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lark, G., World Prehistory: A New Outline(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9.
1 林圣龙《中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技术模式的比较》,《人类学学报》1996年第期,第1-20页。李锋《克拉克的“技术模式”与中国旧石器技术演化研究》,《考古》2017年第9期,第73-81页。
3 吴新智,徐欣《从中国和西亚旧石器及道县人牙化石看中国现代人起源》,《人类学学报》2016年第1期,第1-13页。李锋,高星《东亚现代人来源的考古学思考:证据与解释》,《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2期,第176-191页。
4 Zhu, R.X., et al., “New evidence on the earliest human presence at high northern latitudes in northeast Asia”, Nature, 431,2004.
5 Zhu, Z. et al., “Hominin occupation of the Chinese Loess Plateau since about 2.1 million years ago”, Nature, 11 July, 2018.
6 谢飞等《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文化》,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6年。
7 Wang, Y., “Late Pleistocene human migrations in China”, Current Anthropology, 58(S17), 2017.
8 邱中郎等《二十六年来的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古人类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年,第43-66页。
9 贾兰坡等《山西峙峪旧石器时代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第39-58页。
10 张森水《管窥新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的重大发展》,《人类学学报》1999年第3期,第193-214页。
11 吴汝康等《中国远古人类》,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年。
12 高星、裴树文《中国古人类石器技术与生存模式的考古学阐释》,《第四纪研究》2006年第4期,第504-513页。
13 吴汝康等 同上揭书。
14 李浩《阿舍利技术与史前人类演化》,《科学》2019年第3期,第10-14页。
15 Klein RG., The Human Career: Human biological and cultural origins,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9.
16 Schick KD. T, “The Movius Line Reconsidered: Perspectives on the Earlier Paleolithic of Eastern Asia”, In Intergrative paths to the Past: Paleoanthropological Advances in Honor of F. Clark Howell,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1994, pp.569-596.
17 黄慰文《东亚与东南亚旧石器初期重型工具的类型学——评Movius的分类体系》,《人类学学报》1993年第4期,第297-304页。林圣龙《对九件手斧标本的再研究和关于莫维斯理论之拙见》,《人类学学报》1994年第3期,第189-208页。
18 高星等《趋同与变异:关于东亚与西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比较》,见童永生等《演化的实证:纪念杨钟健教授百年诞辰论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1997年,第63-76页。
19 李浩 同上揭文。
20 Lepre C J. et al., “An earlier origin for the Acheulian”, Nature, 477, 2011.
21 Dennell R., “An earlier Acheulian arrival in South Asia”, Science,331, 2011.
22 王幼平《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23 Hou, Y. et al., “Mid-Pleistocene Acheulean-like stone technology of the Bose Basin, South China”, Science, 287, 2000.
24 黄慰文 同上揭文。
25 Bae,KD,Paleolithic Age in Korea, Seoul: Hakyoun Publishing Company, 2012.
26 高星《中国旧石器时代手斧的特点与意义》,《人类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97-112页。
27王社江等《陕西蓝田地区新发现黄土地层中的旧石器及其年代》,《科学通报》2014年第14期,第1318-1326页。
28 李意愿《湖南沅江赤山岛与西洞庭盆地旧石器考古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2017年2月24日第8版。
29 Wymer, J., The Palaeolithic Age, Croom Helm London, 1982.
30 Klein RG., op. cit.
31 李锋《莫斯特石器组合与尼安德特人的演化》,《科学》2019年第3期,第6-9页。
32 李锋 同上揭文。
33 王幼平《华北晚更新世晚期环境变化与人类迁徙扩散》,《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3期,第341-351页。
34 Li, F. et al., “The easternmost Middle Paleolithic (Mousterian) form Jinsitai Cave, North China”,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2018, 114: 76-84.
35 王志浩等《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兰木伦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考古》2012年第7期,第3-13页。
36 陈福友等《内蒙古赤峰三龙洞发现距今5万年旧石器遗址》,《中国文物报》2017年10月20日第8版。
37 吴秀杰《中国古人类演化研究进展及相关热点问题探讨》,《科学通报》2018年第21期,第2148-2155页。
38 付巧妹《四万年前中国地区现代人基因组揭示亚洲人类复杂遗传历史》,《化石》2017年第4期,第77-78页。
39 Klein RG., op. cit.
40 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文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年。
41 高霄旭《西施旧石器遗址石制品研究》,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42 ZhangX. L.,et al. , “The earliest human occupationof the high-altitude Tibetan Plateau40 thousand to 30 thousand years ago”,. Science ,2019, 362.
43 李锋,陈福友等《晚更新世晚期中国北方石叶技术所反映的技术扩散与人群迁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第7期,第891-905页。
44 王幼平《华北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4期,第565-576页。
45 谢飞,成胜泉《河北阳原油房细石器发掘报告》,《人类学学报》1989年第1期,第59-68页。
46 Song, Y., Cohen, D.et al.,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and dating of Shizitan 29, Shanxi province: An early microblade site in north china”, 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2017, 79: 19-35.
47 王小庆《陕西宜川龙王辿遗址第一地点细石器的观察与研究》,《考古与文物》2014年第6期,第59-64页。
48 Elston R.G, Brantingham P.J., “Microblade in Northern Asia: a risk-minimizing strategy of the Late Paleolithic and Early Holocene”. In: Think Small: Global Perspectives on Microlithization. Archaeological Papers of the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Number 12. Arlington, American Anthropological Association, 2002, pp.103-116.
49 王幼平《华北细石器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4期,第565-576页。
50 Gai Pei, Microblade Tradition Around the Northern Pacific Rim: a Chinese perspective, 1991.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参加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大会论文选》,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第21-31页。加藤真二《试论华北细石器工业的出现》,《华夏考古》2015年第2期,第56-67页。
51 Hiroyuki Sato. Takashi Tsutsumi, “The Japanese Microblade Industries: Technology, Raw Material Procurement, and Adaptations”, Origin and Spread of Microblade Technology in Northern Asia and Nothern America, Burnaby: Archaeology Press,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2007.
52 梅惠杰《泥河湾盆地旧、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阳原于家沟遗址的发现与研究》,北京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53 王幼平《中国远古人类文化的源流》,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54 高星《中国旧石器时代手斧的特点与意义》,《人类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97-112页。
55 李锋,高星《东亚现代人来源的考古学思考:证据与解释》,《人类学学报》2018年第2期,第176-191页。
56 Higham, C., Early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From First Humans to Angkor, River Books Co., Ltd., Bangkok, 2014.
57 Wang, Y., op. cit.
58 王幼平《华南晚更新世晚期人类行为复杂化的个案:江西万年吊桶环遗址的发现》,《人类学学报》2016年第3期,第397-406页。
59 王幼平《更新世环境与中国南方旧石器文化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编者按,本文原载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考古学研究》卷11,北京:科学出版社,2020年,页1-12。引用请据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