得学习!从小学进入初中,面前有很多困难,有很多不适应,在受挫气馁想放弃的时候,我会想起816,想起那群工程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