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学课程网
标题:
《历史评论》吴英:“贫困”二字应该还给波普尔——评...
[打印本页]
作者:
fighter
时间:
2020-11-1 14:19
标题:
《历史评论》吴英:“贫困”二字应该还给波普尔——评...
本帖最后由 fighter 于 2020-11-1 14:20 编辑
作者:吴英
来源:《历史评论》2020年第3期
没有科学的方法论,没有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特性的深刻了解,没有对所批判对象的全面深入研究,波普尔竟然想用几条谬断来否定社会科学发现规律的可能性,并斥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贫困的,这只能证明波普尔自己的贫困。
凭借《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以研究自然科学哲学出道的卡尔·波普尔,蛮横地跨入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断言社会现象是独特的、没有重复性可言;人类社会只有趋势、没有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法预测的;等等。更有甚者,波普尔在未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进行充分研究的情况下,就将它同宗教的神定论和法西斯主义的种族决定论相提并论,并斥之为“贫困的”。令人不解的是,波普尔对唯物史观的庸俗批判,竟然成为一些人对唯物史观提出质疑甚至否定的依据。在“波普尔热”的背景下,波普尔的几乎所有著作,包括传记、访谈等都先后译成中文出版。这种现象在当代西方学者中是很少见的。
应该说,波普尔在自然科学哲学方面的研究还是有建树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对崇尚归纳方法的实证主义给予了致命一击。实证主义主张通过经验观察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然后在同类现象中继续观察以证实这个一般性结论。从归纳不可能完全的角度出发,波普尔认为,再多的证实性观察也不可能证明一种结论一定为真,因为已观察到的现象是有限的,而未观察到的现象却是无限的。由此,波普尔提出了证伪理论。他认为,推进科学发展的不是证实而是证伪。只有证伪才能促使研究者去思考原有结论不适用的原因,由此提出具有更大适用性的新结论。比如,最初通过观察乌鸦的羽色,我们得出“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结论。但这里有一个从人们观察到的乌鸦羽色为黑的判断,向天下乌鸦一般黑的判断的非理性过渡。而经过更广泛的观察,人们发现了羽色为白的乌鸦,从而证伪了原有的结论。通过解剖对比发现,决定乌鸦羽色的是染色体的排列,从而推进了科学的发展。波普尔的证伪理论,激励很多自然科学家通过发现反例来推进科学的进步,包括一些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都表达了对波普尔证伪方法的肯定。
波普尔的专业研究领域是自然科学,但是,当他转到社会科学领域,并试图根据自然科学的特点和方法来评判社会科学时,马上显示出其知识的贫乏和理论的贫困。他认为一个个社会现象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不可能存在规律。
我们认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的确是独特、不可重复的,但是,研究对象的独特性并不等于不存在规律。相反,这种独特性就要求社会科学研究寻找每个独特现象和独特行为发生的原因,尔后在这些原因的比较中寻找共性因素和个性因素,其中的共性因素就是被比较现象的共有原因,乃至是共有的规律。随着研究对象的不断扩大,社会科学家能够在更大范围内,通过对事物发生原因的比较找出适用范围更广的规律性认识。在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层面,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重复性、规律性就会显现出来。这乃是马克思能够深入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原因所在。马克思强调,他的研究是要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如果事物的表现形式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余的了。”
波普尔以表象不具有重复性为由,否定社会科学能够发现规律,但是社会科学研究者恰恰是在深层次的因果关系层面来探寻共同规律的。没有科学的方法论,没有对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特性的深刻了解,没有对所批判对象的全面深入研究,波普尔竟然想用几条谬断来否定社会科学发现规律的可能性,并斥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贫困的,这只能证明波普尔自己的贫困。
唯物史观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力创建以来,经过几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研究发展,唯物史观已经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严密逻辑和方法体系的理论。几乎所有在社会科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现当代学者,都承认他们受惠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方法论的启示。但就是这样一种科学理论,却被波普尔贬斥为贫困的,并将它同宗教神学的命定论和法西斯主义的种族决定论并列。如他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的扉页写道:“纪念各种信仰的或各个国家或各种族的无数男女,他们在历史命定论的无情规律下沦为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受难者。”这种将唯物史观污蔑为命定论的理论, 正是波普尔及其《历史决定论的贫困》贫困最明显的表现。波普尔将唯物史观批判为命定论, 这是在缺乏对唯物史观基本认识的前提下作出的。
首先,马克思认为,历史不是在人之外并支配着人的东西,历史就是人的活动,历史规律就是人们活动的规律。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合著的《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并不拥有任何无穷尽的丰富性’,它并‘没有在任何战斗中作战’!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并不是把人当做达到自己目的的工具来利用的某种特殊的人格。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波普尔煞有介事地以“俄狄浦斯效应”为例,论证人们的预测会影响历史进程,由此而作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无效的指责。在他的设想中,历史进程是存在于人之外的东西,所以才有人的意识能影响历史进程,并由此而认为对历史进程的预测失效的谬论。这绝对不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观点。因为,唯物史观所指的历史进程正是这些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活动和互动,他们的意识和意志不仅不在历史进程之外,相反,恰恰是构成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
其次,命定论主张,不管人们如何行动和努力,都不可能改变历史的最终结果。从马克思诸多有关历史进程的论述中可以明确认识到,唯物史观坚决反对这种命定式的规律,并且承认,人们完全有选择不同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例如,马克思有关俄国在农奴制改革后发展道路选择上的观点就突出表明,他反对把他有关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变成命定式的公式。1861 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国内出现了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争论。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的米海洛夫斯基以马克思的观点为依据,认为马克思主张必须先发展资本主义,然后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马克思愤怒地驳斥道:“他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都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马克思认为,俄国当时具备了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些条件,但到底是否能够跨越则取决于俄国人民能否利用有利条件促成跨越。因此,马克思指出:“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 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而遭受资本主义制度所带来的一切灾难性的波折。”
最后,应该说,波普尔对马恩经典著作的掌握只是皮毛。他唯一举出的一段论证唯物史观是命定论的论述,出自《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版的序:“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波普尔认为:“马克思所提出的这个表述突出地代表了历史决定论的观点。虽然它既没有教导人们无所作为,也没有主张真正的宿命论,但历史决定论却教导人们,要改变行将到来的变化是徒劳的;这可以说是宿命论的特殊形式,可以说是关于历史趋势的宿命论。”结合上文提到的马克思有关俄国发展道路的论述,我们认为这段话并不支持波普尔作出的指责。从马克思有关俄国发展道路的论述可知,马克思认为俄国有可能选择走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也有可能走资本主义制度的道路,这要取决于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尤其是俄国人民能否发挥主体能动性。在波普尔引用的那段马克思的话中,马克思论证的是,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必然会遵循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不能跳过或用法令取消这个规律。但即使如此,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将采取较残酷还是较人道的形式,并不是命定的,马克思认为:“那要看工人阶级自身的发展程度而定。”此外,“一个国家应该而且可以向其他国家学习”,因为,从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中学习,“能够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请问,从这段话中怎么就能得出唯物史观是宿命论的谬论呢?!
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中,波普尔这种缺乏有理有据论证的攻击很多。但是,就是这样一本书,却在中国知识界掀起不小的波澜,而且产生着较为广泛和持久的影响,使一些人对唯物史观的科学性提出质疑,甚至否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同时,也使我们马克
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
(作者单位:
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
欢迎光临 智学课程网 (http://zxkc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