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历史·记忆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 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0-9-23 11: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 2019年高考真题,历史,(北京卷)



13.历史·记忆历史记忆与祖先认同
材料一 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据《魏书》记载,拓跋氏追溯的初祖是受封北土的黄帝嫡孙。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
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面对关于迁都的质疑,他说:“黄帝以天下未定,居于涿鹿,既定之后,亦迁于河南。”孝文帝主持定姓族时,汉臣薛宗起建议不应以祖先曾经的居住地为确定门第等级的主要标准,他说:“陛下黄帝之胤,受封北土,岂可亦谓之胡邪!”
(1)概述北魏统治者追溯祖先的目的、过程与效果。
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
材料二 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梁启超与谭嗣同等曾将《明夷待访录》“节钞”送人。革命党人陈天华认为,《明夷待访录》“虽不及《民约论》(又译《社会契约论》)之完备,民约之理,却已包括在内”。该书中的《原君》《原臣》也曾被用作兴中会的宣传品。
民国时期,梁启超反思说:“畴昔谈立宪、谈共和者,偶见经典中某字某句与立宪、共和等字义略相近,辄摭拾以沾沾自喜,谓此制为我所固有。其实今世共和、立宪制度之为物,即泰西亦不过起于近百年……比附之言,传播既广……以为所谓立宪、共和者不过如是,而不复追求其真义之所存。”
(2)评析清末民初关于黄宗羲的“记忆复兴”这一现象。
历史记忆与历史书写
材料三 法国高中历史教科书(法德通用版)有关“法国大革命”的部分思考题

(3)①上表中思考题具有哪些特点?并简要说明。
②为“美国独立战争——华盛顿——联邦政府的建立”这一单元的学习,设计一组思考题。
(要求:设计3~6个思考题;多角度、多层次涵盖该单元的主要内容;揭示该单元三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创新性和思考深度。)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目的:认同中原文化;巩固自己的政治统治。
过程:拓跋圭自称黄帝是其祖先;此后多个皇帝通过祭祀承认和延续这一祖先认同;孝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汉姓、迁都洛阳、定姓族等)加以强化。
效果:北魏统治者获得汉臣认可,通过祖先认同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2)答案示例:
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核心是反对封建专制,提倡民主(民本)。
晚清时期,维新、革命志士主张开启民智,反对君主专制,宣传民主思想。他们一方面引入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另一方面又积极发掘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近代因素,作为自己政治主张的理论依据。黄宗羲的思想符合维新派和革命派的需要,因此受到重视。他们将《明夷待访录》与卢梭《民约论》相比附,宣传“人民主权”思想,反对君主专制,从而赋予黄宗羲的思想以近代意义,社会上出现了对黄宗羲“记忆复兴”的现象。
(3)略


本题解释:
(1)目的: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追溯黄帝为祖先,是为其改革,实现汉化做准备以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过程:据材料“北魏拓跋珪即位后,采纳汉臣崔宏建议,自谓黄帝之后。……拓跋珪及继任的三位皇帝亲往或遣使至涿鹿黄帝庙祭祀。”可知,自称是黄帝的后裔;据材料至孝文帝,又下诏:“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可知多个皇帝延续这一祖先认同。
效果:根据材料“陛下黄帝之胤……岂可亦谓之胡邪!”并结合所学可知,此举获得汉族官僚的认可,实现文化认同;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2)据材料“黄宗羲生活于明末清初,两百年后其政治思想备受推崇”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生活的时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程朱理学摧残压抑人性,清政府与各族人民矛盾尖锐。因此,黄宗羲曾参加抗清斗争,并提出了一系列批判君主专制的主张。两百年后,随着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矛盾与外国资本主义的矛盾”和“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尤其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腐败,并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满汉民族再次激化,黄宗羲的思想为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民国后,黄宗羲的思想已不适应当时共和的社会环境,被人们忽视。
(3)略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35关注

80粉丝

108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