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石家庄高中历史 于 2020-9-27 14:34 编辑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
——2020年全国一卷历史试题第41题赏析
作者简介
尹成浩 ,河北正定中学教师,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所(埃及学专业),获历史文献学硕士学位。在读研期间,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派往希腊留学(公费)。石家庄市历史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石家庄高中历史教学公众号”责任编辑,曾多次参与石家庄市教科所高三模拟试题的命制和审定工作。
【高考真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的关系良好,贸易和文化交往十分频繁。与此同时,中国与联邦德国之间处于对立状态。1955年,联邦德国与苏联建交后,中国逐步推动与联邦德国的民间往来。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日益紧张,中国与民主德国关系降到了冰点。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决定互派大使。此后,两国的交流活动迅速升温。
——摘编自刘德斌主编 《国际关系史》等
材料二
1993年,德国实施“新亚洲政策”,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德国企业认为在中国“差不多所有行业都有前景”,纷纷进军中国市场。1998年,德国总理施罗德将实现外交政策“正常化”作为重要目标,对外不依附于任何国家,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并与中国共同“推动世界经济出现多元认同”。中国认为加强中德在多极化世界中的合作,有利于提高各自国际地位,扩大各自在国际上的活动余地,并促进世界和平、安全和稳定。2004年,中德在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框架内建立“具有全球责任的中德战略伙伴”关系,中德关系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摘编自吴友法《德国现当代史》 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20世纪50~70年代中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德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9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德关系发展的历史启示。(6分)
【答案】
41.(25分)
(1)变化:中国与民主德国从交往密切到降温、冷淡,与联邦德国从对立到实现关系正常化。
原因:50年代,在冷战格局下,中国和民主德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联邦德国外交依附美国;中苏关系恶化,民主德国紧跟苏联;中国与美国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联邦德国调整对中国的政策。
(2)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德国统一,经济发达,对中国市场有巨大需求,寻求政治大国地位;两国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
(3)坚持发展经济,增强国家实力;坚持独立自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求同存异,摒弃冷战思维;奉行多边外交,推动全球化。
本题以中德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美苏冷战、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相关知识点,落实了历史学科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培养了学生全面、客观看问题的历史思维,强化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第一问中有两问,第一小问是“变化”,根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时间为线索,可以分别找出中国与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关系的变化,从而得出答案中的内容。第二小问是“原因”,结合材料,很容易得出冷战这个时代大背景,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与民主的德国的关系,从中苏角度分析即可;与联邦德国的关系根据材料并结合中美关系的变化即可。第二问是要求简述……历史条件,这就要求考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用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在答题时,要注意从中国、德国及国际大背景等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争取做到全面。第三问是启示类的设问,回答这类问题时,应该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方面进行思考,力争所答既符合实际,又给人以启发。
国家关系是高中历史学习内容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往往对世界局势的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国家之间的关系已经发展成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合作的广度不断扩大和深度不断加深,没有那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大家庭之外而生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我们党立足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选择,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全球合作共同抗击传染性疾病传播的一个典型案例。因此历年高考试题中,也都或明或暗的对此类问题进行考察,在高考复习中这一问题自然也就成了复习的重点和热点。这就是此题设置的“情理之中”。
那“意料之外”又是呢?我个人觉得有以下两点:
第一,以主观题的形式来考查国家关系。虽然国际关系的试题每年都有所涉及,但是多处于客观题的位置,而且是结合着其他的知识一起考查的。高考试题在主观题位置考查国家关系的试题还是很少见的。
第二,选取了中德关系作为国家关系的考查对象。德国作为当今世界大国之一的结论是毋庸置疑的。德国在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德国都是作为主角之一参与其中的。但是这样一个在近现代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德国,在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所使用的课本中,所占的比重并却不是很大,远不能与英国、美国、俄国(苏联)、日本等国家在课本中所占的比例相提并论,更不要说中国与德国的关系问题了,这更是一个容易让人忽视甚至是想不到的问题。
基于以上内容,就可以品味出高考出题者对时事的敏锐性之高和对学情掌控程度之准。题目涉及的内容既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又关注到了平时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薄弱点,弥补了教学中的不足。
对于高考复习中所涉及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对主干知识和长效热点的深入发掘方面,要结合着新的情景和时事热点不断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争取做到“情理之中”的内容不再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扎扎实实地走好高考复习工作的每一小步。
(编辑:高涛、靳晓宇)
转载声明:本文经「石家庄高中历史教学」授权转载,搜索「sjzgzlsjx」即可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