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八中两江实验中学] 探源中秋

[复制链接]
Ro汁儿 发表于 2020-10-7 18:58: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古“中秋”便是诗人写诗的抢手话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些千古名句都深深的印在了古今人们的心中。那么,中秋又从何而来呢?
      中秋节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还有很多传说。例如,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许多有趣的神话故事。
        中秋节的习俗有,拜月、燃灯、赏月,吃月饼等。我们最为熟悉的是吃月饼,它象征着团圆。月饼也在我们的发展下有越来越多的口味,也收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销量也越来越好。不同价位的月饼都有所不同,吃月饼图的是一个寓意,并非越贵的月饼越好,但贵也有贵的道理。它体现在包装,口感与口味。
        我希望中秋节可以在我们的保持传统且不断创新下,越来越好。
                                                               2023.7   李明桧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