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复制链接]
fighter 发表于 2020-10-11 19:4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 江西省临川一中2018届高三历史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如果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会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和立法权合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二为一,法官便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的不同点。运用相关史实分析说明两者思想的实践效果。









参考答案:
(1)主张:法要有权威性,由官府制定,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知百姓;法要有公信力,赏罚分明,顺应民心;法要有实用性,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刑德并用是其重要特征
背景: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小农经济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异:
①目的不同,韩非子为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的需要,用法来强化专制;孟德斯鸠是为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用法来约束专制。②主张不同,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分权制衡和君主立宪。③性质不同,韩非子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孟德斯鸠代表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效果: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孟德斯鸠是启蒙运动分权学说的重要代表,其三权分立思想首先被美国实践成功从而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典型模式,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题解释: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是强调法律要由官府制定并且用文字形式公开颁布并告知百姓,“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是强调法律要赏罚分明,顺应民心,而“法者,王之本”则是强调法律是君主统治百姓的工具,韩非子关于法的基本主张按照材料分层次进行概括即可。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则要从经济角度(小农经济的形成)、政治角度(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思想文化角度(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多角度概括。
(2)韩非子和孟德斯鸠思想不同点主要从目的不同、具体的主张不同以及代表阶级利益的不同多角度概括。例如,目的不同主要突出韩非子是为了建立君主制度而孟德斯鸠却是为了批判君主制度。二者的实践效果主要突出韩非子的实践效果既有积极的效果(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又有消极的效果(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而孟德斯鸠代表人类对民主的追求,主要突出积极效果即可。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6关注

32粉丝

970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