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学课程网

标题: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打印本页]

作者: melovemealot.    时间: 2020-10-7 22:14
标题: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商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      在宋代,月饼已以甜馅为主,即甜月饼,而这也是有时代因素的。宋之时,正处于手工业制糖高速发展时期,当时白糖、蔗糖、冰糖等糖类都已经有了可靠的土法制取方式,也就是技术这就为甜月饼的广泛性传播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慢慢的这就形成了一类大众口味。宋代诗人苏轼就喜欢吃月饼,曾在自己的诗《留别廉守》中提及:“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这个饴自然就是甜的意思了。
      其实宋代时月饼形状也并不是圆的,而是以菱花形状之类的为主。不过月饼虽然不是圆的,但关于中秋节所蕴含的团圆之意在宋开始已经有了这种意味,比如在苏轼《水调歌头》中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很好的体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想团圆的迫切愿望。北宋时,月饼在宫廷内流行,称作“宫饼”。但也流传到民间,俗称“小饼”和“月团”。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在北宋时期被正式定为中秋节,从此,沿袭商周时期的官方祭拜月亮的习俗就演变成民间赏月祭月的娱乐活动。
       月饼真正流行起来的年代已经到了明朝。
明朝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里说:“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或携榼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清楚地刻画了当时杭州一带的中秋习俗。
      如今,月饼的口味已经多种多样,可在我看来“团圆”才是月饼中最好的馅料!
                                                            高二五班  王佳




欢迎光临 智学课程网 (http://zxkcw.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