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5分)材料 公元前554年,子产担任郑国卿后着手进行多项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铸刑鼎”。公元前536年,子产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并把鼎放在城

[复制链接]
九月鹰飞 发表于 2020-8-31 20: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试卷: 2020届重庆一中高三上期期末历史试题



15.(15分)材料 公元前554年,子产担任郑国卿后着手进行多项改革,其中最著名的是“铸刑鼎”。公元前536年,子产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鼎上,并把鼎放在城中向全国老百姓公布。这一做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但是新法实行之初,反对之声不绝于耳。晋国叔向还专门写信指责子产说:“本来民众怀着恐惧之心,不敢乱来。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这会导致违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泛滥,郑国也会因此完蛋!”子产回信道:“我为的是救世啊!”他表示要坚定不移地公布法律。在子产的治理下,郑国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也大大减少。晋国在子产“铸刑鼎”之后20多年,也将刑法铸于鼎上公布于众。
——译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上古时代(下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铸刑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子产“铸刑鼎”的目的以及遭到反对的原因









参考答案:
(1)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社会变革时期,思想日益活跃;子产担任郑国要职,着手改革;习惯法加剧了新兴地主阶层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
(2)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原因: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容易导致社会动荡(社会混乱或违法、腐败贿赂等现象严重)


本题解释:
(1)背景:根据材料“公元前554年,子产担任郑国卿后着手进行多项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子产“铸刑鼎”改革的背景需要从春秋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关系及子产担任郑国要职等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2)目的:根据材料“叔向和子产的对话”可归纳出子产“铸刑鼎”的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原因:根据材料“这一做法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否定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可归纳出子产“铸刑鼎”触犯了贵族的利益;根据材料“你把法律公布了,民众就会钻法律的空子,这会导致违法的事情越来越多,腐败贿赂泛滥,郑国也会因此完蛋!”可归纳出子产“铸刑鼎”容易导致社会动荡。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35关注

80粉丝

1086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