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快速发布
|
关注公众号
人文历史
智慧人生
|
微信登录
微信登录
找回密码
账号中心
您好,请
登录
首页
备课资源
视频学院
教研
视听经典
交流平台
问答
阅读
练题
积分
本版
帖子
用户
快捷导航
高中统编
初中统编
学术前沿
难题汇集
品质试题-高中
品质试题-初中
高中历史
初中历史
学术讲座
重庆南岸历史教研
石家庄高中历史
肖仕扬工作室
陈维坚工作室
陈大斌工作室
陈祺文工作室
重庆市实中课程基地
巴蜀中学历史课程基地
中国历史
世界历史
家庭教育
心理教育
难点熔炉
教育关注
教育公益
网上作业
群组
动态
我要提问
我的提问
互助答问
公益教师
我要练题
已练试题
我的错题
宣传推广
每日签到
智学课程网
›
视听经典
›
教育关注
›
董卿为什么这么火?背后的教育,让人落泪 ...
返回列表
董卿为什么这么火?背后的教育,让人落泪
[复制链接]
forest
发表于 2021-1-15 10:54:1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在喧嚣的世界里
做一个
沉静的读书人
1
1
1973年
,董卿出生在上海。
7岁时,与
父母一起搬到安徽生活。
从此,童年成了
“摔跤吧,爸爸”电影的真人
版。
“董卿,你长大了,要学会帮家里分
担家务。
”
晚饭后,父亲给了她一块抹布,让她洗碗,她刚拿起碗,只听身后又传来一句,洗完了,把地也擦一擦。
一次,父亲下班回家,发现了她爱照镜子的
“毛病”,晚饭时,立马召开专场批斗大会。
父亲仗着自己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指着一盘土豆对董卿说,
“马铃薯再打扮也是
土豆,你有时间,不如多看看书。
”
她看见妈妈帮她做新衣服,高兴地不得了,觉得自己终于可以有新衣服穿了,不用再等到过年。
哪知做新衣这事儿,被父亲瞧见了,
“
孩子的衣服够穿就行,与其把时间花在穿衣打扮上,不如多看看书。
”
董卿原以为
“多看看书”是父亲的口头禅,哪知是他的
育儿规划之一。
刚上小学那会儿,有一天,父亲抱着很多书回到家,
“
你现在还看不懂,先学着抄成语和古诗,抄完了就大声朗诵,背诵,我在外面听着。
”
董卿以为父亲开玩笑,结果发现他是认真的。
他让董卿每天坚持抄成语和古诗。
一两年后,又让她抄古文。
董卿咬牙切齿,
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从小生活在农村的父亲,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属于
被知识改变了命运的一代
,对知识有着无比的信任,对锻炼身体也有古怪的偏执。
每天早上天没亮,董卿就被父亲提溜起来。
“
跑步去。
”
父亲一声令下,董卿在迷迷糊糊中,走出了家门。
她跑步的地点很安全,就在离家最近的淮北高中。
跑步的时候,她感觉目光灼灼,仿佛整个淮北中学的师生都在看着你,笑话你。
跑了几次,她就再也不去了,下楼以后就找个门洞躲起来,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喘着气跑回家,假装上气不接下气,报告父亲,
“我跑完了。”
父亲的严格要求,让董卿连跳两级,提前成为了初中生。
升了初中后,父亲脑洞大开,让她每个寒暑假去
“勤工俭学。”
“勤工俭学”不是大学生才干的活儿吗?
“你打点提前量,会怎地?”
期末考试前脚刚走,父亲求人的电话后脚就来了,
“老王啊,我女儿放假了,去你那儿打工,不要钱。”
董卿也是一脸的懵圈,不要钱打什么工啊。
“不是打工,是勤工俭学。”
董卿明白了,父亲是要把自己往死里整。
那几年,她从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一路做到宾馆清洁工。
宾馆规定,每天收拾10个房间,20张床,董卿埋头苦干,一个上午只收拾了两个房间,别人都去吃中午饭了,她还在傻乎乎的收拾着。
父亲特意来看她。女儿见老爸,两眼泪汪汪。“太累了,不想干了。爸爸。”
但父爱如山,岿然不动。
他摸摸董卿的头,说,
“坚持一下。”
看着父亲远去的身影,董卿心想,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晚饭时间,一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只要饭菜齐了,父亲又开始唠叨了。
董卿累得什么都不想干,就想发火。
多数时候,董卿是一边吃饭一边哭。
所以她最高兴的事情,就是父亲出差了,可以好几天不用见他。
董卿和父亲,母亲
2
多年魔鬼教育,董卿养成了顺从的习惯。
只在一件事上,她
“忤逆”了父母的意思。
高考时,她报
考了
浙江艺术学院
。
父母双双出自复旦,从小就希望董卿能从文。
董卿知道,
她不想从文,想从艺。
父亲什么都没说,只默默地送她到学校,帮她收拾了床铺。
董卿心想,这下好了,你赶紧走吧。
董卿打算送一送父亲。
夕阳西下时,两人走在学校的小路上。
许久不开口的父亲突然说了这句,
“你自己小心点吧。”
他眼里泛着泪光。
董卿第一次看到他落泪,心里五味杂陈,不知所措。
大一放假回家,父亲提议去小餐馆里搓一顿。
吃到一半,父亲突然举起杯子,
“来,闺女,我
敬你一杯。
”
董卿愣住,父亲开口了,
“
多年来,我对你的教育有很多方式不对,你别往心里去。
”
父亲的话还没完,董卿眼泪哗一下出来了。
那次,她以一个女侠的姿态,陪父亲喝完了整瓶白酒。
这也是她
第一次喝酒。
多年后,父亲严苛而古怪的教育方式,反倒帮她熬过了一年又一年的苦闷与煎熬。
3
1994年,董卿陪一个朋友去考浙江电视台的主持人,报名的时候,她想着,“要不我也试试。”
无心插柳柳成荫,她考上了,顺利成了一名主持人。
两年后,父亲看到东方卫视全国招聘,建议董卿去试试。
又一次,
她再次成功了。
那两年,连跳槽都便捷顺利,自带梦幻感。
可刚回到上海,董卿就发现,台里给她准备的节目是串联节目。
上班跟玩儿似的,来了,点个名,可以了,走人吧。
她旋转,跳跃,心花怒放地走进台里,不到半秒钟,她又灰头土脸的出来了,
每天如此。
为了调整心情,她特别喜欢看《红楼梦》,《西厢记》,唐诗宋词她也读,
只要与现实无关的,她都看。
看了半年的书,工作还是没有起色。
她不能再等了
。
她想提升自己,得没事找事。
她报考了
华东师范大学
,成为
中文系古典文学的研究生。
退一步,果然海阔天空。
2000年,
她被台里推荐,主持
“上海
-
悉尼双向传送音乐会
”,
流利的英语,大气的风格,震住了所有人。
2001年,
凭借音乐会上的精彩主持,董卿顺利获得主持界的最高荣誉,
金话筒奖。
金话筒奖的一个评委看中了董卿,建议她说,“中央电视台的西部频道开播了,加入《魅力12》这档节目吧。”
机会摆在眼前,董卿犹豫了。
4
人生总是这样,经历千难万险,站在十字路口,还是会犹豫。
“
要去北京吗?
”
董卿在心里反复掂量。
上海是老家,父母亲人都在,相处七年的同事也在。放弃这些,很难。
而她更担心的是,到了陌生的工作环境里,不适应怎么办?
“
如果放弃了去北京的机会,将来会后悔吗?
”
最终她确定了。
要是放弃,将来她一定会后悔。
二话不说,她带上简单的行李,踏上了去北京的飞机。
头两年,她把自己沉在工作的汪洋中。
一个人扛起了
130多场的节目主持工作。
“第十一届青歌赛”找上她,导演和工作人员问她,“连续20天
直播,每天职业组和非职业组共三十场,一场差不多要三个小时,你行吗?
董卿深吸一口气说:
“
行。
”
她知道,这不只是答应站在台上,还要保证前期充分的准备。
青歌赛准备期间,她一个人在家里准备,早上
7点
坐在书桌前开始看,一直看到晚上一两点,期间不吃任何东西,饿了喝口水,急了上个厕所。
词和句都印在脑子里还不够,
她要让它们沸腾在嘴里。
她大声朗读,背诵,声音穿透整幢公寓楼。
她心里总有一个信念:
“词一定要在嘴里滚上百遍,才放心。”
青歌赛开播后,董卿更忙了。
每天下午四点彩排,十点直播结束。
录完节目,她就得马上换衣服,去会议室和老师核对第二天的考题、节目设置,各种细节都要在一天之内确定,回到家已经是两三点了。
这还不算完。
踏进家门的董卿,疲倦,瞌睡,但绝不休息。
她给自己泡一杯咖啡,打开台灯,拿出台本,继续背词,直至晨光熹微,包子店再次开张。
生活全被打乱,作息毫无规律,她却乐在其中。
她说,我以前也不是这样的,或许人有个爆发期,这个时候到了,就停不下来。
连轴转
20天,成就了青歌
赛,也成就了董卿自己。
5
“必须有
人接上去,而且这个人不是临时接一两年,她一站可能就是
十年甚至十五年。
”
倪萍打算退出春晚,一直苦于没有接替自己的人。
“
我看董卿合适。晚上我去给她打个电话。
”
郎昆知道倪萍是什么意思,倪萍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两人的心思总在一处。
此时,朗昆正是
05届春晚的总导演。
此时,董卿正在搬家,各种细软已经拉到新家来了,她一件一件的摆好、归置。
从白天忙到晚上,晚上十二点左右,终于收拾得差不多,只是地还要再扫一扫。
电话响了。
“我们整个春晚剧组邀请你来担任主持……”郎昆话还没说完,董卿懵了。
她没听错,就是这几个字:邀请你来担任主持。
“谢谢。”
她几乎是毫无反应的挂掉了电话。
手却不由自主地晃动着,嘴里不由自主地哼着小曲,身子开始自动转圈圈,感觉还可以在搬一次家。
董卿记得,第一次主持春晚,升降台哗一下上去,哗一下,她就站在了全国观众的面前。
那种激动,那种兴奋,不言而喻。
她觉得自己特别的幸福。
四个小时候,喧嚣结束。
她回到化妆间把衣服,首饰全都摘下来,整理收拾后,走向长长的走廊。
大家都是从那里出去的,而此时走廊上人特别少,她出去的时候,还能听见自己的脚步声。
刚一出来,寒风扑在脸上,她感觉特别不真实,整个人处在失重的状态。
原来,已是大年初一的早上了。
回到家,她没有立刻睡着,因为兴奋,睡不着。
她打开冰箱,拿出速冻饺子,放进锅里煮,熟了便端过来,坐在靠窗的沙发上,一边看着还未亮透的天空,一边吃。
此后十多年,她也如此度过。
6
说错词,会内疚数天。
说错名字,回家来就呆呆的坐着,反省一下午。
她
严格要求
,就差自己给自己写检查了。
之所以没动笔,只因为觉得这样做恐怕有点太疯狂。
这样的死磕和坚持,只因为倪萍的一席话。
2006年,《艺术人生》请了倪萍。
朱军让年轻一代的主持人把自己要问的问题写下来,放在箱子里让倪萍抽,抽到哪个答哪个。
正巧,抽到的就是董卿的。
董卿问:台上万众瞩目,台下的寂寞无助,曾经鼎盛一时,总有落幕的一天,怎么平衡和面对。
倪萍说:首先我非常羡慕你能有这样的机会,我看你也非常辛苦,大奖赛天天上班,《欢乐中国行》
全国各地跑。
但是我从来都说,当一个战士穿上军装,一直被领导派到前线,去打最重要的战役,等你来到我现在这个状态,你一定会觉得,生命是值得的。
哪怕现在孤独寂寞,没有家,没有男友,都特别值,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做中央电视台的综艺舞台上的核心,光亮最聚焦的地方的主持人。
这是你的运气,也是你的机会。
我觉得,你还不够,还要努力很多年。
这个机会不是每个人都有。
董卿听完
哭了。
有上场的那一刻,就有离开的那一刻。竭尽全力吧。
7
2014年,董卿做出了一个决定,
出国修学。
她第一次感到站在舞台上不那么忘我了,不那么兴奋了,工作的满足感没了。
她发现自己在走套路,凭经验去打拼,而不是凭激情去做事。
无数夜晚,她经常坐
在书房发呆,心想,这次春晚过后,可能迎来了人生中漫长的修整期。
多长,她不知道,只知道自己不会很快回到舞台上了。
妈妈对她说,人迟早会离开这个世界的。
我希望总有一天,这个世界上也有人像我们一样爱你,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个话让董卿突然意识到,
她应该为母亲做些什么,好让她放心。
于是,修整的这一年,
她不仅获得了新的知识,还成为了母亲。
有了孩子后,董卿变得不那么专注了,时间被无限碎片化。
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时一个好友给她建议: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就要去做什么样的人。
作家阿瑟
·克拉克说过,“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董卿不想因为孩子就放弃自我,止步不前。
她认为,应该花时间把自己变得更好。
如此,孩子长大了,真正懂事的时候,才对你会有爱,有尊敬。
2015年,她全面复出。
2016年,她制作了自己的第一档节目《朗读者》。
8
有人说,
春晚上的董卿与《朗读者》里的董卿不一样了。
的确不一样。
在春晚舞台上,董卿只有一个任务,做主持人。
而《朗读者》是她一手操办,身兼
主持人
与
制作人
的身份。
以前她的卧室里是没有电子产品的,如今她需要随时与各种人联系,独处的时间被压缩为零。
技术上的困难太多,精神上的压力也不少。
她刚决定要做一个文化类的节目,
有人立即反对,
“
取消赛制,只求温情,没有收视率,赞助商都没有。
”
有人直接攻击节目本身,
“这个东西太高冷了,太有文化了。”
董卿只回了一句,
“我们要对观众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但给团队打气,独处时董卿
却不知所措。回到家里,她经常坐在地板上发呆:
嘉宾们的档期究竟如何安排?
舞台什么时候能搭起来?
赞助商说好了一个月就搞定,为何还没有消息。
办公室是临时的,是否会让团队里的人觉得她是骗人的,是在画大饼?
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董卿心头。
第二天回到临时办公室,她却信心百倍。
她觉得,自己不应该把绝望之情表现出来。
她死磕,较真,追求完美。
审查节目时,她发现大家习以为常地只看手提电脑上的播放效果。
她不同意,她一定要找人把电视和电脑接上,把节目优缺点一并放大,让别人去挑刺。
看电子版的文稿她记不住台词,只有在上面写写画画才放心,就让助手打印出所有稿子。
40岁了,董卿像个热血青年,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这两三个小时还不是晚上,因为晚上八点到凌晨四点,她得看台本,把第二天的节目梳理一遍。
最终,《朗读者》成功了,节目像董卿本人一样,高而不冷。
后来,董卿回忆节目创办时的心酸,很自豪地说:
“
我们花一年时间建了一个
‘读库’,有几百个篇目,每一篇都是我们在办公室读过、筛过的,甚至有一些,叫我当场泪流。
现在想起来,那些下午都挺美的。”
9
郎昆说,
“董卿和倪萍及其相似,都有‘
与嘉宾同步喜怒哀乐惊恐忧的能力
’
,
当年我把倪萍从青岛带到北京,就是看中了这一点。”
他把《朗读者》
和《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归功于董卿本人。
而董卿则觉得,
访谈节目会是她的终极舞台。
“
如果你没办法体会他人,体会自己,没办法认知他人,认知自己,那么你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
她有自己的价值观,
她从来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今年九月,《开学第一课》开播。
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来到现场,他
96岁了,杵着拐棍,坐在圈椅上,口齿伶俐,非常健谈。
董卿站在一旁,听着,体会着。
三分钟里,跪下了三次。
节目播出后,观众感慨:
“她是最美的中华骄傲。”
比归来仍是少年更难的,是如何坦荡地“出走半生”。
董卿坦言,再过10年,可能更加自信了,自信到做一个节目可以什么形式都不要,就是架一台机器在院子里,放一本书在那儿,没有舞台,没有灯光,没有音乐,安安静静地说文字里的故事。
她始终自信。
因为每一件事,她都拼尽全力。
这是人的底气,更是温情。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
每日签到
、
宣传推广
、分享资源、
互助问答
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
问答广场
”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使用 微信 扫描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forest
智者
0
关注
0
粉丝
65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推荐阅读
更多+
会员达人
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