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第038集 七年战争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1-7-7 1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说词:
    第038集七年战争

    在十七世纪中叶,德国是几百个独立邦国的联合体,称为:神圣罗马帝国。在名义上,法国、波兰之间的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和西里西亚等中欧大片富饶的领土都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疆域,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着这个宠大的帝国。但是,三十年战争使哈布斯堡家族失去了对神圣罗马帝国大多数诸侯国的控制。后来,普鲁士的崛起对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地位更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普鲁士原是一个贫困的德意志小邦,在神圣罗马帝国北部拥有许多块分散的领地。腓特烈•威廉开始把这些分散的领地连接成一个统一的国家。1701年,成为普鲁士国王,这就是腓特烈一世。这个野心勃勃的国王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立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军队按照整齐划一的步伐行进,甚至他们卧倒、瞄准、射击,甚至装填子弹也要和着节拍。王国75%的收入都用于军队的建设,这支连胡须都修剪成统一式样的军队在腓特烈二世时期开始建功立业。
    腓特烈二世是一位德意志国父式的人物,他以其严厉的治军风格、杰出的统帅才能而成为世界战争史中的一位重要人物。在他的训练下,普鲁士的士兵简直像超人的嗜杀机器一样整齐划一,他还改进和发展了三十年战争以来盛行的线形战术,将部队编成楔形队形,正是腓特烈二世使普鲁士从一个小王国一跃而成了欧洲强国。
    在1740年到1748年间,腓特烈二世率军两次击败奥地利军队,占领了奥地利控制的富饶的西里西亚,使普鲁士的疆域和人口一举增加了30%。腓特烈二世也因此在其国内被尊称为腓特烈大帝。
    西里西亚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这两个德意志境内最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德意志和中欧地区霸权斗争持续不断。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时刻不忘重振雄风,复兴神圣罗马帝国时代的辉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更是穷兵赎武,一心想用武力完成德意志的统一大业。新一轮战争的爆发已是意料之中的事,而一场外交革命首先在欧洲大陆展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闻歌)“普奥之间围绕西里西亚和整个德意志霸权的争夺,打破了欧洲大国间传统的外交格局,他们在各自政治野心的驱动下,化宿敌为盟友,变盟友为新仇。首先调解外交战略的是奥地利,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付出的惨痛代价使玛丽亚•特蕾西亚女王认识到:普鲁士已经成为奥地利的头号敌人,于是她主动向传统的宿敌——法国抛出了暧昧的绣球。英国为了把法国的力量牵制在欧洲大陆,一直以来以金钱支持法国的宿敌奥地利。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英国看到新兴的普鲁士比奥地利更有力量,于是转而支持普鲁士,英普联盟迫使法国接受奥地利的示好,于是法奥这对老冤家摒弃前嫌,携手搞衡英普联盟。俄国在十八世纪的北方战争中,打败瑞典后,一心想吞并东普鲁士继续向西扩张,因而不愿看到普鲁士强大起来,毅然撕毁了与英国的盟约,转而投向法奥一边。这场欧洲大国间的外交重组,最终形成以英普为一方,以法奥俄为另一方的两大军事同盟,欧洲的政治格局由此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史学家们称之为欧洲的外交革命。”
    在十八世纪中叶的这场欧洲外交革命中,奥地利公使考尼茨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考尼茨奉奥地利女王之命多次出使巴黎。通过路易十五的情妇——蓬皮杜夫人劝说法王同哈布斯堡王室释嫌修好。最终,奥地利与法国签订了《凡尔塞条约》揭开了这场外交革命的帷幕。与此同时,1756年1月16日,英国和普鲁士也签订了《白厅条约》,正式结成军事同盟。随后考尼茨又出使俄国,于1756年3月25日与俄国签订攻守同盟。当大国间的力量重组完成后,欧洲的其它中小国家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也纷纷加入到两大军事同盟之中。汉诺威、黑森、卡塞尔、布伦瑞克等德意志诸侯国加入英普同盟,瑞典、西班牙、萨克森和大多数追随哈布斯堡王室的德意志诸侯国则加入法奥俄同盟。两大军事同盟加紧扩军备战,一场堪称世界范围的大冲突一触即发。这场发生在1756到1763年的史称七年战争的大战,是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欧洲霸权和殖民地而进行的。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和地中海,战争甚至还延伸到了遥远的美洲和印度殖民地,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被卷了进来。
    1756年8月28日,早已做好精心准备的腓特烈二世决定先发制人,他亲自率领10万大军对普鲁士南部的萨克森发动突然袭击,占领了萨克森首府德累斯顿,引发了七年战争。招架无力的萨克森军队被迫于10月15日缴械投降。奥地利派布劳恩元帅领军前往增援与普军在洛沃西采激战,但未能挽回萨克森的败局。1757年4月,腓特烈二世再次挥军南下,进军波希米亚,波希米亚在今捷克地区。普军一路势如破竹,围困了波希米亚首府布拉格。但奥地利军队毫不示弱。六月,道恩元帅指挥奥军在科林之战中重创普军。与此同时,法国军队在埃斯特利元帅指挥下占领了黑森、卡塞尔和汉诺威,向普鲁士边境大力推进。腓特烈二世面对数量占优势的对手放弃了波希米亚,向头迎击法军。而俄国军队乘机攻入东普鲁士。瑞典军队在普属波美拉尼亚登陆。奥军也追击进入西里西亚,形成对普鲁士的围困。11月5日腓特烈二世在四面受敌的情形下,在罗斯巴赫战役中孤注一掷,在他的骑兵司令官冯•赛德雷茨的帮助下仅用90分钟就击败法军,以损失500人的代价消灭法军7000余人,又乘胜追击把法军赶出了边界。随后腓特烈二世调遣4万精兵急行军进入西里西亚,在12月5日的洛伊腾战役中大败奥军,以损失6500人的代价歼灭奥军27000人,显示了腓特烈二世杰出的军事才能。随后,虽然1758年,奥法俄同盟发动军队近32万人,相当于普军的两倍,但因为缺乏全局性的战略观念,行动缺乏统一和配合,所以未能发挥优势。当俄军攻占东普鲁士、一路西进直逼普鲁士腹地的时候,奥地利和法国却在西里西亚和萨克森一味消极防御,给普军创造了集结兵力与俄军单独作战的条件。在屈斯特林城附近的措恩多夫村,普军与俄军展开了一场血战,双方损失惨重,俄军被迫撤退。此时的普鲁士越战越勇,腓特烈名声大振。然而1759年,成了这场战争的转折年,俄奥联军吸取教训、协同作战、会师法兰克福,直逼普鲁士首府柏林城。8月21日,普军与俄奥联军在库纳斯多夫展开了七年战争中最大规模的一次会战。俄奥联军以两倍于敌的优势兵力使普军的五万人马死伤近半,从此实力大降。到了1760年,连年征战的普鲁士国库空虚,开始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又逢俄、奥、法三面夹击,俄军还一度攻占了普鲁士的首都柏林,军力不足的腓特烈二世只剩下了招架之功,陷入苦撑危局的窘境。
    1761年,笼罩在普鲁士上空的阴云仍未散去,普军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丝毫改变。俄奥联军不仅攻占了南西里西亚等大片领土,并且经过长期围困终于攻克了科尔贝格,使柏林再次告急。与此同时,普鲁士的主要盟友英国发生了意外的政坛变故,普鲁士的处境可谓雪上加霜。在1761年10月的英国议会大选中,一直极力支持普鲁士的老威廉•皮特被迫辞去国务大臣的职务,正是因为他的坚持,英国才始终如一地资助普鲁士。皮特辞职后,英国政府中断了对普鲁士的财政援助,普鲁士军队几乎陷入了绝境。正当腓特烈二世万念俱灰的时候,一个戏剧性的事件挽救了霍亨索伦家族的命运。1762年1月5日,沙俄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病逝,她的外甥彼得三世即位。彼得三世的母亲是彼得大帝的女儿,而他的父亲是一位德意志亲王,从小在德国长大彼得十分怀念普鲁士,对腓特烈二世更是推崇倍至,他登基后立即宣布退出战争,把俄国占领的土地全部归还给普鲁士,并同普鲁士签订了同盟条约,竭力想与俄国保持友好关系的瑞典也因此退出战争与普鲁士签订了和约。普鲁士绝处逢生、化险为夷,整个事件充满了戏剧性的变化,被后人称为勃兰登堡王室的奇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闻歌)“从战争的激烈程度来看,普奥两国在欧洲大陆的冲突最为尖锐,但从战争的全局以及七年战争在近代史上的影响来看,英法两在欧洲大陆之外的争夺意义则更加深远。对于英国来说,争夺海外殖民地才是其主要的战略目的,因此,海外战场是它的战略重点,法国在海外战场的主要目的是抗击英国海军的攻势,全力保卫法国殖民地。可以说,海外战场的胜败才是真正关系战争全局和战后欧洲政治格局走向的关键。”
    在欧洲大陆鏖战的同时,英国和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构成了七年战争中的另一个战场。英法在北美的冰天雪地中展开了西线冲突,而东线的战斗则在印度的酷热中进行。在广阔的美洲大陆上英国和法国都有着相同的领土野心。七年战争爆发前,这里已经发生了零星战事。1756年法国海军先发制人,攻占了英军控制的梅诺卡岛,抢得海战先机。但是,随着欧洲大陆战局的变化,身陷欧洲战场的法国在海上和各殖民地开始遭遇失败。而依靠给普鲁士提供财力援助,从而牵制法国的英国逐渐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到1760年,英军相继攻克魁北克和蒙特利尔,占领了整个法属加拿大及路易斯安娜的一部分。1762年英军又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古巴岛,把法国的势力彻底赶出了加勒比海地区。在印度战场,英军同样赢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法国和英国曾经在这里建立了各自的东印度公司,他们在谋取暴利的同时,逐渐介入到了印度的政治事务之中。经过七年战争的争夺,大获全胜的英国,几乎把整个印度半岛都变成了它的殖民地,法国则威信尽失。随着欧洲战事的结束,法国不得不接受它在海外战争中的败局。
    1763年2月10日,英国与法国在巴黎签订停战和约。2月15日以普鲁士为一方,奥地利和萨克森为另一方,正式签署了《胡贝尔图斯堡和约》。十八世纪最大规模的战争在经历了七年激烈、曲折、复杂的角逐之后就这样宣告了结束。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谢闻歌)“七年战争虽然没有决出最后的胜负,但是胜利的天平显然是倾向于英国同盟一方的,根据和约,普鲁士巩固了对西里西亚的领导权,从而跻身于欧洲大国之列,并最终完成德意志的统一迈出了第一步。而英国,取得了加拿大和法国割让的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所有领土,使法国在印度只保留了几个商站,并且用梅诺卡岛换取了塞内加尔,用古巴换取了佛罗里达的一部分,成为这场战争中的最大赢家,从而确立了他在海上的霸权地位,为日后大英殖民帝国的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法国丧失了北美和南亚的大部分殖民地,长年的战争使其财政濒临崩溃的边缘,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最终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奥地利虽然保持了战前的地盘,但在欧洲的政治地位已经大不如前了。俄国加强了自己作为欧洲强国的政治势力,为涉足欧洲事务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七年战争结束后,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骑马凯旋柏林,标志着普鲁士作为新的欧洲大国的地位已经不可动摇。然而战争的胜利无法弥补50万普鲁士人被杀戮、几千幢房屋被摧毁、大片领土被敌军劫掠蹂躏而留下的创伤。而且腓特烈大帝那种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精神已经悄悄地给德意志民族埋下了灾难的祸根。如果说七年战争是普鲁士走向强盛的转折点,那么英国则借此为日后建立大英殖民帝国奠定了基础。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英国正处于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的工业革命时期,这使得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获得长足的发展,为克敌制胜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英国又依杖岛国的有利地位避免直接卷入欧洲大陆的战事,从而集中精力去夺取法国和西班牙的海外殖民地。正如后来俾斯麦所说,英国的政策从来就在于在欧洲寻找肯用自己的身躯维护英国利益的傻瓜。这一传统政策使英国在七年战争中成为最大的赢家,而且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英国政府的外交战略。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35关注

80粉丝

108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