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2020全国Ⅰ卷高考题(第三期)

[复制链接]
lxfanghong 发表于 2020-9-13 12:27: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舌尖上的考察——2020年全国新课标一卷历史试题第26题分析
作者简介
122450yjpobht18tao81pb.jpg
刘汉春, 2016年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现为河北正中实验中学历史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获得“优秀青年教师”、“教学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18-2020年,连续担任两届高三文科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
【高考真题】
26.北宋时,宋真宗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令江淮两浙诸路种植,后扩大到北方诸路;宋仁宗时,大、小麦被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等地。南宋时,“四川田土,无不种麦”。这说明宋代
A.土地利用效率提高
B.发明翻车提高了生产力
C.区域经济发展均衡
D.民众饮食结构根本改变
答案:A
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纪录片收视热潮,对于美食极致追求的背后是两千年农业社会留下的饥饿记忆。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粮食在任何时候对于任何国家而言,都是绝对的战略资源,都是保障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稳定的基石。2020年高考历史第26题就关注到这一点,选择了古代农业中的粮食种植、物种交流这一主题。如果说“舌尖”是用镜头来发现美食的烹调之道,那么我们今天就尝试从史料选取和立意角度来分析高考第26题的命制之道。
1、立足学科特点,精选史料目前我国人口已超14亿,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题从宋代农业发展中国内外粮食物种交流的角度切入,以古代农业发展的角度巧妙呼应这个热点问题。2020年修订版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出:发挥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教育功能,使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世界的发展。本题选取的若干史料典型贴切,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粮食安全问题,深化对农业历史传统和社会现实的认识,实现上述有关历史学科的教育任务。种子在种植业中占重要的地位,种子的好坏往往成为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不仅对土壤、水、肥、耕作技术等生产要素极为重视,对种子的选择、培育,以及对优良品种的引进,也是极其精心地选择。自秦汉以来我国就有引进良种的记录,比如汉朝使节就将胡萝卜、葡萄等种子从西域引进到中原地区。宋代继承了这个传统,继续引进了许多新品种,其中有的来自我国边疆,有的来自国外,本题选取的就是来自越南占城稻的例子。占城稻,这是一种能够种植在较高地段上且耐旱的稻种,“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差小,不择地而生”,适应性强,而且早熟。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江淮两浙诸路大旱,政府派人到福建取得占城稻三万斛,并出种法,“令民择田之高仰者分给种之”,还把种植方法雕板印刷,“揭榜示民”,以扩大种植。从此,占城稻便在江淮两浙推广开来,在尔后种植中又得到了不断改良和更新。在引进国外良种的同时,国内的物种交流也对于农业增产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出于增加税收和稳定农业的需要,宋朝政府积极鼓励国内不同地区间的物种交流。如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年间要求江南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所需粟、麦,黍、豆等种子,由淮北诸州供给,同时也要求江北诸州,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广种杭稻”,“并免其租”,使南北各地得以广泛交流各种作物,扩大各种作物的面积。这道诏令顺应了种植业发展的需要。在此以后,北方各地扩大了水稻种植面积。与此同时,北方作物也逐步向南方推广。如宋仁宗时陈尧佐把大小二麦推广到广南东路惠州:“南民大率不以种艺为事,若二麦之类,益民弗知有也。公使于南津阗地教民种麦,是岁大获,于是惠民种麦者众矣”。到南宋,就出现了题目中所述“四川田土,无不种麦”的情况。这样,南方诸路部分地区就形成了麦稻复作制,农作物种植交流频繁的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
2、培养学科素养,立意鲜明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都特别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问题。不管是出于巩固经济基础的考虑还是稳固社会的目的,历代中央政府都在农业增产增收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其中就包括了引进良种,比如在明清时期引入中国的美洲高产作物玉米和番薯,对于解决当时的粮食问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建立之后,党和政府带领人民经过几十年探索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利农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生产形势,解决了困扰国人两千年的温饱问题。但是在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巨大,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形势下,重提粮食安全,重视粮食生产依然关乎我国的国家战略。只有保证粮食基本自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才能不受制于人。有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60.6%,在此背景下,没有直接农业生产经验和未接触过农业生产的中学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讲,很难对于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本题通过古代粮食生产知识点的考察,意在引导广大中学生积极关注农业农村问题,增强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认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当代中学生应该通过教材知识和相关资料的学习充分认识到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对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承担青年一代应有的社会责任。本题在引导学生深化农业生产认识增强社会担当树立家国情怀的同时,兼具考察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素养。本题中提到的占城稻源自于越南,占城本为国名,在今天的越南中部。占城稻其实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已经从越南传播到邻近的广东福建等地种植,只是没有官方的推广未得到人们重视。此外材料中提到的“江浙诸路”“广南诸路惠州等地”“四川”都和今天的省级地域划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素养,对以上涉及到的地区分布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这样才能理解不同地区间粮食品种交流的基本趋势和概况。此外材料中还提到了宋朝政府将南方的耐旱品种占城稻推广到北方部分地区、将小麦种植推广到南方部分地区。这样的内容设置意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为什么促进粮食物种区域间的推广交流在当时成为一种普遍的政府行为,小麦和水稻的南北区域间的推广种植对于宋朝政府有何意义。通过分析和探究,学生应该不难得出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土地利用效率的结论,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结语:在此之前古代农业的考察较多集中在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变革等传统角度,本题则从粮食生产物种交流的角度导入,在内容和立意方面体现了明显的向新课标靠拢的趋势,侧重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笔者在2020版的普通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的正文部分找到了如下内容: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本题题干中所叙述的占城稻的推广,小麦种植区域的扩大,很明显就是对于以上新教材相关内容的直接呼应。这也提醒未采用新教材省份的师生应关注新教材中出现的新的历史叙述和相关结论,在基础知识方面做到适时更新且“有所损益”。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资源让学生搜寻相关史料。如针对第26题可以围绕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这一主题,让学生探讨某一种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情况,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对象并进行史料实证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应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辨析,并能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总而言之,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内容选取和活动设置时注重以培养历史学科素养为导向,经过这样思维训练和史料接触的学生在面对命题人“苦心孤诣”命制出来的高考题目时就能更加游刃有余。(编辑:尹成浩)
转载声明:本文转载自「石家庄高中历史教学」,搜索「sjzgzlsjx」即可关注。

本站导读:
(一)更多分享与交流
请关注公众号“智慧学史”,或QQ群:3451268
(二)关于积分和求助
1、会员可通过每日签到宣传推广、分享资源、互助问答等免费获得积分和金币。
2、求取资源、获取帮助请到“问答广场”发帖。
(三)版权申明
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站网址(www.zxkcw.com)。
2、本站会员分享资源,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争议,请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zxkcw@qq.com,我们核实后将及时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5关注

24粉丝

269帖子

推荐阅读更多+
会员达人更多+
广告位

信息推荐

更多+

最新信息

更多+

关注我们:智学课程网

官方公众号

管理员微信

全国服务热线:

18883312668

运营中心:重庆市江北区、广东省惠州市、江西省赣州市

QQ群:3451268

Email:zxkcw@qq.com

Copyright   ©2020-2023  智学课程网  Powered by©zxkcw  技术支持:圆月科技     ( 渝ICP备1400807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