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第095集 冷战的形成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1-7-10 15: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说词:
    第095集冷战的形成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后期至九十年代初,以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分别以它们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文化乃至科学技术等一切方面出现了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冷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以美国、苏联和英国为首的反法西斯大同盟通过雅尔塔等一系列重大的国际会议,所达成的各项公开的或秘密的、书面的或口头的协议,对战后的世界和平做出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国、英国、苏联的政治军事力量处于相对均衡的基础之上,主要是三大国的首脑罗斯福、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了长期的讨价还价之后相互妥协的产物。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打败德国、日本法西斯,审判战犯,防止法西斯主义东山再起;二是重新划定战后欧亚地区的政治版图;三是建立联合国,使之成为协调国际争端、维持战后世界和平的机构;四是对德国、日本、意大利的殖民地以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计划。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雅尔塔体系将昔日的战争策源地德国、日本、意大利等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倡导的和平、民主、独立的原则,对战后世界的和平、民主、独立、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但是,雅尔塔体系同样具有大国强权政治的深深烙印,并在实际上划分了美苏各自的势力范围,这种形式恰恰就是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的地缘政治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们在欢庆胜利之时,看到的是这样一幅历史画面。作为战争的主要战场,欧洲、亚洲和北非地区惨遭破坏、政局动荡不安、经济恢复工作举步维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超级大国,由于它们各自所控制的势力范围而实际形成了面对面的军事对峙。在共同的敌人消失之后,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针锋相对、迎头相撞,成为冷战爆发的最重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挟其世界头号强国的实力地位,领导世界的意识大为膨胀,要求在世界事务中独占鳌头。杜鲁门总统声称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另外,美国从十月革命以后就形成的反对共产主义的意识,美国自认为集西方文明之大成的优越感,以及要向全世界移植美国制度的意识,也是美国向外扩张的动力。因此美国在全球进行扩张,并将苏联视为其建立世界霸权的最大障碍。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百废待兴,希望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恢复经济,因此苏联最关心自己的安全,特别是西部边界的安全。鉴于苏联历史上遭受的几次大规模的入侵都是来自西部,斯大林坚决要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明确指出:波兰问题对俄国人不仅仅是个荣誉问题,而且是个安全问题,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因此苏联在东欧已经获得的势力范围内加强控制确保对苏友好,从而与美国发生了极大矛盾。
    1946年2月,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回了有名的八千字长电报。凯南认为苏联正在谋求无限制的向外扩张,提出美国政府必须采取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的政策,这项政策同时应该保证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这便是所谓遏制政策。
    1946年3月5日,在美国的富尔敦、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杜鲁门的陪同下发表了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他说: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座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他号召英美结成同盟,对付共产主义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这篇在精心策划下的演说以铁幕一词而闻名,符合美国在战后要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战略需要,从而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苏联也有类似凯南长电报的秘密报告,这就是当年苏联驻美国大使尼古拉•诺维科夫按照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的指示精神所写的“战后美国对外政策的长篇报告”,该报告断定: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特征是谋求世界霸权,并将苏联视为其通往世界霸权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对美苏关系的前途不抱希望,为苏联对美国采取强硬政策起到了论证和导向作用。
    伴随美英和苏联的对抗与争斗,美苏两国的关系逐渐从盟友转变为敌手,于是以美国首先发出明确的对苏遏制与对抗的冷战信号、杜鲁门主义为标志而终于爆发。
    杜鲁门主义直接起因于希腊和土耳其问题,两国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可是战后英国已无力对两国提供援助,希望美国把这个负担接过来。美国立刻意识到:这是英国拱手将世界领导权交给了美国,是美国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极好机会,美国应该当仁不让地接受。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众、参两院发表演说,他把世界政治分为自由民主和极权主义两个非此即彼的对立营垒,明确提出世界上的所有国家都必须在这两种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他不指名地将苏联称为极权政体,以援助希腊和土耳其为名,宣布美国将支持和帮助世界上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为此他要求国会批准美国政府对希腊和土耳其的4亿美元的援助,这篇讲演以后很快就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美国总统杜鲁门 1884年~1972年)“今天,这个伟大的国家正在遭受到数千共产分子领导的武装力量所进行的恐怖活动的威胁,这一小撮武装分子企图征服那些自由民族,这些民族正在忍受着这种压力。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就是支援这些自由的民族,在这个性命攸关的时刻,我们怎么可以不对希腊和土耳其给予帮助,它的影响将远及西方和东方国家。我们必须采取果断而坚决的行动。”
    杜鲁门后来在他的回忆录中说他的这篇讲演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可见其意识形态味道十分浓烈,他明确提出了两种制度之争,标志着美国越来越以两极思维来看待这个世界。因此,杜鲁门主义便成为美国对苏联进行冷战的重要标识。苏联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证明了诺维科夫长报告对美国意图判断的准确,于是苏联的外交政策也向着更不妥协的方向发展。
    1947年9月,苏联、南斯拉夫、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法国和意大利九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在波兰召开会议,发表了《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明确宣布世界已经分裂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阵营,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并成立了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这份以公开提出两大阵营理论而著称的宣言和情报局的建立表明苏联以世界政治的两极看法也正式成立。
    杜鲁门主义虽然语言强硬,但它主要是一项政策声明,在强化冷战并在两极格局形成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是以经济方式实践杜鲁门主义的马歇尔计划。面对战后西欧的经济凋敞、社会动荡以及法国、意大利等国共产党力量的发展,美国决定通过援助西欧达到稳定政局并遏制苏联的目的。
    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授予他荣誉学位的校友集会上发表了一篇不到15分钟的、仅仅1500字的演说,提出了一项庞大的计划,这项后来被称为马歇尔计划的欧洲复兴计划,旨在通过大规模援助帮助欧洲恢复战争创伤的。该计划要求欧洲国家至少是其中的一部分国家联合提出一个总体援助方案,作为美国考虑的基础,美国则视其需要和自己的能力所及给予援助。
    从1948年到1952年该计划实行期间,美国共向西欧16个国家和德国的美英法占领区提供了总额为132亿美元的援助。马歇尔计划的实行解救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使其经济很快得以复兴,从而巩固了资本主义秩序。
    苏联虽然参加了欧洲国家讨论马歇尔计划的会议,但是对它充满疑虑,因为这个计划恰恰是在遏制苏联的杜鲁门主义刚刚出世不到三个月就提出的,另外苏联也反对与其他欧洲国家提出一个总体方案,认为这是对苏联主权的侵犯。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之后,苏联最终拒绝接受援助。另一方面,由于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曾想参加这个计划,也使苏联担心东欧国家对苏离心力的增长。于是,1949年4月,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捷克斯洛伐克正式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使苏联、东欧国家形成了一个基本封闭的、以苏联的计划经济主主导的经济体系。
    马歇尔计划将美英法占领区的德国完全纳入了西方的轨道,在苏联退出该计划之后,美国正式启动了建立西德国家的工作,与此同时苏联也在自己的占领区积极行动。
    1948年6月21日,美国、英国、法国西方三国宣布,从即日起在西占区实行单独的币制改革,发行B记马克。苏联则以6月22日宣布在苏占区发行新的D记马克来回答。两天之后,苏联进一步全面切断了西占区与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停止苏占区对西柏林的食品和煤、电供应,从而开始了长达11个月的封锁,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
    美英认为苏联的封锁是处心积虑地要把西方国家赶出柏林,而它们要留在柏林的决心无须讨论,于是美英方面立即采取对策,不但对苏联实行反封锁,中断了运往苏占区的煤、钢,而且从1948年6月29日开始对西柏林实行空运。据统计,在封锁期间,以美国为主的空运部队总计飞行19万5千余架次,空运货物140余万吨,花费2亿5千万美元,从而满足了西柏林200多万居民的需要。大批飞机以每3分钟一架的频率从东部德国的头顶呼啸而过,向柏林的西占区大规模空运各种生活必需品和物资。此刻人们真切地感到了美苏这两个战时盟国在战后第一次濒临战争的边缘,冷战出现了第一次真正的高潮。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但是,正是从柏林封锁这一东西方在战后第一次最为严重的冲突与较量中,我们也看到了冷战的自我控制机制首次发挥了作用。苏联对柏林的封锁始终只限于水、陆交通,而开放着空中的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而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对水陆交通的封锁,双方都给对方留有余地,并努力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避免冲突的升级,最后终于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了问题。”
    美苏双方在寻求外交解决的同时,都在加紧进行分裂德国的行动。1948年11月和12月,苏联占领的东柏林和美英法占领的西柏林,分别成立了各自的市政府,柏林被分裂成两部分。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改变了策略,双方经过几个月的秘密会谈,终于达成协议。
    1949年5月12日零时,西方的车辆通过占领区的分界线。水陆交通的恢复标志着战后第一次柏林危机终于结束,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两个德国的出现。以1949年9月和10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相继成立为标志,欧洲冷战对峙的经济、政治和地理办线基本落定,从此德国正式分裂为两个国家,东、西德也分别纳入东西方两大集团。以后,柏林问题时起时伏,成为东西方紧张关系的一个根源。
    伴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和苏联强化对东欧的控制,尚未复苏的西欧各国要求按照马歇尔计划的自助、互助与他助方式在军事上谋求美国的援助。于是1949年8月正式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包括英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挪威、加拿大、冰岛、葡萄牙、意大利、丹麦十二国在内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十二个国家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它规定任何一个缔约国受到武装攻击,应视为对全体缔约国之攻击,其他缔约国应采取包括使用武力的必要行动。
    1952年2月18日,希腊和土耳其正式加入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主要机构包括部长理事会、防务计划委员会、常设理事会、国际秘书处、军事委员会等,成员国定期会面,就重大的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合作,协调立场、加强集体防务。
    1955年5月5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正式加入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至此北约有十五个成员国。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北约虽然是一个军事条约,但是它的政治意义也不容忽视,它强调成员国要维护共同的文化传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因此,北约的成立是与杜鲁门主义一脉相承的,是杜鲁门主义在军事上的贯彻。”
    苏联谴责缔约的成立,认为是针对苏联的。1949年11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在布拉格召开会议,在会议通过的关于保卫和平与对战争贩子的斗争的决议中,也谴责北约是为了准备新的战争而缔结的,要求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揭露这种侵略联盟。
    作为对西德加入北约的即时而公开的反应,1955年5月11日到14日,苏联建立了包括民主德国和东欧国家在内的与北约直接相抗衡的另一个欧洲军事同盟——华沙条约组织。于是美苏双方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与反作用的敌对策和具体措施,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终于形成了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两大阵营的全面冷战对峙。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能力相当,双方在军事上加紧军备竞赛,互不相让。最终,使两极格局形成并相对固定下来。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35关注

80粉丝

108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